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我们跟着月亮走吧 朱成玉 ①那年我12岁,是家里很不顺的一年,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

我们跟着月亮走吧  朱成玉

①那年我12岁,是家里很不顺的一年,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先是祖父去世;然后父亲在工作中受伤,中指被车床绞断;随后是哥哥闯了祸,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偷铁被派出所抓去,坐了班房还要罚款;紧接着是姐姐被一个男人欺骗了感情,整日里精神恍惚。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柔弱之躯起了这一切。

②父亲在医院里并不知晓家里发生的其他变故,母亲刻意提醒我们,因为祖父的去世,父亲心情一直没有缓过来,所以家里的事情必须对他隐瞒,让他安心养伤。

③母亲把亲戚朋友甚至邻居家趟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让他自己思过。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噘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给弟弟妹妹买点儿好吃的吗?”

④“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儿好好反省反省吧。”

⑤那晚的月亮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⑥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⑦歇脚的当口,我看见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在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母亲毕竟是女人,太多的事让她有些难以承受,可是她坚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⑧乌云一层一层压过来,有些让人窒息,母亲也一直沉默着,让人不免担心一个闪电会不会将我们引爆。我想牵个话头出来,可是张开的嘴却被一阵风塞住。

⑨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绺一绺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并催促我说:“快,咱就一直跟着月亮走。”

⑩人生是由各种烦恼的碎片组合而成,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拼接的过程。人生中那些艰难之事,于我早已不再新鲜,每每历经苦之风暴来袭,我都不会选择躲闪,而是勇敢地扎进去。我记住了母亲的那句话,也相信乌云总有散开的时候,月亮出现,一切就都有了转机和希望。

⑪跟着月亮走吧。

⑫这些年,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母亲总是喜欢在月亮地里对我们进行说教,母亲的“月光疗法”对我们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殊不知,母亲才是最温暖,最贴心的那缕月光,我们一生都栖息在她的光华里。

⑬母亲用强大的母爱叮嘱我,一切烦忧都不必过于介怀,跟着月亮走吧,自会走到柳暗花明处,自会走到鸟语花香间。

1.文章围绕母亲的 “月光疗法”具体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请分析第①段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柔弱之躯起了这一切。

3.第⑾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章标题“我们跟着月亮走吧”带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母亲让哥哥在有月光的院子里教育他并让他反思自己的偷盗行为;母亲同我在给受伤的父亲送食物的途中,看到月光并跟着月亮走,启示我要坚强。 2.“硬生生”“扛”表现了母亲面对家庭困境时的忍耐,以及我对母亲独自支撑一个家庭的心疼 3.点题,照应了前文母亲曾对我说过 “跟着月亮走”这句话。抒发出在面对困难时,要像母亲一样勇敢、坚强(或者对母亲勇敢坚强的赞美)。 4.启示:面对困境时要学会用于面对,坚信光明的到来。联系具体的生活实际内容。 【解析】 1.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此题应该围绕母亲下教育哥哥,傍晚给父亲送饭跟着月亮走这两件事进行概括。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硬生生”和“扛”两个词语用得非常好,写出了母亲面对家庭的种种困境所表现出来的一个女人的坚强,也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心疼。 3.此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五、推动情节的发展。这句话写出了月光瞬间使夜晚变得明亮,此时也给了母亲信心,她坚信一切的困境也会像黑夜一样很快过去的,表现了她的坚强与乐观的品质。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能力解读。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从文中的“一切烦忧都不必过于介怀,跟着月亮走吧,自会走到柳暗花明处,自会走到鸟语花香间”,可知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勇于面对困境,这样总会有柳暗花明的时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发,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展开描写的?请写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2.找出上文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并写下来。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能否改为“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为什么?

4.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根据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选自《晋书》

1.下列各句中加括号的字与“执而鞭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翻译下列句子。  用此何为?

3.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与“人不知而不温”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学而时习之    B. 学而不思则罔    C. 曲肱而枕之    D. 切问而近思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列举出四个。

4.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

 

查看答案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定“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2.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3.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在松涧火云洞落难,悟空最终请来______(填人物)降伏了红孩儿。取得真经返归途中,老鼋作梗让师徒又经受了一次磨难,他作梗的原因是________

(2)①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____

A.《范爱农》    B.《风筝》   C.《无常》     D.《琐记》

②《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叙述出来。

(3)学过《再塑生命的人》,如果有兴趣,可以课外阅读《______》一书,感受______(作者)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和意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