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夜无月    B. 月色入/户

C. 盖/竹柏影也    D. 念无与/为乐者

2.解释加点词语

(1)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但:

(2)怀民亦未寝            寝:

3.翻译下列句子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情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1.C 2.(1)只是(2)睡觉 3.(1)脱衣服准备睡觉,月色穿过窗户,高兴的准备出门。 (2)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一样有闲情的人罢了。 4.月光下清透宁静的世界;热爱生活、宁静恬淡的心境。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A改为:何夜/无月。B改为:月色/入户。D改为:念/无与为乐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社日

谢逸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

饮不遭田父,归无遗细君

东皋农事作,举趾待耕耘。

(注释)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诗人。隐居乡里,布衣终身。②风溪细细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③羹芹:煮芹为羹。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⑥东皋:水畔高地。⑦举趾:举脚,下田。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B. 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

C. 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

D. 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B. 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 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

D. 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汉字书写最初以书面交流的实用性为目的,                                 ,文人士大夫的参与提升了书法的地位,使书法在中国艺术的殿堂里占据独特的中心位置。

①人们发现了汉字书写所表现出来的美感           

②由此把它发展为一门自觉独立的艺术

③文人士大夫逐渐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实践的主体       

④但在书写过程中

⑤加速了书法的文人化进程       

⑥这一特性吸引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其中

A. ④①②⑥⑤③    B. ④⑤②①⑥③

C. ①②④⑥③⑤    D. ①⑥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进展所长。

B. 近日,台湾一架小型飞机降落时滑出跑道,如果滑入一侧的大海,后果将不堪设想

C. 张华正在专心打球,目不窥园,妈妈来找,他也没有发现。

D. 曾经的《亮剑》,当下的《人民的名义》,在弘扬正能量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雄安是否有发展的持续性,关键是能承接首都的资源溢出。

B. 全新智能车速控制系统,主要是为了避免驾驶员不要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超速。

C. 陈岩石演讲时,想起了很多过去的往事。

D. 朝鲜于4月15日举行了盛大阅兵式,多款新型导弹惊艳亮相。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奥悔               迥呼不同        气冲斗牛

B. 锋芒必露           污秽            选骋

C. 踱步               妇孺皆知        沥尽心血

D. 高梁               取缔            喧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