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全体队员分成两组,携带剩余的公共和个人装备继续负重行军。在明朗的阳光下,大家穿越...

全体队员分成两组,携带剩余的公共和个人装备继续负重行军。在明朗的阳光下,大家穿越一道道流水冲击谷,爬上一道道漫坡。回首望去,博格达群峰已经幻影一般飘浮在高远的云雾间。此时此刻,你才能对自己在以往7天里做出的建树有所估量。那些在平日里只能借助于望远镜观察的神圣的峰峦,在过去7天里,你曾经依靠自己的奋斗,真正投入过它那父亲般宽厚的怀抱里。

你会透彻地感悟到,当你一旦离开被各自的功利扰昏了头脑的人群,投入到大自然固有的逻辑和灵性中去时,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时刻都在伴随着你。

当你孤立无助地沿着冰坡滑向深渊时,你前方队员伸出的雪杖会及时遏制你的下滑,你后方队员扎下的冰镐会让你及时获得一个牢固的支点。那一瞬间,你会为自己以往在人群中对无助老伯爵冷漠,为A,为B而深刻的汗颜。

当你完成了背负20公斤行囊,一天走完30公里山路,并垂直上升1000米的业绩时,你无法不想到,在此前的日子里,你曾经是一个把自己娇惯到连自己用的煤气罐都扛不到六楼的男人。

人类创造了光辉的现代化物质,也令人悲哀的未能躲开某些现代伦理对个人精神的绞杀。但在1999年春节,有十三个性别不同,职业各异,年龄差异很大,但却信仰大自然逻辑和灵性的普通人,曾经走进天山深处,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

他们从不后悔!

1.请根据语境在文中的“A”“B”两处补上两个恰当的例子。

2.第2自然段中作者说“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时刻都在伴随着你”, “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分别指什么?

3.作者认为探险是“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为什么“不能用成败来评价”?

4.文章末段“他们从不后悔”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提示:主要从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冷漠的关系入手举例即可。 2.“物质的美”是指那些在平日里只能借助于望远镜观察的神圣的峰峦,在过去的7天里,你曾经依靠自己的奋斗,真正投入到过它那父亲般宽厚的怀抱里。“精神的美”是指精神上的净化,意志得到锻炼。 3.回归到自然去。因为虽然会遭到失败的命运,但精神上的收获却是巨大的,所以不能用成败来评价。 4.强调、突出此行天山探险的意义。 【解析】 1.考查具体语境下对内容的理解。补写句子要符合语境,根据“你会为自己以往在人群中对无助老伯爵冷漠”,写出“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冷漠”的例子即可。 2.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物质的美”侧重于借助物质方面,“精神的美”侧重于精神品质方面,具体是“物质的美”是指那些在平日里只能借助于望远镜观察的神圣的峰峦,在过去的7天里,你曾经依靠自己的奋斗,真正投入到过它那父亲般宽厚的怀抱里。“精神的美”是指精神上的净化,意志得到锻炼。 3.探险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猎奇性,成败不是目的。探险是对人类所未曾涉略领域的探知,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情感回归。 4.考查句子的作用。“从不”指从来不的意思,信念坚定,突出强调探险无论成败都不会后悔,这就是天山探险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罕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百万个月计,但现在却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1.文中划线的“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的“这一事业”指的是什么?

2.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3.文中加点的“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4.“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

课文选自《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国籍)人,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______方面。

 

查看答案

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在他们内心深处,与其说期盼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

 

查看答案

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_______

(2)现在只有四个人继续走路了,但灾难又降临到头上。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最新的痛苦和失望。_______

(3)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_______

(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_______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语无伦次:______;(2)凛冽:______

(3)踉踉跄跄:______;(4)毛骨悚然:______

(5)怏怏不乐:______;(6)疲惫不堪: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