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热,热得像……地狱。呀,天啊,这是...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热,热得像……地狱。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

B. 直到一个小时后我回去躺到床上,她还在哼着《月光》,那轻柔的旋律一直在我的梦中飘荡着。

C. “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 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D. 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听,这是今天的第一声鸟叫,雨中也有鸟呢!

 

C 【解析】 试题分析:C标点符号运用有误。把“传出来”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因为前一句“这里真好!”也是她说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词语积累——请从所给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它还能通过_____(采集 收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

(2)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_______(丰富 丰满)到不正常的程度。

(3)宇宙航行是______(寂寞 冷漠)的,但宇航员们能看到无限的太空和壮丽的星群。

 

查看答案

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点zhuì_____    迟_____    忙lù_____

_____       _____    拍shè_____

 

查看答案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 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若需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完成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坐观垂钓者。”诗人巧为设喻,这里的“坐观者”指 _____________,“垂钓者”指 ______________

2.赏析诗句并体会加点字的作用。

云梦泽,波岳阳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刘戟锋

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4月)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论证思路。

2.第②段画线句子起什么作用?

3.第③段中画线词语中的“废”字具体指哪几方面内容?

4.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