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赏析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

古诗赏析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营造了____的氛围,抒发了_________的情感。

2.赏析诗歌首句加点词“悠悠”的表达效果。

 

1.冷寂、凄清的氛围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2.“悠悠”,长久,遥远之意。“悠悠”二字,叠音词,既形象地显示出远别家乡,得不到亲人书信的时间已久,也传神地表现出希望落空时怅然若失的神情 【解析】 1.本题是对诗句所用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考查。“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的意思是:寂居异乡,平日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那一片绿意和秋天的红叶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变得黯淡模糊,雨夜的凄寒、月色的冷清,又哪里比得上乡愁的磨人呢?两句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也可,意近即可)。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凄清(或冷寂等)的氛围,表达了悲愁(或孤寂、思亲等)的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别家乡,得不到亲人书信的时间已久,也传神地表现出希望落空时怅然若失的神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经典咏流传》节目主题曲(节选)

走在古城朱雀的小街①,听见太白唱醉的明月②,这是杜甫赞过的春雨③,王维的空山就在心里,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④,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⑤,就算我没有稼轩同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⑥。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唇齿留香满心田,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⑦;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⑧……

请写出①—⑥句歌词所在的原诗句(只写一句),写出⑦⑧句歌词紧连的后面两句。(总共十句诗,任意写出其中的七句即可)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经典咏流传》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联合制作推出的中国首档大型原创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一经推出,得到一致好评。

(1)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两会期间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点赞道:“《经典咏流传》,这个名字就很好。”请你抓住“咏”字说说这个名字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乡村支教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用天籁之声动情演绎的《苔》刷爆了朋友圈。请你谈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派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儒家强调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主张重教化、轻刑罚。我们学过的课文有《鱼我所欲也》。

B. 道家认为万物自然化生,主张道法自然,清净无为,以柔克刚。我们学过的课文有《惠子相梁》。

C. 法家主张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同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我们学过的课文有《愚公移山》。

D. 墨家政治上主张尚贤、兼爱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公输》。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走过这家温暖的书店,安慰着这个城市形色匆匆的人们疲惫的精神和灵魂。

B. 现代著名作家吴伯萧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善于从平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C. 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

D. 深海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研制,将不断推进我国大洋海底可燃冰的开采工程效率。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今天上课老打瞌睡,表现实在不好,简直是差强人意

B.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

C. 每次同学聚餐总是王老板主动结账,他真可谓是大方之家

D. 春节联欢会上众位演员粉墨登场,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