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先补充题目,再作文。

要求:(1)600字以上;(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文章不能套用,更不能抄袭,力求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例文 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温暖 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题记。 母爱是一切的源泉。 母爱是维系世界并促使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觉如春般温暖;母爱是一泓清泉,让我们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能清澈澄清。在人生中,母亲乃是一切。在悲伤时,她是慰藉;在沮丧时,她是希望;在软弱时,她是力量……她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容的源泉。 幼年 母爱是让我沉酣的《摇篮曲》 一首节奏欢快的《摇篮曲》在您的唇齿间流露出,我已数不清伴我度过多少黑夜,只晓得它与月夜准时同在。我静躺着,伴随着您的歌步入甜美的梦,您纯美的笑躲不及我记忆的封锁,要问您是以什么样的分量存在着,大可向全世界宣布,您深深地埋藏在我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 童年 母爱是不平凡的无言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一首不平凡的歌却唱出了母爱的不平凡。是谁在雨中为我遮雨?把伞偏向我却淋湿自己?是谁在寒冷中为我挡风?把外套脱下却使自己冷得哆嗦?是谁怕我在发育的身子被书包压累,而把沉重的书包跨在自己的肩上?是您啊!母亲!全是您!您从不说半句怨言,无声无息的把母爱全倾注在我的身上,您的爱,是不平凡的无言。 少年 母爱是幸福的港湾 我叛逆,所以我便是一艘不听好言相劝的渔船,我以为一切都是安全的,于是我摆脱岸边绳索的束缚,离别熟悉的港竟不会一丝哀愁,我飘啊飘,在陌生的水域逐流,可惜天公不作美,海浪肆意的拍打,我经不起拍击,竟退却的差点被击翻,终于在焦急害怕的混杂中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在远处呼唤,呼唤我“亲爱的孩儿,回家吧,我是你永远的岸,不论你流浪了多久,离开了多远,我的港湾只永远给你停留,只永远为你开放!”您温馨的话化成一股暖流融汇进我的心窝。 要问母爱是什么?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是雪天里的一块碳火;是冬夜里的一碗姜汤;是维持生存不可或缺的氧气与水。世间有爱千千种,唯独您把母爱表现的淋漓尽致!是人生漫长岁月里和历史里千古流传的佳话。 成长路上,感谢有您相伴! 【解析】 试题分析:作文标题“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 ”。先说“陪伴”,它关注考生的情感世界,有利于考生调动生活积累,彰显写作个性。“陪伴”的意思是随同做伴。考生可根据“陪伴”的这几个义项来审题并打开思路。比如可以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或朋友)陪伴“我”学习,表现亲情、师生情、友情;妈妈陪伴奶奶看戏曲,表现妈妈的孝顺;老猫陪伴空巢老人,表达对老年人需要关爱的呼吁;自然灾害肆虐中国,子弟兵陪伴灾民共渡难关,表现军民情深。再说所填关键词,这个关键词是“陪伴”的一种结果。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填写词语。如横线上可填“感动”“友爱”“温暖”“智慧”“幸福”“成熟”“理解”“快乐”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歌鉴赏,读《水调歌头 中秋》,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中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什么?

2.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上阙用“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含蓄地表现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B. 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之理。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 从表面上看,“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作者与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

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宫妇左右莫不

⑵时时而

⑶王之甚矣

之万家。

2.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标两处)

吾 使 人 视 阿 田 野 不 辟 人 民 贫 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4.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

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 ______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_____ 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

(2)从(甲)(乙)两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有关?请概括作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善借者赢天下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0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油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油轮出租。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这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

③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意思便是“借”。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运筹策帷恨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难成就自己的宏业伟绩。

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也不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还是“蚊龙借海”,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6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中画线的两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4.请为本文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5.“借”是大学问。结合选文及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善借”二字的理解。

(材料一)张先生急于用钱,向地下钱庄借了高利贷,结果落入对方陷牌,差点就家破人亡。

(材料二)某企业照搬国外营销模式,意在大展宏图,却因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 的问题而卡壳,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效益,反而造成巨大浪费

 

查看答案

与白马在一起的夏天

[美]威廉·萨洛扬

凌晨四点,整个村庄都在沉睡中,突然,一阵轻敲窗户的声音惊醒了我,“阿兰姆。”一个声音在窗外轻轻叫唤道。

是我的堂兄穆拉德!我从床上一跃而起,迅速打开窗户。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看到的一切。虽然还不是早上,但因为是夏天,黎明前的亮光已足让我知道我不是在做梦。我的堂兄穆拉德正骑在一匹漂亮的白马上。

我把头伸出窗外,揉揉眼睛。“你没看错,”穆拉德用亚美尼亚语说道,“是一匹马。你没有在做梦。如果你想骑的话,就快点出来。”

我知道我的穆拉德是所有同龄人中行为最疯狂的一个,但是我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关于马的记忆,我的第一个愿望就是骑马。然而我们很穷,我们整个部落都处于贫困之中。每个家庭的钱都只能勉强维持一日三餐的食物。然而我们很诚实。我们因为我们的诚实而闻名。我们不会利用任何人,更不用说去偷别人的东西。

我知道穆拉德家没有马,他本人更不可能有钱买马。我猜测这匹马一定是他偷来的。然而,我对马太痴迷了,在我看来,偷一匹马来骑跟偷别的东西(比如偷钱)似乎是不一样的,也许这根本不算偷。

我迅速穿好衣服,然后从窗户跳到了院子里。穆拉德轻轻下马,把我扶到了马背上。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乡间公路。空气无比清新。骑在马背上奔跑的感觉真是爽极了。

“阿兰姆,坐稳了。”穆拉德提醒我,然后,他双腿用力一蹬马的肚子,喊道:“驾!”白马后腿站立,前脚扬起,长嘶一声,然后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蹿了出去。马穿过田野,跨过灌溉沟渠,向乡间公路跑去……我们跑了一圈又一圈,马和人都大汗淋漓。

太阳就要升起来了,“我们得回去了。要不大家都起床了,我们的秘密就藏不住了。”穆拉德说道。

“我们把它藏在哪里?”我问道。

“我知道一个地方。”穆拉德答道。

大约十分钟后,我们悄悄地牵着马走进了一个废弃的谷仓。谷仓的地上有一些燕麦和干草。

那天下午,我正在穆拉德家玩。一个叫约翰·拜伦的农民来穆拉德家做客。约翰·拜伦的家在另外一个村庄,离我们部落有十英里远。“我丢失了一匹马,一个月了也还没见它回来。可是这匹马花了我60美元啊!”约翰·拜伦对穆拉德的父亲说。

他们接下来说了什么,我不知道。我已经跑出去找穆拉德。

穆拉德正在一棵桃树下救治一只受伤的小鸟。“你居然已经私藏了那匹马一个月!”我盯着他说道。

穆拉德没有看我,只是专心地给小鸟受伤的翅膀涂药。

“干脆,我们把马留下来一年时间吧。”说完,我热切地看着穆拉德。

“我知道你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学会骑马,但我们不能留这么长时间。”穆拉德头也不抬回答我。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把马还回去?”

“最多六个月。”说完,穆拉德站起来,用力把小鸟抛向天空。小鸟努力拍打着翅膀,几乎要掉下来,但最终,它还是飞走了,而且越飞越高,越飞越稳。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穆拉德每天凌晨都来接我出去骑马。我们在田野旁的公路上尽情地驰骋。太阳升起来之前,我们就把马牵回那个废弃的谷仓。那是一段多么快乐的日子啊!

可是这一天还是来临了。那天早上,我们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了正赶往镇上的约翰·拜伦。他盯着白马问道:“请问,你这匹马叫什么名字?”

“小心肝。”穆拉德答道。

“我可以看看它吗?”约翰·拜伦问。

“当然可以。”穆拉德说道。

在仔细查看了几分钟后,约翰·拜伦说道:“如果你们部落不是享有诚实的美誉,我几乎就认为这匹马就是我丢失的那匹马。嗯,也许它跟我的马是双胞胎。”说完,他转身就离开了。

三天后,约翰·拜伦又来到了穆拉德家。

“我的马回来了!而且,它比以前更强壮了!”他高兴地说道。

(有删改)

1.请从穆拉德的角度,围绕白马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私藏白马——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无法相信看到的情况。无法相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看到的一切。

(2)但是我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3.小说说穆拉德是所有同龄人中行为最疯狂的一个,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答出三点即可)

4.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肯定了人们应该坚持以诚实为荣,是非分明的原则。

B. 鼓励解放孩子天性,让孩子率性自由成长的做法。

C. 倡导大人们用约翰·拜伦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

D. 教育孩子不能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丢弃诚实的美德。

5.设想小说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境和结局,并用简明的语言叙写出来。(要求: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默写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2)_________,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5)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董卿在《朗读者》里说,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是在于我们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范仲淹在何时忧何时乐这一问题上的选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这是颜回在守道与享乐之间的选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