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学校准备出一期以“走进博物馆,阅读文物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的校刊,请你帮助编辑部完...

学校准备出一期以“走进博物馆,阅读文物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的校刊,请你帮助编辑部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阅读本期校刊的卷首语,完成小题。

①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②数据显示,因为我国文博资源丰富,使用率却不算高,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在欧美国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三到五次。③今天,博物馆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藏品不断汇聚,展览不断丰富,展陈方式也更多样。④和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   (guān  zhào)照当下,     (huí )过去,了解我们的文化。⑤你会和我一样,每一次都觉得开卷有益。

1.根据拼音在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观照      回朔    B. 关照      回朔

C. 关照      回溯    D. 观照      回溯

2.文段中有两个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句子修改:_______

(任务二)有同学为栏目创作了一首小诗,阅读诗作,完成小题。

每一件文物,

都是记历史变迁的珍贵档案。

凝视你,

寻觅曾经的沧海桑田。

每一座博物馆

都是守护中华文的珍贵宝库。

走进你,

感受文明的博大精深。

3.对加点字的读音和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zài   “化”第三笔是“丿”    B.   zǎi   “化”第三笔是“乚 ”

C.   zǎi   “化”第三笔是“丿”    D.   zài   “化”第三笔是“乚 ”

4.请为这首小诗续写一节,内容、语言与前两节保持连贯自然。

(任务三)为帮助同学们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编辑部打算为文物创编迷你剧本。

5.请你参照示例,从下面两件文物中选取一件,根据背景资料,发挥想象,设计一段文物的内心独白,讲述它的“前世故事”。(100字左右)

示例:越王勾践剑

背景资料:公元前494年,吴越交战,越国败。越王勾践屈身侍吴,归国后卧薪尝胆以图自强,经过漫长艰辛的准备,最终实现复仇强国之梦。

内心独白:“我是一把君王剑。我的王,勾践,曾是世人眼中的失败者,而我也曾是一把属于失败者的剑。我的王,你与越国子民同在,励精图治,自强不息;我,与你同在,卧薪尝胆,一心雪耻。越地长歌不散,我翘首以盼!”

(文物一)《清明上河图》画卷

背景资料:《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画面从郊区铺陈到集市,描绘了九百年前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与汴河两岸自然风光的优美。画中人物多达几百人,所绘景物大至原野、河流、城郭,小到摊贩上的陈设货物、招牌文字,丝毫不失。

《清明上河图》局部

(文物二)戴安澜将军的“铁汉”印章

背景资料:戴安澜将军是抗战革命烈士,作战英勇,指挥卓越。毛泽东曾为其赋诗“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赞其虽英年早逝,但实现了抗日的伟大志向。台儿庄战役期间,戴安澜专门镌刻了“铁汉”印章,意指用钢铁般的意志和战斗力来抵抗日军的侵略。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定。选自其中的《唐雎不辱使命》讲述了安陵小国使臣唐雎勇谋兼备,面对秦王据理抗争的故事。

B. 善用天时地利人和,破解杨志的谨慎小心,“智多星”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来自于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C.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具有“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的杨修,但他却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D. 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笔下的鲍西娅假扮律师,巧妙地利用契约上的“一磅肉”反击高利贷者夏洛克,智慧地取得了胜利。

 

1.D 2.句②“因为”改为“尽管”;句⑤“开卷有益”改为“获益匪浅”。 3.C 4.每一个历史故事,都是连接华夏子孙的精神纽带。走近你,破译民族的基因密码。 5.答案示例一:我是为大宋盛世代言的精美画卷,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就由我来向你描绘。看那汴河两岸,风光无限,热闹非凡;看那集市商贩,吆喝声仿佛还在耳畔。九百年前张择端眼中的安居乐业,听我向你娓娓讲述。 答案示例二:我是见证英雄壮志的“铁汉”印章。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我的主人戴安澜,将“铁汉”二字镌刻在我的身上。那是我的姓名,他的信仰——不破日寇终不还。虽然他殒命沙场,但我会把他的铁汉精神传遍中华。 6.A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关照”指关心照顾。“回溯”指回顾,回忆。 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 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第②句关联词使用不当,应该把“因为”改为“尽管”;第⑤句用词不当,“开卷有益”指的是打开书来看就一定有收获,用在这里不恰当。“获益匪浅”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符合此处语境。 3.这是一道考查基础知识的试题,考查了多音字的读音以及汉字的笔顺。“记载”指的是把事情写下来,“载”在这里应该读三声。“化”在书写时要注意笔顺,它的右半部分应该先写撇,再写竖弯钩,故选C。 4.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此题应该围绕“文物的价值”来进行仿写。 5.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内心独白”的角度来回答,要注意用第一人称。从材料中“描绘了九百年前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与汴河两岸自然风光的优美”“意指用钢铁般的意志和战斗力来抵抗日军的侵略”提炼出信息作答即可。 6.“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A项有误,《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作文。

(加上适当的词语或短语,补足题目)

题目:请以“厉害了,我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6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相关信息。

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四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后的抒怀之作。②漏断:指深夜。漏,古人计时用的漏壶。③缥缈:隐约的样子。④省:明白、理解。

1.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氛围。

2.这首词写景兴怀,托物咏人。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项羽有志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姓项氏___________

(2)秦始皇帝游会稽,浙江  ______________

(3)梁以此籍。 ____________

(4)皆已籍矣  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中“者”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A.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B.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

C. 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

D.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爱莲说》)

3.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 

(2)彼可取而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简要概括项羽的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父母也会撒娇

乔凯凯

①给母亲打电话,似乎感觉母亲的嗓音有些异样,一问才知道母亲感冒了,而且有一段时间了。提早下班回去看母亲,母亲半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走,我陪你去医院开点儿药。”我伸手去拉母亲。母亲摇摇头说:“我不想吃药,你爸给我买了药,太苦了。”“良药苦口嘛!不苦怎么能有效?”我拿起一包药递给母亲。本来好好的母示却似乎一下子眼泪汪汪了:“这药真的很苦,我不想吃。”

②吃个药怎么这么麻烦?有病不吃药能好吗?我有点急了,年纪大了还不重视身体,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怎么越老越像孩子了呢!想到“孩子”这两个字,正欲发火的我突然愣住了,也在瞬间释然母亲现在的表现可不就是我小时候的样子吗? 她是在对我撒娇呀!

③想到此,我在母亲身边坐下,笑着说:“吃了药不能好呀,这样就有力气跳广场舞了,咱加把劲儿,争取夺得广场舞皇后的称号,让我爸有点见机心。”看到母亲忍不住笑了起来,我继续说:“来,我帮你倒杯水,赶快好起来给我做好吃的,我最喜欢你做的饭菜了。”母亲点点头,接过药吃了下去。我不知道那药是不是真的很苦,我只看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足幸福的笑容。

④有一次父亲做了一个小手术,出院后生家休养。心着父亲已经痊愈,再加上我工作忙,直到半个多月后才来到父母家。一见面,父亲就跟我说,“我的伤口还是疼。”我顿时紧张起来,难道伤口发炎了?没愈合好?父亲掀起衣服给我看他的伤口,伤口愈合得很好,连针眼都快看不见了。“恢复得很好,没事。” 放下心的我松了口气说。

⑤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又跟我说:“伤口有时还是会疼,不会有什么事情吧?”父亲的话让我有点哭笑不得,伤口缝合处只剩下一条浅浅的印痕了,能有什么事情呀。“我爸这是怎么回事,没事老盼着自己有问题干吗!”一转身,我悄悄对着母亲抱怨。“越老越矫情,别理他。”母亲笑了笑说,“不过,你爸说他很享受你紧张地帮他查看伤口时的样子。”

⑥母亲的话一下子提醒了我。父亲是多么坚强的一个人,长这么大,我从来没见父亲喊过一次痛。记得有次父亲带我和哥哥上山玩,哥哥因为调皮,差点从山坡上滚下去,父亲及时拉住了哥哥,自己却扭伤了脚。等到家时,父亲的脚面已经肿得很高了。我和哥哥都很内疚,父亲却说一点都不疼,还笑着逗我们玩。而现在父亲却在我面前“示弱”,这不是另一种撒娇吗?他是想得到女儿的关心和照顾呀!

⑦其实,每个父母心里都住着一个会撒娇的孩子。当儿女一天天长大,臂膀变得坚强,能够为自己甚至为家人遮风挡雨时,父母心里潜藏的孩子似的天性就会激发出来,会把自己最柔软最脆弱的一面展现给你。因为在他们眼里,你已经成为他们最信赖的依靠,他们也深信,你会像他们爱你那样爱他们。他们愿意在你面前撒娇,是想得到你的体贴、关爱和安慰,正如你小时候赖在父母怀里撒娇,毫不设防地把自己的肚皮坦露出来,那是因为你知道,父母会给予你最周全的保护。

⑧现在,该我们给父母以保护了,你准备好了吗?

(选自《辽沈晚报》2017.11.4)

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本来好好的母亲却似乎一下子眼泪汪汪:“这药真的很苦,我不想吃。”

(2)父亲的话让我有点哭笑不得,伤口缝合处只剩下一条浅浅的印痕了,能有什么事情呀。

2.结合文意,说说你对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3.文章以“父母也会撒娇”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4.请简析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文章结尾说:“现在,该我们给父母以保护了”,生活中,你准备如何保护你的父母?

 

查看答案

聪明而又愚蠢的人体

①走路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很难模仿的高超技能。走路时人的身体不断向前摔倒,双腿及时地交替向前迈出,保持身体的动态平衡,脚掌则依次蹬地,提供向前的动力。整套动作看似一气呵成,毫不费力,但其实背后需要大量精确的计算,差一点都不行。

②走路到底有多难模仿呢?要知道,就连目前最先进的走路机器人都很难走得过一名3岁儿童!人体是一架天生的走路机器,多年的进化把很多与走路有关的功能固化在了人类的基因组当中,我们一生下来就具备了走路所需要的绝大部分先决条件,只要稍加练习就可以掌握这项绝技了。

③人体的这套走路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负责感知周边环境和自己身体的位置,这部分主要由双眼和内耳中的前庭神经系统组成;另一部分负责执行走路这一动作,人体的大部分肌肉、骨骼和肌腱都有参与。因为走路对人类的野外生存太重要了,所以上述这两个部分必须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行。但是,现代人发明了一样东西,把两者的联系打破了,这就是汽车。

④人在坐汽车的时候,双眼看到的是不断向后移动的景观,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景观意味着人在走路,所以人体内和走路有关的整套系统都做好了开工的准备。但是,内耳中的前庭神经系统却感觉不到这种移动,始终显示身体是静止的,没有失去平衡,于是双方便产生了冲突。

通常情况下,人体只有在中毒(比如吃了其种毒蘑菇)之后才会出现这种冲突的现象,于是人体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中毒了,自动开启了排毒的程序。如何排出进入人体的毒液呢?当然是呕吐了!于是坐车的人便会感到头量亚很快就把刚刚吃下去的一切都吐了出来。

⑥自封为万物之王的人类为什么犯这么愚蠢的错误呢?原因就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多年进化养成的一些习性一时难以适应,于是问题就来了。 和晕车类似的一个毛病就是时差,古人不需要倒时差,根本没有进化出倒时差的能力,但现代人发明了喷气式飞机和电灯,前者可以让人在短时间内穿越好几个时区,生物钟立刻就素乱了。后者使得晚上继续工作成为可能,不少城市白领经常不得不熬夜工作,第二天要参加考试的学生们也常常会临时抱佛脚,生物钟就这样被轻易地打乱了。

⑦一盏台灯足以让人看清书上的字,但总的照明度比不上白天的阳光。千万别小看这是视网膜在强光刺激后产生的多巴胺。 如果一个孩子白天总是待在教室里,他的眼睛发育便有可出现障碍,最终导致近视眼。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孩子户外活动的不足才是导致近视眼的主因,看书太多不是问题。古时读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户外,所以我们的眼睛并没有学会习惯屋檐下的生活。好在人们发明了眼镜和激光手术,这才让那么近视眼也能基本正常地过一辈子。

⑧人类身体的惯性有时甚至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比如,我们的祖先天生就讨厌长相奇特的人,因为在古代社会,长相奇特的人要么是来自其他部落的侵略者,要么是带有某种传染病的病人,最好不要接近。但如今地球变平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异相之人越来越多,虽然我们的理智告诉我们他们没问题,但我们的基因却习惯于做出不同的选择,如今遍布全球的排外情绪就是这么来的。总之吧,一个现代人必须时刻意识到自己身上保留的祖先印迹,并努力克服其中错误的成分,否则的话一定会犯错误,最终害人害已。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37期)

1.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出人体是愚蠢的?

2.文章第二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第⑤段画线句中的加点部分“通常情况下”能否删掉?为什么?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一生下来就具备了走路所需要的先决条件,只要稍加练习就可以掌握这项绝技了。

B. 和晕车类似的毛病如时差等,导致了多年进化养成的一些习惯和习性一时难以适应,于是问题就来了。

C. 视网膜在强光刺激后产生的多巴胺能让眼球正常发育。

D. -部分负责执行走路这一动作,主 要由双眼和内耳中的前庭神经系统组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