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是笋。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③瓯(ōu):杯子。

1.结合“叹息”一词,探究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试结合“草深”“鸣蛙”两个词语,赏析“草深无处不鸣蛙”这句的妙处。

 

1. 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答“壮志难酬”也行);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答到“孤独寂寞”即可)。 2. ①寓情于景(答借景抒情也对):诗人借“草深”“鸣蛙”两个意象传达出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②“草深”二字以景写“幽”,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 ③“鸣蛙”二字,以声衬“幽”。(答“反衬”“以声衬静”“以动衬静”皆可) ④“草深”“鸣蛙”两词都暗点题目“幽居初夏”的“幽”字和“夏”字。 ⑤这蛙鸣声中,透出一派生机,又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木笔”,着意表现自然界的蓬勃生意。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你参加以“建好我的微信朋友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互动之趣)下面是微信朋友圈关于端午节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与朋友互动。

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

下联:                   

(活动二:分享之思)请根据统计图反映的情况,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与朋友分享。

微信朋友圈信息分享统计图

(活动三:加友之辩)围绕“是否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这个话题,朋友圈里展开了辩论,请你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2)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

(3)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

(5)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

(6)斯是陋室,__________

(7)__________,乐以忘忧。

(8)《陋室铭》中从自然环境的幽雅表现出陋室不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短文中的汉语拼音的提示,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这是一个充满xiá______思的季节,每一片土地都在酝niàng______一个季节的故事。这个季节,满目都是春色,你会忘记流年的cāng______桑。àng______然的绿意,让混浊的目光随春光流转灼灼闪亮;飞舞的歌声,让日益迟钝的灵魂轻灵自由……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进中举》是明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小说通过强烈的对比,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的特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B. 《马说》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诫子书》的“书”是指书信;《陋室铭》的“铭”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C.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议论文的标题有时候直接点明中心论点,如《宽容是一种爱》《第一重要的是做人》。

D. 外国文学异彩纷呈,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和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查看答案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与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时之私欲,却是做人的大失败。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原来是花中最浅淡的地方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C. 羡慕  狭隘  和睦  婆娑

解说:这四个词语的词性相同。

D.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咳嗽声打破沉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