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哺育bǔ 晶莹(yín) 太阳寨(...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哺育bǔ         晶(yín)        太阳(zhài)    简(lòu)

B. (lǎn)        商(zhuó)       如(pì)       如重负(shì)

C. (zhuì)     别(niu)        拖(tà)       颠流离(fèi)

D. 约(qiè)      修(qì)         泥(yū)       人不倦(huì)

 

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字音的识记。A项中“莹”应读yíng;B正确;C项中“沛”应读pèi;D项中“契”应读qì。据此,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天,花簇姹紫嫣红;春天,泉水叮咚作响;春天,树木抽枝发芽……走进春天里,会看到美好的春色,也会发现与春色同样美好的人与事。请你用美好的笔触写出你在春天里的故事。请以《走进春天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雨夜的灯光

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⑨“我送送你们吧!”

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1.根据提示,将文章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与父亲摸黑赶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感念打马灯男人的帮助。

2.赏析第⑦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3.简要说说第②段划波浪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简要说说第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5.选文多次写到“马灯的光亮”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读《老王》选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1.第一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营养补充,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老王的什么性格?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壤。绘图列说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③,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自谓可十万

有土寇

③由抑郁不自得

④如是千百遍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仅限两处

又 得 古 水 利 书 伏 读 经 年 自 谓 可 使 千 里 成 壤。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①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4.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古诗鉴赏

陇西行  陈陶(唐)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 ①陇西,指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 ②貂锦:这里指战士。③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④春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1.首句中“扫”字,刻画了将士们怎样的形象?

2.最后二句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