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在《水浒传》中,绰号是“智多星”...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在《水浒传》中,绰号是“智多星”的人是 ______,也称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岗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____________

(2)《名人传》中,德国音乐家_____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乐章《_____》。

 

(1) 吴用 智取生辰纲。 (2)贝多芬 《欢乐颂》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第(1)小题是对《水浒传》的考查。“智多星”指的是“吴用”,在黄泥岗干的大事是“智取生辰纲”。第(2)小题是对《名人传》的考查。其中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的不朽乐章是《欢乐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北风在kōng kuàng(  )(  )寂寥的大地上呼啸肆虐,冰雪冷酷无情地封冻了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这时候,腊梅,你却清醒着,毫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并且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蓓蕾,一任寒风把它们摇撼                  ,没有一星半瓣绿叶为你遮挡风寒!你能忍受这种jiān’áo(  )(   )么?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但是,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

(1)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kōng kuàng_______)(_______     jiān’áo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仿照画线的语句在横线处再补充一个恰当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下面词语另写一段中心明确、语义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三个。

寂寥   肆虐   毫无畏惧   凝聚   殊死   未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 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___ 。(《己亥杂诗》)

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⑥塞下秋来风景异, _______________ 。(《渔家傲.秋思》)

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⑧无可奈何花落去, 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______   高者挂______     唇焦口______

湿______   沉塘______       大天下______

2.本诗作者_______,被世人尊称为“_________”,他的代表作中著名“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写于安世之乱期间。

3.全诗先叙事,后_______,既写诗人贫穷的窘状,也表达诗人_______ 的博大胸怀。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   )

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6.通读诗歌,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各节内容。

7.哪些动词渲染了风的威力?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8.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 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和战绩,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 当秋雨来临,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角体现“歌”的特点。

9.你能说出杜甫其他有关爱国的诗句吗?

10.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一句的?

11.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抒发殷切期盼的句子是什么?

 

查看答案

以“一件难忘的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2.恰当地运用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3.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课外阅读

13元“遗产”

①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得去躺一会儿,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儿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②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似乎睁开都很吃力。一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烧得像一团炭火。我说:“孩子,你发烧了,我们得去看医生。”她说:“不用,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③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不行,得赶紧去医院!”我果断地说,然后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币堆在床上清点时,危机感油然而生。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女儿上了三轮车。

④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们而去,我没有工作,只得在夜市摆小摊。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⑤我回头望了她一眼,看见她像一只受伤的小羊羔那样无助地趴在车斗里,眼睁睁地望着我。在女儿微弱的呻吟声中,我发疯似的蹬着三轮车,生怕耽误了她。

⑥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才松了一口气。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做了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⑦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⑧“别瞎想,我肯定你不是的。”

⑨“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里有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妈妈。”

⑩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子,我的眼睛蒙眬了,

(11)第二天上午,经过检查,确诊女儿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

(12)回家后,我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捧着那个小布包,我的眼泪又来了。

(13)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现在,女儿已经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高考时,以她的分数可以进北大清华,但她的第一志愿就是这所大学。用她的话说是不用交钱还管吃管穿,能减轻母亲的负担。

(14)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的那个布包,那是她郑重留给我的 “遗产”,13元,我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

1.文章为什么用“13元‘遗产’”为题?

2.母亲从夜市回来,一“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就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为什么?

3.阅读下面描写女儿神态、动作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女儿当时的心理。

(1)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2)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

4.第13段说:“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事情”指什么?

5.文章第⑩段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下的表现。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写一段话。(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描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