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易副官 刘若英 ⑴他真正的名字是什么,我不是很确定,...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易副官

刘若英

⑴他真正的名字是什么,我不是很确定,但可能也不重要。对我而言,他就是易副官,知不知道他的本名,并不会改变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⑵他就住在我家前院的那间小房间里,一进大门,穿过院子,进来的第一间。什么人来来去去,进出我家,都必须经过他的窗口。易副官很瘦,又黑,三分头,却掩不住灰白交错的发色。他常常叼根烟坐在他那小房间的窗口,竖着耳朵等着我公公的指令。

⑶他十三岁就在湖南老家担任所谓的“家仆”。我公公去上学,他的职务就变成书童,每天跟着公公去学堂。黄埔军校开办,公公去从军,易也跟着去从军。公公报效国家,易副官报效我公公。离开黄埔后,公公去了俄国念书。

⑷公公回国,生了我爸爸,他就成了我爸爸的保姆;后来公公撤退到台湾,家里有了姑姑,当然他就是我姑姑的保姆。一直到孙少爷孙小姐都长大了,易,摇身一变,又成了家里掌厨的,他能做出一手地道的湖南家乡菜。从小,我便当里的菜都是他给准备的。

⑸搬来跟祖父母住时,我3岁,他68岁。他的任务就是当我的保姆。

⑹记得第一次打羽毛球就是他陪着我。他穿着拖鞋,没能把球打到我面前,我生气地摔球拍,过去踩他的脚。

⑺家里不准我们吃摊子上的小吃,嫌不卫生。有天趁婆婆不在家,我就叫他在巷口把关,大剌剌地坐在摊子上吃起面线。就是这么巧,婆婆搭着车进巷口回家了。我才刚想说再来一碗时,一只涂着蔻丹的手已经把我拎上车了。我回头找易,只见他追着车子跑,满头大汗。

⑻爸爸是跑远洋的船长,两三年才回来一次。我嘴上从来不提爸爸,但是每每听说他要回来,我就会穿上我最喜欢的衣服坐在院子里,呆呆往门口望着。

⑼终于,那帅气的爸爸回来了,全家围坐在餐桌前,灯光特别温暖。婆婆告诉他易帮我买了辆脚踏车。瞬息间,爸爸突然翻脸,像是忽然想到要行使他做父亲的责任。我吓坏了,使出全身的力量大哭了起来。就在爸爸无休止大发雷霆的时候,易的声音从屋外涌现了。他隔着纱窗大怒说:“你小时候就多乖啊?还不是成天跟人打架?你就会骂,孩子你带过几天?”

⑽我一直不知道易的身体不好,只记得他老咳嗽。有天早上他送我去学校后,说去看病,就再也没回来。婆婆带我去一个医院,说易住在里面,但不让我进去,怕传染。那个下午,我等在外头,踢了好久的石头,很想哭。

⑾再两个月,一个暑假天,我躺在易副官那张铺着凉席的床上,光着脚丫。糖罐子里的糖都快吃完了,他还没有回来。就在那个下午他走了。

⑿他的桌上有一张照片,易常常望着它发呆,影中人留着长发。我问过他,他说是故乡的媳妇。两个人似乎没见几次面就结婚了,然后,他就来了台湾。他说得很平静,然后转过身去把床垫翻过来给我看,藏着一沓沓扎好的十元大钞。他说很快他就会回去,到时再让她过好日子……

⒀易在我家服务了四代人。我不能替他说是“无怨无悔”,但牺牲奉献的概念是他教给我的。时代耽误了他,甚至可能糟蹋了他,但也许惟有这种阴差阳错,能向我们展示极致的忠诚和美。易出殡的那一天,我们全家带孝。我公公带着全体老小,下跪向他磕头。他是家仆、是书童、是副官、是管家、是保姆、是大厨,是我永远的亲人和老师。也许我有幸,哪辈子也能当上他的保姆。

(选自《我想跟你走》,有删改)

1.⑹~⑾段写了易副官这个人物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 

那个下午,我等在外头,踢了好久的石头,很想哭。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易副官是个怎样的人。

4.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第⑿段在文中的作用。

5.文章结尾说:“他是家仆、是书童……是我永远的亲人和老师。”请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易副官陪我打球被我欺负,易副官纵容我吃外面的小吃被外婆发现,易副官为了袒护我训斥爸爸,易副官生病去世 2.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我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从侧面反映出易副官病情的严重,表现了作者对易副官的担心、牵挂。 3.忠诚老实、无私奉献并深得主家尊敬的好佣人;被时代耽误,身不由己,与故乡、亲人隔离的可怜人。 4.本段补充交代易副官生前的愿望,反映其悲剧命运;面对命运的不幸,易副官仍展现出人性之美、品格之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为下文抒情奠定基础。 5.表现易副官忠诚的美德;易副官对我如同亲人一样;易副官在我家服务四代人,做过许多事,忠诚勤恳,给我以深远影响(或答“牺牲奉献的概念是他教给我的”亦可);表达了作者对易副官的尊敬、感激与怀念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主要事件有:易副官陪我打球被我欺负,易副官纵容我吃外面的小吃被外婆发现,易副官为了袒护我训斥爸爸,易副官生病去世。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从侧面反映出易副官病情的严重,表现了作者对易副官的担心、牵挂。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易副官是一个忠诚老实、无私奉献并深得主家尊敬的好佣人。 4.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本段补充交代易副官生前的愿望,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为下文抒情奠定基础。 5.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易副官的尊敬、感激与怀念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①阿尔纳夫·卡普尔是麻省理工学院传媒实验室的硕士生,也是相关论文的作者。他说,这款设备并不能读心,也不能读取一闪而过、没有意识的念头。他说:“这款设备读取的既不是内心的想法,也不是大声说出的话,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信息。这种信息既是有意识的,也是私密的。我们捕捉的就是这个。”传媒实验室是麻省理工学院重点研究人与技术交互的实验室。

从它现在的样子来看,这个设备原型像电话营销人员佩戴的白色耳机。不过,电话营销人员佩戴的耳机通常会在嘴部前面设置一个麦克风,而这款设备则紧紧贴合面部和颈部,上面放有很多电极,用来捕捉自言自语时肌肉微妙运动产生的微弱电流信号。设备通过蓝牙技术连接计算机,计算机与服务器通信,后者解读信号,判断佩戴者说的是什么。

③虽然现在还处于原型制作阶段,但是它对当前交互模式的颠覆令人着迷。换句话说,这种技术就像佩戴一款能听到你无声之言的语音助手。

④研究这种技术的目的是什么?卡普尔说,目的是促进“人机紧密结合”。人们与计算机的交互越紧密,就越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比如在解数学题或者翻译时迅速获得帮助,而不必放下手里的工作,然后去点击鼠标或者打字。

⑤毫无疑问,这种技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每一款应用软件只能学会20个单词。这套系统无法理解一个人说的所有的话——只能理解它学会的词。卡普尔说,有意识地自言自语,但不全部大声说出来,这是一种简单的学习行为。在培训人们使用这款设备时,首先要求学员大声读出一段话。“读完后,我们要求他们再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这比大声说出来更舒服。”

⑥为了研制这一设备,卡普尔使用了一种常见的人工智能工具,即神经网络。神经网络能够通过输入的数据进行学习。研究人员训练神经网络,让它识别不同的电信号如何对应一个人对自己说的不同的词语。

(选自2018年4月9日《参考消息》)

1.第①段中说“我们捕捉的就是这个。”请具体解释“这个”在文中的意思。

2.第②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简要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

①毫无疑问,这种技术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每一款应用软件只能学会20个单词。

②为了研制这一设备,卡普尔使用了一种常见的人工智能工具,即神经网络。

4.通读全文,给这则科技新闻拟一个标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建康贫者

建康府城之东郊坛门外,尝有一人,不言姓名,于此面野水构小屋而居,才可庇身,屋中唯什器一两事,余无他物。日日入城去乞丐,亦不历街巷市井,但入寺逍遥游观而已。人颇知之,巡使以白上,上令寻迹其出处,而问其所欲。及问之,亦无所求。时盛寒,官方施贫者衲衣,见其剧单,以一衲衣与之,辞不受。强与之,乃转以与人,益怪之。因逐之,使移所居,且观其所向。乃毁屋,移于玄武湖西南内臣张谋果园,多荒秽,亦有野水,复于水际构屋居之。时大雪数日,园人不见其出入,意其冻死。观之,见屋已坏,曰:“果死矣。”遂白官司。既发屋视之,则方熟寝于雪中,惊起,了无寒色。乃去,不知所之。

——(《江淮异人录》宋吴淑撰)

[注释]①建康:今南京。②一两事:一二件,极言家具之少。③白上:此指向上司汇报。④衲衣:经缝补的旧衣,亦为僧衣的代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才可

(2)不受

(3)因

(4)其冻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1)上令寻迹出处问其所欲。

(2)乃,不知所

3.“建康贫者”其行为怎样怪异?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全诗触动作者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2.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字用得准确传神,请任选一字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古诗默写完整。   

木兰诗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性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小狗旺旺地叫着    ②大风呼呼地吹着

B. 然后他呆在那儿    ②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

C. ①海婴三楼下来了  ②工作之前

D. ①我始终想不清楚    ②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