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偏辟 登时 燎原 人情事故 B. 思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偏辟      登时      燎原      人情事故

B. 思慕      严峻      震憾      千呼万唤

C. 怠慢      蓦然      亢奋      风雪载途

D. 油馍      磅薄      斡旋      草长鹰飞

 

C 【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偏僻;人情世故。B震撼。D磅礴,草长莺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辈(háng)       杂(ròng)        熙然(xī)      无人问(jīn)

B. (qiāo)       然(qiāng)       争(sòng)      大大悟(cè)

C. 绊(jī)         欺 (rǔ)         连(qiáo)      闭(sāi)

D. (kuàng)      潺(chán)        惘(chàng)     马前(z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三句名言,按要求作文。

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老人与海》)

和自己的心进行斗争是很难堪的,但这种胜利则标志着这是深思熟虑的人。(德谟克里特)

请你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人生需要一块聚光镜   

陈 凌

①最近,朋友圈里流行一个小游戏:七分钟内,连续写出数字1到300,不能停顿,也不能涂改。这道源于一所大学自主招生的考题,看似简单无奇,却难倒了不少参与者。“手写着写着就酸了,一酸注意力也分散了”“数字写多了,就觉得烦躁,一烦躁就写错了”……游戏虽小,却折射出了大多数人面临的现实症结——专注力的丧失。   

②“日光不经透镜屈折,聚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人的一生,同样需要一块聚光镜。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读书经历,花时间把一页读通读透,比囫囵吞枣地读好几本书,更有收获。的确,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眉毛胡子一起抓,纵然能力再出众,也难免跌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陷阱。相反,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方能百炼成钢。   

③孟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有一位名为弈秋的下棋高手,他曾有两位徒弟,一位徒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所讲的弈棋之道;另一位徒弟虽然人在听讲,心思却在“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最终,学成之后,水平远不如前者。师出同门,却有高下之分,与其说是智力不同,毋宁说是专注有别。正如哲人所言,“达到敏捷的方法在乎专心治事而不在一次包揽许多事务”。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想事有所成,必须力有所精。   

④很多时候,人们很难专注于一件事,从表面上看,是外物纷扰、诱惑太多,其实不然,根由还在于心不静。明代大儒王阳明曾与友人同游,友人指着岩石中的花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样一番对答,也启示我们:心有所主,哪怕纷扰再多,也不会乱花迷人眼、浮云遮望眼;但假如心散志衰,都无需外界干扰,自己首先便难沉住气,更别说专注一事上下求索了。“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⑤当然,专注绝非是要让人固守一隅、甘做井底之蛙,恰恰相反,心有全局才有价值排序,胸有丘壑方能分清主次。可以说,专注在本质上,乃是撇去不必要的泡沫、剔除不恰当的欲望。兵法有云:“守少则固,力专则强。”对于每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曾有人提出“两万小时理论”,也就是“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两万小时,看起来很长,分解到每一天,也就只是一两个小时而已。但倘若守不住心中的宁静、抵抗不住外界的波澜,东瞧瞧、西望望,别说一两个小时,一两分钟都会成为奢侈。多几分老僧入定般的淡定,多几分古井不波般的从容,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在岁月的画布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⑥有人说:“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世界嘈杂,我们无法避免;但内心专注,却可由我们自己把握,不是吗?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用自己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3.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第⑤段文字是不是可以删掉?请陈述一下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的寻找

吴作望

①通古斯小镇地处荒漠边缘。米勒的旅店已开了多年,小镇上只有他一家。黄昏时分,外面忽然响起喇叭声,米勒忙迎了出去。车上下来一个满头白发的瘦小老妇,还有一个40岁左右、皮肤白皙的男子。

②米勒正想说话,突然,他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原来老妇是个盲人,手中一根小锁链紧拴在男子的脖子上。她伤心地喃喃道:“鲁卡,别怪妈妈心狠,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男子则小心地搀扶着她,宽慰道:“妈妈,我不会再逃了......”

③这是一对什么样的母子?米勒怔了一会,马上腾出最好的房间。晚上,他又亲自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让伙计送到盲妇的房间,自己则陪着男子边喝酒边聊。米勒说:“我阅人无数,你是个善良的人。而且,从你的汽车和手表来看,你不缺钱,对吗?”

④鲁卡迟疑了一下:“不错,我拥有超市、车行,还投资房地产,虽不算大富翁,却从不为钱发愁......”

⑤“可是,你母亲为什么说‘你欠下很多债,是要还的’?”米勒指了指他脖子上的小锁链说,“她这样对待你,究竟为什么?”鲁卡沉吟中几次欲言又止。米勒长叹了口气,说:“需要我帮忙吗?”

⑥鲁卡说:“我想打听去吉斯西图的路。听说那里很偏僻,否则,我今天也不会迷路,带着这位老妇在这里住宿了。”

⑦“什么?她不是你的母亲吗?”米勒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猛击了一下,他紧紧盯着鲁卡,惊愕地追问。“我和她非亲非故。”鲁卡脸上流露出沉重的神色,终于道出了实情:几天前,一个拄着手杖蹒跚走来的老妇听到了他的名字,她浑身触电般一震,冲他喊起来:“鲁卡,你真是鲁卡吗?”没等他回答,老妇扔了手杖扑了过来,紧紧抓住他,悲愤交加地说:“你这个孽种,今天我终于找到你了,快跟我回去!”“老太太,放开我,你认错人了!”“不,你一定是我的儿子,自己儿子的声音还辨不出吗?”鲁卡很生气,可是,当看出面前这位憔悴的老妇竟是个盲人时,他愣住了。老妇由于激动过度突然昏倒,一只干瘦的手仍然紧紧拽着他的衣角。通过她伤心地责骂,才知道老人有个儿子也叫鲁卡,10年前以做生意为名骗了很多人的钱后不知去向,债主们准备去报案,她流着泪央求,要把儿子找回来把钱一分不少的还给大家。“整整10年,老人一个又一个城市的找,不知吃了多少苦,双眼也失明了,我也是有母亲的人,这事我怎能忍心不管呢?”鲁卡说到这里,不禁落下了泪。

⑧米勒被震撼了,半响才喃喃自语道:“你承认自己是他的儿子,并随她一起回去?”看着垂下头的米勒,鲁卡一脸正色地说:“知道吗?这位母亲在我心中,就像乞力马扎罗山一样高大,她让我明白了,什么叫母爱如山,什么叫信念与毅力,不找到孽子绝不回头,只为了一个做人最简单的道理,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我没看错,鲁卡先生,你果然是个很善良的人。”米勒用商量的口气说,“到吉斯西图还很远,要不,明天你就回去,留下这位老妇,我会好好照料她的。”鲁卡摇了摇头说:“我要亲自把老人送回去,希望能尽快找到她儿子,一天找不到,老人的心灵就一天得不到安宁。”“都10年了,还能找到吗?”“我想一定能,人心不是长不出绿草的荒漠,更不是冷酷的石头。”鲁卡笑了笑,眼中充满了自信:“如果他知道,母亲为了他,背负着这笔道义之债,在这个世上流浪了10年,他一定会为他的行为忏悔!”“不错!”米勒的声音哽咽起来,“如果鲁卡那个混蛋知道,他一定会无地自容,也一定会回去投案自首的。”

⑨第二天早上,鲁卡带着“母亲”继续上路,米勒也早早起来了,他没有再劝阻,只是在胸前虔诚的画了个十字,目送着渐渐远去的车影。

⑩就在鲁卡把“母亲”平安送到的第三天,从当地警局传来消息,逃亡在外10年的真正的鲁卡带着一笔钱,主动投案自首了!他就是通古斯小镇的旅店老板米勒!

(有删改)

1.请谈谈 “母亲的寻找”这一题目的妙处。

2.有人说,米勒一开始就认出了自己的母亲。请结合原文说明理由(至少两处)。

3.联系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

“我想一定能,人心不是长不出绿草的荒漠,更不是冷酷的石头。”

4.读完本文,从文中的人物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发和感悟?(至少写三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戴胄犯颜执法

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②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③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选自《资治通鉴》卷一九二)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为大理少卿      擢:       (2)有诈冒事者     觉:  

(3)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忿:       (4)胄前后颜执法   犯: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选人多诈冒资荫    蒙辞军中多务 (司马光《孙权劝学》)

B. 敕者出于一时喜怒    恢弘志士气(诸葛亮《出师表》)

C. 卿欲守法使朕失信乎  泉香酒冽(欧阳修《醉翁亭记》)

D. 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4.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戴胄的品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