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一些东西一直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话,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颗无名的小草……

请以《_________________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否则扣分。

 

参考例文 爱,原来一直都在 世界万物,都会变化,唯独他们拥有一颗爱你的心,永远不会变。 爱如春,慢慢萌发,爱如夏,热情似火,爱如秋,成熟可亲,爱入冬,默默付出。 我拥有着一个普通的家庭,我拥有着平凡的父母,但他们给予我的却是不平凡的爱。还记得小时候,由于胆小的原因,每天晚上睡觉,都要妈妈陪着我,我拉着母亲的手,渐渐进入梦乡。可如今,我再也感受不到这样的爱。我认为他们除了对我有批评外,不会再有别的,当我放松时,你们总是在一旁唠叨,我丝毫看不见你们对我的关心疼爱和一丝丝的心疼。当我考试失败时,愤怒,生气的你们,让我看不到安慰,只有一次次沉重的打击。时间飞快,你我变化都很多,我正步入青春期,你也向更年期迈进,当青春期步入更年期,那真是火药味十足。我认为你们对我的爱逐渐消失,因为我没有小时候那样活泼,可爱,乖巧,听话。你们也没有以前那样和蔼,慈祥。 但是,我渐渐发现,我的想法是错误的,你们对我的爱依旧那样,丝毫没有变,丝毫没有减少。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当那天我肚子疼的满床打滚时,你在我身边嘘寒问暖,看着疼痛难忍的我渐渐进入梦乡,过了几天,我的病情好了很多,我看出了你的劳累,后来听你跟爸爸交谈时,才知道你昨晚一夜没睡,怕我疼的更严重,就在我身边一直坐着。通常,在家里,你都是最早睡觉的,我难以想象,你经过了一天的劳累,下班后,仍没有休息,一直都在照顾我的情景,经过了你对我的精心的照顾,和打了几天的针,我的病情一天天好转,很快,我又步入了课堂,看着每天快乐的我,背着书包去上学,你笑了!这一件件事将我感动,后来我又痛过身边的小事慢慢发现,你对我的爱还像以前一样,一直在我身边,从未离开过,只是爱我的方式跟以前有所不同。 其实,爱一直在我身边,只是我缺少了发现,只是我没有用心去感受,当我考试失败时,你们的愤怒是为了激励我下次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你们的唠叨,是为了让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我的爱。爱,原来一直都在我身边。 【解析】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应该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所填写的词语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通过材料分析,题目中可以填写的词语有“爱”“眼神”“阳光”“小草”等等。所补充的词语就是题目的中心语。“一直”“都”“在”是指始终陪伴在你身边的意思。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散文。例如,填写的词语是“爱”,我们就可以这样写:在家庭里始终得到大人呵护、关爱的事情;在学校了多次得到老师、同学无私关爱、帮助的事情,从中体现“爱”的一直存在。在写法上,最好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细节描写的方法等突出主题;在表达方式上,应该以叙述为主,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文阅读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①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②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清·袁枚《卖蒜老叟》)

(注)①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②纵:放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观者如 ______        

(2)见杨双膝跪地  ______

(3)康肃忿然 ______     

(4)徐以酌油沥之  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亦此自矜     拳打砖墙    B. 之久而不去     而揶揄之

C. 以杓酌油沥之   徐负蒜而归    D. 取一葫芦置   老人自缚

3.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和语段()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很多相似之处。请分别说说陈尧咨和杨二相公,卖油翁和卖蒜叟的性格相似点。

陈尧咨和杨二相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油翁和卖蒜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甲乙两则故事,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班级开展的“孝亲敬老”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一(宣孝道) 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简洁,富有感染力的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践孝行)

材料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不仅是你赡养着父母,你们家的马和狗你都养着它们,能说“孝”吗?若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

材料②《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做人子女,要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让父母蒙受羞辱,这是孝的第一步。

根据材料,从对待父母和对待自己两个角度说说如何行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话行孝

有人说,我学习工作忙,我钱赚得还太少,我的父母身体都还很健康,等我将来有时间了,等我将来有能力了,等我的父母老了身体不好了,我会来尽孝。

针对这种“将来再尽孝”的观点,你怎么看,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诗词鉴赏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仔细品味“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说说两个“笼”字好在什么地方。

2.谈谈你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

(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3)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爱莲说》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课内阅读

最后一课(节选)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对韩麦尔先生“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的原因,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 最后一课结束,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C. 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 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2.关于选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则提醒着阿尔萨斯被普鲁士占领的残酷现实,预示德语将要代替法语。

B. 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号声、钟声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

C. 选段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刻画韩麦尔先生感人的爱国形象。

D. 小弗朗士被韩麦尔先生爱国热情深深打动并对他无比敬爱,因此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3.对选段划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韩麦尔先生“呆在那儿”,是因为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B. 划线句子的动作描写,淋漓尽致展现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不屈的意志,读来震撼人心。

C. 划线句子以动作描写作为文章结尾,再现了人物百感交集,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使得小说的结局“无声胜有声”,给读者留下反复回味的余地。

D. 画线句子“放学了,——你们走吧。”一句中的破折号和选段句子“我—我—”破折号用法意义相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