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生活给我智慧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种子,如...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生活给我智慧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鲜花,如果害怕凋零,那它永远不能盛放。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总体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生活给我智慧 人生如棋——我在三尺棋枰的拼杀中悟出了人生的道理。 第一盘。也许是太想证明自己,也许是太急于取胜,我步步紧攻,棋风凌厉。然而由于疏于防守,破绽百出,很快被对方打败。一盘本来开局不错,可以更精彩的棋,就这样匆匆收场。 可见,做事要心怀全局,把得失进退考虑周全。如果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就会顾此失彼,适得其反。再说,过早的分出胜负,也许未必是好事,即使赢了,匆匆结束的一盘棋也不算是好棋;那一段草草走过的人生,有怎能算是精彩的人生。 第二盘,起手稳多了,攻守结合,稳步推进。对手思索的时间越来越长,也许对方已被我难住,但也很可能在琢磨更加高明的招数,突然,对方紧绷的脸露出了微笑,我知道我又惨了。果然,对方在两条棋路的交叉点上放了一颗棋子,这下一举打通了两条路,我已经堵不住了,只能认输。 解决问题,应该把握关键之处。对于这盘棋来说,两条棋路的交汇处就是关键,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出奇制胜。 第三盘。双方比拼进入白热化阶段,我和对方都不动声色,但早已在棋盘上战得热火朝天。我盯着棋盘老半天,终于看出了门道,往交汇处放了一颗棋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得意地望着对手,然而对方并没有认输的意思。 对方不断地用四子,我不慌不忙堵,心中暗想:哼,看你还能顽抗多时?我还没得意多久,就惊异的发现我又输了:对方不停地用四子创造机会,反倒先我一步制胜! 看来,就算是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否则很可能会功亏一篑。就对手而言,能劣势中积极寻找对策,不放弃希望,最终绝处逢生,反败为胜,真是难能可贵。 虽然连输三局,但我没空去伤感,因为我一直暗自庆幸:幸亏让我在下棋中领悟了人生的智慧,如果让人生教我这些,我付出的代价绝不会像连输三盘棋这样简单。况且我知道,棋可以连续下多盘;而人生,只有一场,一旦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重来。 小棋子,大智慧。 棋如人生。 【解析】(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生活”指现实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所涉及的范围。“我”是行文的人称,并限定了文章体裁,记叙性或带有叙事色彩的散文;“我”可以不是事件的主体,但必须是其中的“角色”,是“智慧”的受益者或见证人。“给”暗示了文章的思路应该是由生活到智慧,由体验到升华的过程。“智慧”指辨认、发现和创造的能力。作答时要写出自己的生活经历,流露出真情实感。 (2)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一般都不提供范围和立脚点,而要学生自己去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审题难度比传统的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都要大。种子要发芽,一定要先被埋没,鲜花盛开后肯定会凋零,这些都是它们的必经阶段。由此可知,可将文章立意为“勇敢面对挫折”“经受磨炼才能成功”等。写作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引用名人的事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

2.这首词运用了怎样的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列子曰:“色①盛者骄,力盛者奋②,未可以语道也。故不班白③语道失,而况行之乎?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④。”

(节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①色:指气色、血气。②奋:此处为恃力强干。③班白:“班”,通“斑”。即“斑白”。指老年人头发花白。④自贤:自以为贤。意即恃仗一己的联盟和才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行拂乱其所为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B.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C. 曾益其所不能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2.把语段【甲】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语段【甲】开头连用六个排比句的作用是什么?

4.结合两个语段概述一个国家强大的条件有哪些

 

查看答案

腊梅不是梅

①小雪前后,江南阳光还不很单薄,常青植物还绿着,花却少了,猛的闻到浓郁的香气,才知道今年的腊梅开了。于是拍照,题名“绮窗梅”,朋友笑道:腊梅不是梅。查资料才知道,我错了很多年。

②腊梅属蜡梅科蜡梅属,灌木,花开多黄色,亦有白色,色如蜜蜡,质地也似蜡质,故称“蜡梅”。因其花开腊月,久而“蜡”讹传为“腊”;因其香近于梅,故而称之为“梅”。久之,蜡梅就成了“腊梅”了。

③梅是蔷薇科杏属,落叶乔木,花开稍迟,一般为早春一二月,它的姐妹是桃、杏、李,近亲是玫瑰、蔷薇、月季等,是以从花瓣花蕊上看,梅花还是有一份妖娆的,只不过因为梅花是最早的春花,带着冷艳,与桃李终究不同。

④那么,古人吟咏的梅,究竟是哪一种呢?试以几首诗分析之。

⑤最著名的梅花诗,当属林和靖的《山园小梅》,最有名的句子,当属“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描写的神韵有二,一是瘦,二是淡,典型的东方审美情趣。腊梅与梅花都是先花后叶,叶与花不相见面,枝干皆称得上“瘦”,都可以疏影横斜。但在此处,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写的显然是梅,因为还有“暗香浮动”。梅的香是淡雅的,而蜡梅的香是浓郁的,崇尚“淡”的中国趣味,必然拒绝浓烈。是以,岁寒三友里的梅,是梅花而非腊梅。

 王安石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写到了暗香,便让人产生了疑问。香的浓与淡,除了与其本身的浓淡有关外,还与距离和空间大小有关,仅凭“暗香”不能确然断定。腊梅凌寒而放,常常枝丫壅雪,是否可以因此而断定此处是腊梅?还是不行,因为梅花紧随腊梅,雪里红梅是常见景致,雪里白梅更得虚实难明的趣味“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此处大片的梅绝非腊梅。那么,怎可武断此为腊梅?

有名的“一字师”的掌故,来自于齐己的《早梅》,名句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才子传》载,齐己求教于郑谷,郑谷读到原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拜为“一字师”。此处是否可以因为时间上的早来断定为腊梅呢?还是不能。齐己是否能明辨梅与腊梅呢?不得而知,所知的是,早梅不是咏物这样简单,一枝与数枝也绝非谁更“早”这样直白。齐己早年热衷功名,屡屡受挫,咏物抒怀之时,以高标孤傲的“一枝”凌寒于深雪,更多精神层面的自许。那么,“素艳”的梅,是否更接近于精神呢?

⑧不仅如此,梅落结子为“梅子”,“梅子黄时雨”的梅子,诗意;而腊梅结子为“土巴豆”,有毒,但可入药——腊梅又落了下乘。由此看来,梅在中国语境里,代表的是一种孤高冰洁的精神,腊梅不招人待见,便有人写诗笑道:“泾河渭水两分明,偷得梅花半个名。”其实也不必,腊梅自有自己的好,比如说在严冬时,它芬芳了空气,美丽了枝头,给人以春意,还可以做药医人。腊梅不是梅,腊梅没有去偷梅的“半个名”,她骄傲地开着,孤独地开着,名既没有,利也缺乏,她只是做着自己。如果说梅是雅,那么腊梅就是俗,是温暖的俗,而历来的雅,不都是俗的土壤上开出的花吗?就像腊梅开后梅花开,就像疾病去后诗意来,所以她也得到了热情的歌颂:“枝横碧玉天然瘦,蕾破黄金分外香。”好一个“破”字!

(作者:董改正,略有修改)

1.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了“腊梅不是梅”结合具体内容概括回答。

2.文章第段画横线部分的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以第段为例,简要分析语言特点

 

查看答案

身后的眼睛

那是一头野猪。

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包谷地上,也洒在对熟透的包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包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

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惟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了。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它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孩子已经能嗅到野猪扑面而来的臊气。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上去,尽管只有一小步。这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野猪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的猎枪。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眼睛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上,父亲额头青筋可见,他们屏气凝神。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里有些时候了。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野猪和孩子对视着。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着獠牙的嘴里。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地,跑了。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儿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孩子依然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孩子似懂非懂。他只好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自己的啊?

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曾平/文,略有删改)

1.孩子和野猪对峙过程中双方各有哪些表现?请参考所给内容简要概括

(1)双方对峙:孩子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眼睛也睁得圆圆的。

(2)准备进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将行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外结局:野猪跑了,孩子瘫坐地上。

2.这篇小说多次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孩子”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选择两个不同的侧面简要分析。

3.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两句话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1)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上,父亲额头青筋可见,他们屏气凝神。

(2)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

4.小说为何要以“身后的眼睛”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学校图书馆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共有纸质图书三万余册,包括文学、历史、科技、教育、外语、计算机等类别,纸本期刊杂志60余种,藏书总量在同类校中名列前茅;图书馆除收藏有印刷型书籍和期刊以外,还有中外经典影片、音乐唱片、教学录像等音像资料

材料二  学生去图书馆情况的调查统计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信息,概括学校图书馆的现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学校图书馆的现状,请你为学校设计两个活动引领更多的同学走进图书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同学对应该读什么样的书进行讨论形成了下列三种观点。你更认同哪一种?请以一本相应的书为例,结合所认同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看法。(50字以内)

A.读经典的书,就开阔了精神的视野。

B.读流行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C.读实用的书,就架设了生活的桥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