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江郊 碾冰辙 天之仓仓 谋闭不兴 B....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江郊   碾冰辙   天之仓仓    谋闭不兴

B. 倚仗   愿天寒   讲信修睦    盗窃乱贼

C. 俄顷   口称敕   选贤举能    外户不闭

D. 漂转   充炭直   请循其本    唇焦口噪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B项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A:天之仓仓——天之苍苍。C:选贤举能——选贤与能。D:唇焦口噪——唇焦口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míng)  (tiáo)鱼    大(pì)    (pián)死

B. (kūn)鹏   (háo)梁     怒(háo)   (xiào)学半

C. (xǐ)    (cáo)枥      嘉(ráo)     不外(xiàn)

D. (juàn)  (chì)牛      塘(ào)    (chuán)扶摇

 

查看答案

题目:他(她、它)让我感受到        

学习的课堂上,有迷惘,更有明朗,智慧的我们一起探究品尝;实践的园地里,有恐慌,更有荣光,团结的我们一起合作担当;生活的蓝天下,有忧伤,更有欢畅,热情的我们一起体验分享……成长路上,需要我们同担风雨,共享阳光。

要求:⑴如选择《他(她、它)让我感受到       》写作,需要先确定合适的人称,并将题目补充完整;⑵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⑶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⑷不少于600字;⑸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名人墙

    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

    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

    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回回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的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

    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的天吗?

    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

    哥走了……

    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

    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好再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腾腾地忙活起来。没有谁号召,顺其自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驼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你有大将军的风度。

    工地上噪音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发在风里一下一下地翻。

    桥修成,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用再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儿了。

    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年老体弱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拄着拐棍才能从家里走到桥上看看。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大爷好啊。

大爷爷好。

……

    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

    哥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

    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越是牵念。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

    哥便不再说什么,叮嘱几句,挂电话。

    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是宣传。

    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呀。

    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拉着弟的手亲不够。

    呵,你以为他妈的他们白请我回来呀,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上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骂骂咧咧。

    二十万块?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吐凉气。二十万块,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

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在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帐。                         

                                   (选自《2014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文补充故事情节。

哥找弟筹资修桥,弟①________________→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桥修成→哥牵念弟,打电话,弟借口忙未归→弟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哥至死不理解弟的心思。

2.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划线句的含义。

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列语句。

⑴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的顺河堤而下。(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⑵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吐凉气。(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4.如果让你选择,你认为哥弟中谁的名字更应该刻在名人墙上?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门卫老宋

搬来新居快三年了,两个门卫中,其中的一个门卫换的和走马灯一样勤,三天两头都是新面孔,只有老宋,始终没有挪窝。

其实,叫他老宋,是对他的尊称,老宋并不老,因为他所从事工作的缘故,总会让人把他同“看门老头”画上等号。

因为小区的另一栋28层的高楼还在建设中,物业公司为节约开支,只安排两个门卫守着我们这个名称为“滨江豪园”的小区。一早或一晚,我上下班经过门岗,总能看到身着蓝色保安服的老宋,很负责任地守卫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时,他也会拿着一个红色的探照灯,来回在各个楼道巡视。

今年开春的一个深夜,小区顶层18楼的几户人家招了贼。第二天,整个小区像炸了锅,围着老宋说落个不停,有的人嘴上没德,还恶言恶语地骂起人来。老宋蜷缩在厚厚的人群里,低着头,面有难色,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不争辩也不解释,任由失盗户指责。其实,话又说过来,“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即使是我们入住的是公安局的家属楼,贼要是成心想偷了,也一定能得逞。

又过了几天,从门岗经过,我依然热情地和老宋打着招呼,老宋应和着,可看他的面容,明显地有很多歉意,好像一个没有考及格的孩子。老宋叫住我,善意地提醒说我家门口的鞋子可以拿到屋里去,怕被坏人拿走。那两双鞋子,都是先生不想穿的皮鞋,我是有意放到防盗门边,做个假象来防贼的。

又聊起几天前小区失盗的事情,我提醒老宋说:“当晚,又不是你值班,他们不分青红皂白,把你猛批一大餐,你怎么不解释一句。”老宋局促地搓着那双干枯的手,声音低低地说:“不管是谁当班,都是我们门卫没做好,‘财物连心儿连心’,现在公安局又没有破案,那几户人家更难过,他们说几句难听的,发泄一下,心里也舒服些。”

家里窗户的两个插销坏了,我到建材市场找维修工,维修的小师傅一听我入住的小区,笑着说,他老爸就是在我们小区当保安,真是缘分,我说你是小宋吧,他笑着应允着,我有意端详着小宋,清秀,干练而和善,就是老宋年轻时的翻版。

从小宋嘴里,我知道老宋年轻时在厦门当过海军;知道了老宋转业分配到外地工作,为了生病的老父亲,甘心回家务农;知道了妻子死后,26岁的老宋既当爹又当妈,把年幼的一儿一女养大成人……一下子,我心疼起来,三十多年里,夜比年长,这个男人,这个家,这串苦日子,是怎么走过来的,他把寂寞,痛苦,悲伤都藏在了哪里……

小宋的五金店开的很大,生意也出奇地好。妻子贤惠,孩子聪慧,小宋是幸福的。他无奈地说:“自打懂事后,就一直想让老爸享享清福,想再给老爸找个伴,让他把原来的苦日子补回来,可我老爸总是顾及这顾及那,怕我和姐姐受委屈,怕一家人生分了,一直也没有再找老伴。”当说起老爸现在的工作,小宋说:“现在,我和我姐生意都搞的不错,我老爸也快六十了,都不想让他再去外面守门,可他非要去。他说有点事情做,日子好过些。”

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按部就班地过着我的小日子,回味着老宋的故事,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

1.文末说“回味着老宋的故事,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请你说说文中的老宋遭遇了哪些坎坎坷坷?

2.文章8、9两段写小宋的话,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赏析句子:老宋蜷缩在厚厚的人群里,低着头,面有难色,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不争辩也不解释,任由失盗户指责。

4.本文与《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等课文中的主人公都属于弱势群体。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关爱他们?请你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射于家圃  __________                

(2)尔安敢吾射___________

(3)守荆南回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敢轻吾射 / 能辨我是雄雌    B. 微颔之 / 当涉猎

C. 睨之,久而不/ 旦辞爷娘    D. 但手熟/ 安敢轻吾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汝先人志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5.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