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伐 薪 烧 炭 南 山 中 (2)...

(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伐 薪 烧 炭 南 山 中

(2)可 怜 身 上 衣 正 单,心 忧 炭 贱 愿 天 寒

 

(1)伐薪烧炭/南山中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1)伐薪烧炭/南山中(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冰辙

翩       

 

查看答案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⑤不得抄袭。

(1)请以“这样多美丽”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女儿:“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

父亲:“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

女儿:“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

父亲:“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查看答案

老人与壶

县城一条小街镶嵌着一家书店,店面不大,书摆放得整整齐齐,店主是六十岁上下的和蔼老人。

②在店门前,老人一手端着茶壶,一手翻着书,坐在躺椅上,一种悠悠的韵味从时光中飘过,老人看的书只有固定的几本——《孙子兵法》《论语》和《三国演义》。

老人喝茶用的壶是固定一把,灰褐色,很陈旧。

有一天,老人安静地坐在书店前举着紫砂壶一边喝茶,一边翻看着《论语》。

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风动处,喧嚣声跟着起伏,人声、车声和着风声飘荡。

这时,一个人身着披风走进了书店,他的眼睛盯着老人手中的紫砂壶,说:“能否把你手中的茶壶让我看看?”老人这才如梦初醒,放下手中的书,愣愣地望着眼前的人,很疑惑地问:“你是来买书的,还是口渴了?”

来人讪讪搭话:“我不买书,也不口渴,只是觉得你手中的茶壶很奇特。”

老人听罢,将茶壶递给了他。

来人接过壶,一看,脸上掠过一丝惊喜,这壶古朴典雅,紫黑中透着一股灵气。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因戴振公在世的时候,有“点泥成金”的美名,可见他的制壶技艺在当时己炉火纯青,无人能媲美。但可惜的是,由于历史原因,他的壶留在世上很少了。来人仔细看后,见壶底有戴振公印章,更确定了自己的判断没错。据说,他的壶目前世间存留不足十件。物以稀为贵,这个人本是文物贩子,见到稀世之品自然爱不释手。

“大伯,这茶壶卖不卖?”文物贩子看完茶壶后,轻轻放下,轻声问道。

老人抬眼疑惑地望着文物贩子,摇摇头,没有吱声。

“大伯,我给您五万,可以吗?”文物贩子见老人摇头,开了价。

老人依旧摇头。   

“十万可以吗?”文物贩子提高了声音。

“我喝茶的工具,祖上留下来的。不卖!”老人发了话,不再理会文物贩子,喝着茶,翻开了书。

文物贩子悻悻离去,走了十几步后,还不住地回头看老人手边的茶壶。

没过几天,那个文物贩子再次登门,进门就开了价:“老伯伯,茶壶卖给我吧,三十万,这可是天价啊!”

老人浸润在日光下,捧着壶,微闭着眼睛。

自从文物贩子走后,这几天,老人心烦意乱,茶饭不香,夜里老是噩梦:总是梦见自己的茶壶仿佛一把刀捅进了自己的心窝。因此,老人很疲惫,神色恍惚,书再也读不进去了。

老人听见有人叫喊,睁开了眼。

文物贩子认为老人没听清楚,提高了声音再问:“三十万,茶壶卖不卖?”

老人微微一怔,摆摆手,没有理会文物贩子。

文物贩子再次悻悻离去。

文物贩子走后,老人的心情极度糟糕,无缘无故发着无名的火,显得坐卧不安。夜间的噩梦频频发生,夜不能寐,搞得精疲力竭。

大概过了一个月,文物贩子又来了,这次,文物贩子不是一人前来,而是把老人在另外两座城市里工作的俩儿子带来了。

“你老爸的茶壶,我出四十万。你们弟兄俩一人可以分得二十万,在城里买房交首付不用着急了。”文物贩子指着茶壶小声嘀咕着。

老人的儿子被文物贩子说得早已经心动。

老人看了俩儿子一眼,没有说话,而是把壶抱进了怀里。

“爸,喝茶用什么壶不可以?”大儿子发了话。

“我们买房买车都需要钱,这茶壶卖了吧!”小儿子直接挑明话题。

“这茶壶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能败在我的手里。这茶壶跟我几十年了,有了感情。自从你们到外面大城市里工作后,你妈走了,你们一年半载可曾回来几次?可曾陪我喝茶谈天?”老人气愤地嚷叫着。

老人发完话,两个儿子意欲抢过父亲手里的壶。

就在这时,意外事情发生了:老人从椅子上跌下来,手里的壶脱掉,碰撞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砰”的一声响,四分五裂,茶水满地。

老人望着茶壶,先是一愣,之后,脸上镀上了安详。

文物贩子和老人的两个儿子却目瞪口呆……

之后,老人换了新砂壶喝茶,看着书,守着书店……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2.段划线句子对风的描写有何作用?

3.说说第段详细介绍壶的用意。

4.老人为什么“先是一愣,之后,脸上镀上了安详”?

5.文中老人、文物贩子、两个儿子的表现反映了各自的人生追求。请选取其一谈谈。

 

查看答案

紫藤萝瀑布(节选)

①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②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③“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④“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⑤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⑥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时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令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⑧过了之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⑩在这浅紫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选文①至⑤段写盛开的藤萝,作者从__________的角度, 由 ______________,(描写顺序)写出了花的_______

2.请说说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的含义

3.请简要赏析选文划线句的妙处

4.选文第7段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5.作者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一谈。

 

查看答案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射于家圃 ___    (2) 微颔之___ 

(3)公亦以此自矜___    (4) 康肃笑而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卖油翁取一葫芦置于地自钱孔沥油的目的是用自己的实力来说明问题。

B. 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是非常轻视看不起的。

C. 本文最能说明道理的句子是“惟手熟尔”,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D. 文中人物性格各有不同,陈尧咨傲慢无礼,卖油翁沉稳内敛,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