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看一些青少年教育类节目发现,每一个“问题少年”似乎都不缺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看一些青少年教育类节目发现,每一个“问题少年”似乎都不缺乏所谓的健康成长的客观条件,就像是一棵小树,从小就有专人看护并被浇灌了各种营养,可是总觉得还是缺了点什么。

②为什么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社会精神越来越进步,一些青年却在成长的 道路上越发迷茫?我认为,这是生活惰性的过饱和造成的。

③被宠与自宠过饱和,让青年的神经变得麻木不仁。从小学到大学,从农村到城市,中国的父母一向贯彻着“富养”的精神,虽未都能锦衣玉食,但在父母羽翼的包裹下也从未担心过温饱。一味迎合,轻易满足,这是被宠的典型表现,也是造成自宠的直接原因。习惯了家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便事事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生活在外,孩子往往比父母还要担心自己吃苦,衣服要对的,手机要贵的, 连外卖都要速度最快的。如此下去,在宠爱的环境中陷入了自我宠爱的恶性循环, 青年的精神如同患了眼翳,麻木不仁,看不清自己,更看不清现实。

④垃圾信息的过饱和,让青年不知独立思考为何物。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但也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无益、无效、无聊的信息每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充斥人们的视野和耳畔。工作、行走、乘车,人们无时无刻不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手机,青年更是视之如身体的一部分,以至于脱离之后,不知所措到双手不知如何安放。一贯以来的“填鸭式”教育,让一些青年习惯了依赖书本,依赖网络,故而不加筛选地接受着各种垃圾信息,连阅读都变成了“浅阅读”,独立思考的空间又在哪里?

⑤“无脑”时间的过饱和,让青年忽略了自身的存在。记得曾经看过复旦陈果老师讲关于孤独与寂寞的话题:“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独,是需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的确,现在的青年缺少一份孤独者的精神,上课、工作、陪伴、娱乐,哪怕仅剩下的一些边边角角的时间也都被电脑和手机无情地占据,空虚和寂寞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许多看似大脑活跃的时间,却完全没有用来思考,不论忙碌还是庸碌都没有留下一些独处的时间,白驹过隙的人生又何来理想?

⑥被宠与自宠过饱和,垃圾信息的过饱和,“无脑”时间的过饱和,都是生活惰性过饱和的表现。精神的迷茫正侵蚀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青年的出路在哪里,社会的未来又在哪里?这恐怕正等待着你我去解决。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⑤段引用陈果老师的话有什么作用。

3.下面一段文字作为本文的论据应该放在哪一段?请说明理由。

如今地铁、公交车里的上班族,几乎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 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

 

1.“生活惰性过饱和”正让一些年轻人陷入迷茫。 2.引用陈果老师的话作为道理论据,论证青少年缺少孤独者的精神,总是被“无脑”时间占据,从而有力地论证了本段的分论点“无脑”时间过饱和,让青年人忽略了自身的存在。 3.第⑤段。材料所述现象印证了第⑤段中“哪怕仅剩下的一些边边角角的时间也都被电脑和手机无情地占据”的观点。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提取能力。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读懂内容后再作答。可提取关键句分析,如可抓住第2段“一些青年却在成长的道路上越发迷茫?我认为,这是生活惰性的过饱和造成的”一句压缩整理即可。 2.试题分析:考查引证的作用。陈果老师的话“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独,是需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明显是道理论据,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分论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赏析诗歌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①《蜀相》: 唐肃宗上元元年的春天,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杜甫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1.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与欣赏

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 。 

《史记张良列传》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陛下/与谁取天下乎?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奉命/于危难之间。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张良考虑问题全面,当门客郦食其为汉王设计削弱楚国的势力 ,汉王准备采纳时,被张良及时制止了。

B. 张良因为汉王不能散发仓库的财物来赏赐穷人,这是张良反对这个计策的其中一个原因。

C. 张良因为汉王不能停止战事,推行文治而迁怒于门客郦食其。

D. 汉王在张良的劝说下最终放弃了门客郦食其的计策,体现了汉王善于纳谏的优秀品质。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臣请藉前为大王筹之_______

以郦生语告_______

箕子之拘_______

其故旧坟墓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

(2)陛下焉得而臣之?

 

查看答案

(1)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得知七绝山中有妖怪,悟空毛遂自荐前去索战,在八戒的助战下,悟空在妖怪肚中用金箍棒把它打死。众人喜送师徒,八戒变成一头巨猪,开路七绝山。

B.《朝花夕拾》中,作者回忆早年在日本留学生活的文章有《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C.杨志在汴梁卖刀之前遇到的是下山取“投名状”的林冲,杨志杀了牛二后,充军大名府,受到梁中书赏识,然后就去押送花石纲了。

D.《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印第安人乔要报复道格拉斯寡妇,被哈克跟踪发现跟踪,他赶紧报告威尔士,威尔士带两个儿子持枪去抓印第安人乔,但印第安人乔逃跑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林冲起身看时,只见A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A全不采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A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A便拜。那A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A坐。A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A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A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A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

①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其中人物A是谁____________?②选文表现了林冲和A怎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请分别加以表述)③请用一句话概述紧接选文后发生的故事情节: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选择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少男少女们从我的身边走过。飘动的黑发,        ,仿佛整个世界都洋溢着他们的歌声和笑语

A. 清澈的眼神,鹿一般轻盈的脚步,腮边的红晕像两朵花

B. 鹿一般轻盈的脚步,眼神的清澈,花一般清新的红晕

C. 清澈的眼神,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

D. 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清澈的眼神

 

查看答案

下列四副对联中,最适合用作寿联的一项是

A. 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

B.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做伴支床有龟。

C.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D. 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