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鲜花课 乔叶 ①那天出差,在高铁站候车,闲着无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鲜花课

乔叶

①那天出差,在高铁站候车,闲着无事便看着来往的陌生人解闷。忽然,视线里出现一个中年男人,他站在安检区外,正被一群人热热闹闹地包围着送行。告别即将结束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个小美女慌慌张张地跑过去,往他怀里塞了一大捧鲜花。是一束淡黄色的玫瑰,我目测了一下,足有四五十枝,每枝都用淡绿色的彩纸包着,极为悦目。花中还插着两枝大大的粉色百合,都是三头的。

于是,这个男人一手抱着玫瑰,一手拉着箱子,身上还背着一只包。他忙不迭地冲送行的人们挥手告别,进了安检区。

③看着他在安检机的传送带旁手忙脚乱地挪动箱包和鲜花,我不由得笑起来。

④鲜花,我也收到过这样的礼物。说实话,这样的礼物是一种漂亮的麻烦。第一次被送鲜花时,我也是两手满满的行李,却还是倍加珍惜地把花抱回了郑州。安检,上车放到行李架上,下车再从行李架上取下来……到家后,鲜花已不复娇艳,我恋恋不舍地端详再三,还是将其扔进了垃圾桶。我于是得出结论:鲜花这种东西,收到的时候心情是喜悦的,照相的时候抱着是娇美的,在房间里插着的时候是芬芳的,但在旅程中是令人狼狈的。

⑤因此,当这个带着一股淡淡鲜花芬芳的男人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怀着近乎看笑话的心情,观察他会如何处置怀里的鲜花。

⑥只见他走到候车室的一端,站在那里,一脸的严肃。他踌躇了片刻,然后解开花束的包装纸。接下来,他开始将花分送给候车的人们。每人一枝,人人有份。

⑦有老人谦让,说给年轻人吧;也有人谢绝,说手上的行李太多。他也不勉强。事实上,这件事虽然很温馨,但他看起来依然很严肃,一点儿都不热情,还有一些腼腆。不得不承认,这种腼腆在他脸上,显得很可爱。

⑧人群中微微有了波澜,候车席里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他,注意到他。便有人凑了过来,其中有一对小情侣点名求那两枝百合,他自然是慷慨相赠。

⑨快到我这里了。眼看他离我越来越近,我居然有些紧张,如同小孩子在等待将要分得的糖果。

⑩终于啊终于,他送到了我这里。

⑪谢谢。我接过来。

⑫环顾四周,整个候车室,花香弥漫。

⑬在我的意识深处,鲜花一直是虚妄的,甚至是所有礼物中最为虚妄的:开得再悦目,也会很快枯萎,然后被扔掉,结局颓然。如同太多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甚至如同人生。

⑭而眼前的这个男人,他想到这些了吗?他一定想到了,而且一定比我想得更深。可是,你看他,他还是把手中的花朵,一枝一枝地送了出去,分享给这些陌生人。在明了虚妄之后,他还有分享的诚意和赠送的热情。而这些鲜花,也托了他的福,在成为垃圾之前,幸福地作为鲜花绽放到最后一刻。

⑮所谓勇敢,不就是如此吗?即使再虚妄,也还要好好活着。所谓智慧,不就是如此吗?正因为虚妄,也才要好好活着。

⑯——结果的虚妄一直就在那里,所以,就更不应该辜负过程的欢乐啊。

⑰他给我上了经典的一课。

(选自《读者》,有删改)

1.根据情节的发展,以及“我”的情感心态变化过程,填写下面表格的内容。

情节

“我”的情感心态变化过程

男人挪动箱包和鲜花过安检

不由得笑起来

__________

__________

男人将花分送给候车的人们

__________

__________

居然有些紧张

 

 

2.第⑥段和第⑦段加点的“严肃”都写出了中年男人的神态,请写出你对这两处“严肃”不同的理解。

3.联系上下文,分析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4.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鲜花课”为题目有何好处?

5.本文第①②段的画线句和链接材料描写的都是送行的场面,都运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链接材料)接着是长时间的沉默,我们之中有人强作笑颜,对旅行者点点头,打个哈哈,对方同样应一声,报之以点头和微笑。

(选自比尔博姆《送行》)

 

1.①男人抱着鲜花从我身边走过②想看他笑话③觉得他很可爱④男人(分花)快到我这里 2.第⑥段中的“严肃”指的是他拿着花踌躇不决,认真思考着该怎么处理。第⑦段中的“严肃”指的是他发花时每人一枝,人人有份,非常认真有诚意,也表现了他腼腆、不苟言笑。 3.内容上:①总结了“他”的行为给我的教益之深(点明鲜花的故事给我的启示和收获很大);②突出文章主旨:要拥有对生活的热情,不要因为既定的结果,而忽略了享受过程的快乐(勇敢、智慧地面对生活,尊重人生,尊重生命,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题。 4.①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情节;②作为本文的叙写线索;③题目新颖,有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形象地点出(暗示)了鲜花的故事给“我”启示大(教益深)。 5.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本文①②两段画线句子的作用:通过描写小美女“慌慌张张”“塞”鲜花的情景,表现送行者的尴尬,通过描写他“抱着”花,手忙脚乱的尴尬场面,为下文他将“抱着”的鲜花分享给人们这一情节作铺垫。 链接材料的作用:通过“强作笑颜”“点头”“微笑”,描写送行场面的尴尬与滑稽,表现人们渴望真实情感交流的愿望。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作品掌握情节线索和对人物情感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仔细阅读文章,熟悉全文的情节,最好把故事情节分出几个片断,看每一片断中人物的表现及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从“当这个带着一股淡淡鲜花芬芳的男人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怀着近乎看笑话的心情,观察他会如何处置怀里的鲜花”“不得不承认,这种腼腆在他脸上,显得很可爱”“眼看他离我越来越近”中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2.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第⑥段中的“严肃”写出了男人内心的纠结,第⑦段中的“严肃”写出了他分花时态度的认真。 3.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铺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从内容上来看,“他给我上了经典的一课”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从结构上来看,这是对全文的总结。 4.此题考查标题妙处的分析。阅读全文,可以看出全文的情节都是围绕着“鲜花”展开,它是全文的行文线索;文章讲述了“我”在高铁候车时看到一个男子把手中的鲜花送给陌生人,男子为“我”上了人生中难忘的一课,表达了我对男子的赞许之情,所以还有点明主旨的作用;作者将两种看似无关的事物联系到一起,设置了悬念,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没有对手就没有高手

韩青

①曾有一个鹿园,那些鹿都精神不振、瘦弱不堪,有专家建议,在园里放养几只狼,狼来了之后,结果那些鹿都变得精神抖擞,而且都机警了许多。后来,有的鹿竟敢跟狼抗衡。这就告诉我们:没有对手,就没有高手。

②温源宁先生在《一知半解及其他》里写道:“要是不跟宗岱谈,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么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烧起来。”说实话,翻译家梁宗岱喜争辩。他在给徐志摩的一封信中写道:“你还记得么?两年前在巴黎卢森堡公园旁边,一碰头便不住口地吵了三天三夜,连你游览的时间都没有了。”朱光潜先生也是他这样的对手之一。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朱光潜先生是我的畏友,可是我们意见永远是分歧的。当年在欧洲的时候,我们差不多没有一次见面不吵架: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为‘直觉即表现’。”

③光动口还不够,他还不时因此与人动起手来。古希腊研究学者罗念生曾在文章中回忆了这样一件事:“当年我和宗岱在北京第二次见面,两人曾就新诗的节奏问题进行过一场辩论,因各不相让竟打了起来,他把我按在地上,我又翻过身来压倒他,终使他动弹不得。”这种为学问的精纯而执着的精神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是那一辈学人,为了他们的学术信仰就是如此地较劲。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他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大量的文艺评论和外国文学翻译得以发表。可是,如果没有对手与他争辩,那么他也就不会取得那样的成就。

④一个人,有了对手,他就会变得爱思考、爱探究、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浑身充满了力量,如果对手水平越高,就越能激发他的战斗力,这就像一把刀子,越磨越快,而磨的过程就是刀子跟磨刀石交手的过程,可是,如果让刀子闲着,那么它就会生锈,时间久了,也会烂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手就是“一只或一双对的手”,这样的手会拉你一把,让你站在更高的地方,进而更接近你的目标。当然,有时这样的手会推你一把,让你迈出勇敢的一步,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⑤由此可见,对手就像山,当你登上去,你的生命就有了高度,甚至让你觉得“一览众山小”,而山,也因为你的抵达让它明白了:没有它的支撑,你就会毫无高度可言,支撑就是它的意义。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本文内容可分为三层:①/②③④/⑤,请你根据本文的层次特点,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第④段运用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生动有力地论证了__________,从而进一步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

3.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中,淘金者在与病狼的殊死搏斗中取得了胜利,假设这个事例是个真实的故事,你认为这一事例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吗?请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虫儿飞千里只为浪漫旅行?

张晔

①三月底的越南,稻飞虱正在稻田里大快朵颐,为即将开始的跨国旅行填饱肚子,广西或是它们入境中国的第一站;数千公里外的华北平原,春雨惊醒了土壤中的棉铃虫蛹,熬过了寒冬的小家伙们,正在等待小麦抽穗时破土而出,一路北上直达东北;与此同时,江南的粘虫也已经越冬羽化,开始忙着“收拾行李”准备上路,还有远在俄罗斯的草地螟、哈萨克斯坦的蝗虫都没闲着……在春光乍泄的时节里,一年一度的虫虫“春运”即将拉开帷幕。

②小小的害虫怎么能飞数千公里?科学家又有什么高招能让虫虫的旅行泡汤?近日,科学家给出了答案。

③这类害虫往往在夜间飞行,飞行高度一般在几百米以上,如果天公作美,它们乘风而行,一夜之间就可以迁移几百公里。比如稻飞虱就是随着上升气流一起飞行,遇到下沉气流,才会落地生根。

④它们在飞行过程中,有时会主动降落选择合适的繁殖地,有时受下沉气流、降雨、昼夜节律改变等因素影响,会被动降落。由于害虫迁飞时往往成群结队,因此,无论是主动降落还是被动降落,往往都会给人以从天而降的感觉。

⑤不同的害虫有各自的旅行爱好。棉铃虫食性很杂,它们最喜欢吃植物的花朵,比如小麦的麦穗、花生的花、玉米穗等,会顺着农作物逐渐开花成熟一路向北吃过去,最终来到棉花上繁殖后代。稻飞虱只对水稻情有独钟,它们从越南、泰国等地出发,每降落一处就繁衍一次后代,当地水稻成熟后,它们迫于生存继续北上,一直到水稻吃完后才回迁。

⑥说到底,虫儿飞千里,可不是什么浪漫旅行,其实它们就是一伙流窜作案的抢粮飞贼。想要在虫口夺粮,知己知彼才能决胜千里之外,而病虫测报人员就是我们的前哨。

⑦200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吴孔明在渤海中的北隍城岛建起昆虫迁飞观测站。观测站里有昆虫雷达,专门负责对空扫描探测,可以获得昆虫的数量、高度、方向、速度和体型等参数;还有大型探照灯,每晚向夜空射出一道光柱,昆虫一旦被光吸引便自投罗网。他说:“去年6月粘虫暴发时,北隍城岛一盏探照灯一个晚上可以捕获一万只,整个华北向东北迁飞的棉铃虫超过1000万只。”为此他大胆设想,在山东省靠近渤海湾地区,每隔30—50公里建一个拦截站,通过昆虫雷达、高空灯、地面灯、食诱剂等手段,形成一个联防联治的网络,把从这经过的大部分害虫从天上“打下来”。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类害虫往往在夜间飞行,飞行高度一般在几百米以上”,这句话中的“往往”“一般”“以上”均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 害虫主动降落,有时是因为有适宜的繁殖地,而被动降落,有时是由于降雨等天气节律因素。

C. 如果在山东省靠近渤海湾地区,每隔一段适宜的距离就用昆虫雷达、高空灯、地面灯、食诱剂等手段来形成一个联防联治的网络,就能把从这经过的害虫全部从天上拦截下来。

D.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

2.文章第①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是__________

3.请分析第⑥段中加点词“抢粮飞贼”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涕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

(选自岳飞《书〈出师表〉后记》)

(注)①绍兴:指宋高宗的年号,1138年(绍兴八年)岳飞坚持练兵御敌。高宗为“屈己求和”,重用秦桧,并令其与金接通关系。韩世忠、岳飞对和议一事都表示坚决反对,但高宗不听。②武侯祠:祭祀诸葛亮的祠庙。③二表:指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与《后出师表》。④岳飞书写诸葛亮的《出师表》后写下这段文字,以示纪念。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以伤先帝之________

(2)攘除奸凶________

(3)遂宿于祠内________

(4)挥走笔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攸之、祎、允之任也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B. 以伤先帝明            名者谁

C. 遂宿祠内              何有我哉

D. 待旦                伤先帝之明

3.请按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深 入 不 毛(动宾间停顿)

(2)道 士 献 茶 毕(主谓间停顿)

4.翻译下列句子。

(1)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5.从(甲)(乙)两个选文看,诸葛亮和岳飞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至少两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此诗为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作。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迢递:形容山峰高远的样子。④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⑤闭关:原指佛家闭门静修。闭:一作“掩”。

1.请从景和情的关系角度,赏析颈联。

2.“闭关”二字语意双关,不仅指______,而且蕴含______之意,从“闭关”二字中,我们看到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又趋于______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志愿服务是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社会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做出的服务工作。每年的3月5日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你们学校准备举行志愿者服务活动,你也参与其中。

(1)(解说标识)下图是“中国志愿服务”的标识——“爱心放飞梦想”,请你从标识的构成及其寓意两方面,说说这个标识的特点。

(2)(拟写主题)为了弘扬雷锋精神,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正能量,展现我们青年学生的风采,学校为本次志愿者服务活动确定了主题,请根据主题的上句,拟写下句,要求上下句形成对偶。

活动主题:弘扬雷锋新精神,         

(3)(义务解说)在“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服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晓明把自己的一幅书法作品(如下图)赠送给老人们。请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不识字的王奶奶问:“晓明,这是哪几个字啊?什么意思啊?”

晓明热心地解释说:“王奶奶,①          。”

对书法颇有研究的张大爷说:“这幅作品中的‘山’字,书写上意形结合,很妙!这个‘山’字应该是象形字,还是会意字呢?”

晓明回答说:“大爷,这个字应该是②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