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完成写作任务。 题一:人生有许多经历,其中,一定有你感到震撼...

从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完成写作任务。

题一:人生有许多经历,其中,一定有你感到震撼的。请以“震撼心灵的        ”为题,写一篇700字的记叙文。要求:真实、具体、生动、完整、富有情感,不抄袭。

题二: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才五彩斑斓。

要求:①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700;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题一范文: 震撼心灵的力量 泪水是透彻无暇的,因为它里面包含的是感情;泪水是晶莹剔透的,因为它里面映衬的是心灵;泪水是珍贵无价的,因为它里面蕴藏的是爱。母亲的泪水触动着我的心弦,赐给我自信的力量。 记得在初二的学习生活中,有一次我犯了严重的错误,我欺骗了我的老师与母亲!此刻回想起来,仍感到愧疚!感到自己好蠢,骗来骗去,其实被骗得最惨的还是我自己。 那次英语月考,我留下了英语试卷的答案,没有上交给老师。还给了同学,将答案“公布”出去!我是当了一时的“老好人”。但是我的这一举动不仅仅导致了全八年级同学的试卷作废,还使我失去了老师的信任!母亲明白这件事时大怒,我了解这件事后果的严重,但为时晚矣!虽然母亲没有打我,但我能感觉到母亲的悲伤与失落。最后,母亲哭了! 我无法承受母亲的泪水带给我的巨大压力,我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之中。母亲最后开口了,但她只说了句:“儿子,好好读书!”这简短的一句话。让我心里吊起了五味瓶!又回想起母亲为我日夜操劳,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母亲生我,养我,教育我,她为此操碎了心,此刻母亲老了,身体不好了!而作为子女,又有什么理由不回报她呢?母亲该做的她做到了。我也该为母亲做点什么吧! 我没有哭。 每个人的泪水都如此美丽与珍贵,对于家人的眼泪,我只能说一声“谢谢”或“对不起”,并且要珍惜他们的眼泪,因为那眼泪是母亲传达给我的感情,是爱,是真谛。 那一滴滴眼泪触动着我的心弦,也同时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让我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想起这段经历,想起这滴眼泪,想起这份爱。 题二范文: 团结就是力量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认真审视那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人”字,你会发现简单的笔画里暗藏的却是最玄妙的哲理: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合二为一,这才成为人!而当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一个“众”字,彰显的正是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精髓!于是一句“团结就是力量”的箴言传承了千百年。 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必须无时无刻牢记这一点。我们必须呼唤:只有团结才能汇聚强大的力量。 有一个猎人,在湖边张网捕鸟。不久,很多大鸟都飞入了网中,猎人非常高兴,赶快收网准备把鸟抓出来;没想到鸟的力气很大,反而带着网一起飞走了,猎人只好跟在网后面拼命追。一个农夫看到了,嘲笑猎人:“算了吧,不管你跑得多快,也追不上会飞的大鸟呀。”但猎人却很坚定地说:“不,你根本不知道,如果网里只有一只鸟,我就真的追不上它,但现在有很多鸟在网子里,我就一定能追到。”果然,到了黄昏,所有的鸟儿都想回自己的窝,有的要回森林,有的要回湖边,有的要回草原,于是那一大群鸟就跟着一起落地,被跟在后边追寻的猎人活捉了。 一开始,落网之鸟为了活命,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劲往一处使,所以成功地飞上天空。到后来,鸟儿们四分五裂,各怀私念,没有了团结一致的合力,坠落下来也是自然的道理。这虽然只是一则故事,但道理却是明白的:只有团结才能产生力量。 因为万朵鲜花汇聚,所以成就了花的海洋;因为无数小溪加入,所以成就了雄浑的大海。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校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该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即使自己是一棵傲然独立的松柏,也应明白,一枝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林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即使自己是一艘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船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竟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 每一个人都只是群体中的一员,没有人能够例外,无论做什么事,只有懂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会走向成功的彼岸。让我们以团结的名义呼唤:乘着团结的帆船走向人生的胜利! 【解析】试题分析:题一“震撼心灵的 ”是一个半命题作文。这种形式的作文题目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其特点是既有一定的限制,又给广大考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一般有前填式和后填式两种,不过也有在中间填的。“震撼心灵的 ”就是后填式。第一步就要补充题目,所填的内容必须和前面的“震撼心灵的”相联系。首先,所填必须是让人心灵受到震撼的人、事、物;其次,最好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样易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说,这是一道渗透人文精神的好题,选材范围非常广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听到过、看到过或者经历过震撼自己心灵的事件,这些事件一定在你的心灵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们应以此为触发点,生发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环境污染、土地沙化、水资源匮乏、战争与灾难、亲情、友情、师生情、爱国情等皆可入文。在写作时,要着重写出自己心灵的感受,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新型的农村副业

[美]马克·吐温

“嘟,嘟,嘟——”

开汽车的人谨慎地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沿着农村公路行驶着,透过路边浓郁的灌木丛,偶尔可以看到几处临路而建的农舍。他放慢速度,响了三次喇叭,立刻一阵蜂拥,有几百只母鸡从门口跑来,它们跟在鸭子后面,刚巧来到汽车路上。

赶快急刹车,但已经来不及了,车子滑过去,无法停住,已经在蜂拥的鸡群中冲出一条血路——鸭子停住,又逃回去了,轧死了几只母鸡。车主人心里很不安,把车开到路边,然后出了车厢。一个非常愤怒的老人从农舍里跑出来,后面跟着一个傻乎乎的大约14岁的少年。老人看到这个情景:两只鸡死了躺在路上,还有一只鸡轧坏了翅膀躺在尘埃里。“一个人该这样子闯过别人门口吗?”他吼道。他穿过马路,拾起那只被轧坏翅膀的鸡,气冲冲地一把拧断了它的脖子,然后转身冲着那个谋杀者,好像要再找几个脖子来拧断似的。

“为什么你不鸣响喇叭?”他质问。

“我做了,”车主人低声地说,“响了三次。”

老人回过头来问傻小子:“你听到了吗?”那个男孩子摇摇头,好像因为有人竟能轧死了鸡还来扯谎,而感到很难过似的。

“我要问你的姓名和地址,”鸡主人继续说,“到警察局去,我们决不罢休……”

“你听我说,”车主人说,“这些轧死的鸡,我愿意赔偿。”

“每只鸡不能少于三镑!”主人宣称。

“可是一只鸡一般价格还不到一镑。”车主人说。

老人大发雷霆。“你自己看看,这是什么样的鸡?”他吼道,“方圆多少公里也找不到这样好的鸡!你真交运,我的妻子不在家,不然的话,她会告诉你一些情况。我告诉你,这里的鸡她只只都叫得出名字来,在伦敦街上,能有这样好的鸡吗?”车主人只好被迫说是没有。

“那么三只鸡赔我九镑。”老人说。

“五镑吧。”车主人说,看了一下他的表,到家还要行驶几百公里路呢!

最后妥协:七镑。

两分钟以后,车和它的主人从山那边消失了。

老人把钱塞进腰包,把死鸡交给傻小子:“把这交给女主人,杰克,”他说:“告诉她,我已经等不及要吃饭了,在你吃饭之前,把鸡喂一下。”

傻小子进去,不久又出来,一只手拿着一盆谷粒,另一只手里是一只旧的汽车喇叭。他把盆子里的谷粒,倒在公路正中央,于是吹响喇叭,又长又响。

母鸡跟着鸭子奔拥而出。

1.下列选项中对小说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讲老人的鸡被车轧死,老人与司机商量赔偿的事。

B. 文章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组织材料的。

C. 二节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为下文突发车祸埋下了伏笔,设置了悬念,新颖吸引人。

D. 标题《新型的农村副业》具有讽刺意味,使文章主旨更加突出。

2.品析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揣摩老人的目的。

3.这个故事以集中的笔墨描写了老人的形象,请你结合文中的内容,分析老人的性格特点。

4.结尾部分,描写傻小子“把盆子里的谷粒,倒在公路正中央,于是吹响喇叭,又长又响”,“母鸡跟着鸭子奔拥而出”,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诗: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乙诗: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注释)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③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霍嫖姚:即霍去病。

1.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诗“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 甲诗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 乙诗颈联“星芒尽”“海雾消”,既写出了北地的自然景象,又象征战争的结束。

D. 乙诗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祖国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2.简述乙诗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3.请分别品析这甲乙两诗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  ②汝之不______

③帝其诚______          ④明年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已也/其无马邪    B. 山不加增/水落石出者

C. 告富者/先帝不臣卑鄙    D. 吾欲南诲/辍耕垄上

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4.翻译下面句子。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独处与思考

石庆华

独处,是入的一种生存能力。缺乏独处能力的入,归根到底是缺乏思考的内在需求。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则是残缺的人生。有位西方哲人极而言之:对无知的入来说,闲暇是入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

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中,许多入都心浮气躁,害怕孤独,哪里还有静静独处的耐心,也许还有少数人能超然物外,享受着独处的滋味,但这种人常常被视为性格怪异的人,甚至被视为神经不正常。

有人说:孤独是蚌病成珠。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但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相反,乐于独处的人把独处看成是难得的享受。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独对自然,心灵会像宇宙一样深邃;独观书籍,思想会像电波一样通达古今;独赏音乐,情绪会像雪莲一样玉洁冰清:独坐静思,自我会像大山一样坚实稳固。 

虽然时下喜欢独处的人,被视为另类或性格有点怪异。不过,一个人既然喜欢独处,那就不管别人如何评判,仍然我行我素、矢志不改。为什么有些性格孤僻的人,甚至一些残疾人,他们能成就正常人难以企及的业绩呢?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正在于他们具备了独处思考的条件和能力。人生在世,与人共处,可以创造共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自我独处,则可以创造独属于自己,也可以奉献给社会的心灵财富。

一个人独处,拥有一片静谧的空间,真正地享受一下独处的时光,彻底地忘掉一切烦恼和久积心头的忧郁,清心寡欲,逍遥自在,感受自我,静思内省,清除灵魂中的污垢,让灵魂彻底净化。这样的独处又有什么不好呢?生活中有诗情画意,有如音乐般优美的旋律,但同时也有丑恶与狰狞。正因如此,才有人选择独处。独处是一种心态,一种性情,一种意愿。

独处之人,远离扰攘世界,浮嚣市声,躲进书斋,以书为友,皓首穷经,吸取营养,陶冶情操。尽管读几本书,寒不可衣,饥不当食,但它能净化人的灵魂,绝不会因得陇望蜀、欲壑难填而苦恼。独处之人,夜阑人静之时,遥望星空,慨宇宙之浩大,叹人生之屑微,绝不会去与人争蝇头之利。独处之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对酒当歌,自寻欢乐,傲视世俗。

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领悟.没有领悟,哪来思想火花。人人都有思考的潜能,但思考并非像心潮那样说来就来。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和精心的孕育。没有思考的愿望,没有灵魂的渴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活,思考是生命的高级形式。卢梭说:“沉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会思考。爱默生说:“世人最艰巨的使命是什么?思考。”只有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1.根据文章内容,“独处与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活,而是残缺的人生。

B. 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相反,乐于独处的人把独处看成是难得的享受。

C. 只要具备了独处思考的条件和能力,就是残疾人,他们也能成就正常人难以企及的业绩。

D. 文章多次引用名人诗文,持论有据,主旨明确,同时也体现出作者丰富的学识修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

①四季中,人们最喜爱的是春天。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大好春色,自然成了诗人热情吟诵的对象。而这些千古华章,又成了人们了解我国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

②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的《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宋代李时则在《十二月立春》中写下这样的诗句:“盘装荞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诗中的东风,即春风。可见,虽然春天急迫地降临人间,但是大地仍然雪初化,冰未融,瞧这春季来得有多快!这类诗句中最精彩的,还是唐代贺知章在长安写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前两天看柳,枝上还是光秃秃的,可是今天却看见嫩叶已经从芽苞中绽出。原来,这是因为北方春季升温快,物候变化迅速。2001年3月20日至21日,我在北京紫竹院公园也看到了柳树两天内发叶时情况。正是因为柳树春季发叶如此迅速,诗人才会用剪刀这类令人联想到动作快速的词汇来描写。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遮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

③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的目的是想说明,华夏大地五湖四海并非都同时被春风吹绿。如果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准,那么北纬280的长沙3月10日入春,北纬300的武汉3月巧日春到,而北纬320的南京则要到3月25日春天才姗姗来迟。可见春天的今步是有先后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东北大地仍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而广东已经告别春天进入绿阴深深的夏季了。实际上,古代诗人早已发现南北春季到来的时间不同。例如唐代张敬忠在《边词》中说:“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现代气象资料表明,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而纬度较高的内蒙古五原,春天到来的脚步则要晚到4月20日左右。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皇都长安则早已蛇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

④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天气暖热得人们已经穿起单衣,桃花落尽,野梅结籽,田野里已经响起蛙声,可是突然间,蛙声却没有了:这在气象学中叫作“倒春寒”。宋代的萧立在《春寒叹》中形象地描写了“倒春寒”造成的灾害。“今年有田谁力种?恃牛如命牛亦冻。君不见邻翁八十不得死,昨夜哭牛如哭子。”夜黑更深,寒风呼啸,赖以生存的耕牛已经冻死,风中夹杂着八十老翁凄惨的哭声,令人心碎。为什么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呢?因为我国春季还经常有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冷空气。如果前期冷空气少,春暖快,长期积聚的北方强冷空气一旦南下,便会发生强烈的季节逆转,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

⑤古代诗人对我国春季的认识是十分丰富的,他们描写华夏春天的诗词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1.从全文看,我国春天气候的三个特点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气候非常复杂。除了本文的介绍外,你从下列诗词中还能发现我国春天其他的什么特点?请选择一首,写出你的发现。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我选择第(    )首,我的发现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