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爱是一朵无声花 葛闪 二十三年前,我在家乡里的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爱是一朵无声花

葛闪

二十三年前,我在家乡里的一个邮局工作。

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

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我一个人待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偎依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

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风雪。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如此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

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

我点点头。

“多少钱?”她弱弱地问。

“一毛五一个字。”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要知道,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重大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嗯,”老太太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愣。接着,又一边摩娑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我心里一暖,便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老妇人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裂,都裂开了巨大的口子。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

老妇人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并且告诉他,妈妈很想他。”老太太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

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但是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老妇人一听,显得很高兴,刚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

我笑了:“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我特意地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不!”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太太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

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只觉得,老太太那略微硌人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1.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2.在画浪线的句子中,老大娘听到“我”说的拍电报价格之后,为什么会“短暂的一愣”?

3.在选文倒数第四段中,“我”为什么特意在“六毛”上加重了语气?

4.结合加点词语,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表现的老大娘的心理。

(1)“多少钱?”她弱弱地问。

(2)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5.文章结尾,“我”为什么会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没了踪迹”?

 

1.这处环境描写突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写老大娘要拍电报告诉儿子多加衣服做铺垫,同时暗示出衣着单薄的老大娘走了很远的路来给儿子拍电报的艰难。 2.我告诉她的价格与她心理价位不一致,“一愣”也是在计算自己带来的钱能够发多少个字。 3.我觉得不说这四个字她的儿子也会知道,白白浪费钱,而且这个老大娘家境贫寒,攒钱不容易,想提醒老大娘省一点钱。 4.(1)她的钱不多,怕自己的钱不够给儿子拍电报。 (2)她觉得我说的有道理,想省下这六毛钱,但又怕不写上儿子就不知道自己很想他。 5.“我”被老大娘对她儿子的关爱之情所感动,同时想到自己的母亲也一定在远方牵挂和惦念着自己,就在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把握。要求学生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常见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或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或下文)作铺垫;⑤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或品质;⑥象征或暗示;⑦突出、深化作品主题。本题环境描写的作用属于第①④类,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和环境的恶劣,为下文人物的出场营造一个特定的氛围,突出老大娘对儿子的爱。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把握。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结合上文: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还有“多少钱?”“她弱弱地问”可以推测出因为她第一次发电报,没有想到电报的要一毛五一个字。“一愣”也是在计算自己带来的钱能够发多少个字。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情感的把握。重读词语是能突出主题的或是强调主题的字眼。需要重读的有:对表达思想感情很重要的词语;表示对比,有突出句意作用的词语;与上文有照应关系的词语;为了强化听者印象的字词。我在六毛上加重语气是强调六毛,想提醒老大娘如果多加这四个字,就要多花六毛钱,她可以不加这四个字的。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分析和把握。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弱弱”,微弱、气势不足的样子,表现出老大娘第一次发电报时的忐忑不安。“犹豫”“转瞬间”运用神态描写,表现了老大娘虽然心疼钱,但是对儿子的爱是让她坚定了主意。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同时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作用,一般重点句子都是点明中心,或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表现老大娘对儿子真挚的爱感动了“我”,一股暖流传遍全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为什么穷国多位于热带

卢国斌

①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降水比温带充沛,有些在温带地区只能收获一季的作物,在热带甚至能收获三季。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什么大多数穷国还都在热带地区呢?

②首先,炎热给人身体带来不适远远大于寒冷带来的不适。人类很早就学会了通过生火和狩猎获得动物毛皮取暖,而在热带,人体肌肉活动的能量,其中3/4以热能体现出来。人体必须释放多余的热,才能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脏器和大脑被高温烧坏。排汗是最重要的散热方式。而热带普遍闷热潮湿,降低了出汗的降温效果。

③所以,在热带地区,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难以保持长时间的运动状态,必须不时停下来休息散热。人类更发展出一种社会化的适应方式:午睡,即中午不活动。就像印度的那句谚语:只有疯狗和英国人才在中午的骄阳下外出。而在温带,工作节奏非常快,人们充满了活力,很少休息。

④其次,高温环境,特别是全年炎热,大大加快了害虫和寄生虫、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热带国家常年肆虐的血吸虫、疟疾、锥虫病等,使当地人的健康和经济水平长期低下。

⑤如非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是采采蝇,这是以吸食哺乳动物的鲜血为生的小飞虫。即使今天有了强效杀虫剂,飞虫仍大量繁殖,使得牲畜无法在非洲热带的大片地区存活。人类的生存也步履维艰。在热带医学和药理学出现以前,庄稼也曾长期被这种灾害破坏,经济的发展难以为继。且不管诗人如何评判冬季,冬天确实是人类的好朋友:寂静的白色杀手,正是害虫和寄生虫的天敌。

⑥最后一个大问题是水。热带地区降水充足,但降水往往没有规律、无法预测,且多为暴雨。计算平均降水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里的降水经常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每年每季都相差悬殊。在尼日利亚北部地区,90%的降水是25毫米每小时的暴风雨,一个小时的降水量(25毫米)等于伦敦郊区皇家植物园平均半个月的降水量。爪哇的降雨更为急迫,全年1/4的降水时速为60毫米。

⑦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丛林和雨林杂生,种植颇为不易。这些物种多样的宝库滋养着各种生物,却偏偏不利于人类及农作物的生存。结果,人和自然都成了这场战争中的失败者。倘若人们砍伐了丛林,种植农作物,炙热的阳光直射而下,因为没有枝叶的阻隔,倾盆大雨冲走了土壤的营养,造成土地大面积荒芜和沙漠化。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很快就休耕了,不久,藤蔓和卷须爬满了住宅和寺院,沙漠则吞噬了废弃的干旱农庄,而依赖周围地区食品供应的城镇也因此难以兴盛。

⑧大自然就是这样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把天使的福音变成了文明的诅咒。

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穷国多位于热带的原因。

2.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在尼日利亚北部地区,90%的降水是25毫米每小时的暴风雨,一个小时的降水量(25毫米)等于伦敦郊区皇家植物园平均半个月的降水量。

3.我们常说“瑞雪兆丰年”。请你结合本文内容,解释一下这句谚语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

4.选文结尾处加点的“天使的福音”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选段)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薄:______

(2)景:______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星隐曜,山岳潜行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从这两段文字来看,这些“迁客骚人”在不同时候登上岳阳楼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呢?

 

查看答案

按课文原文填空。

(1)悠哉悠哉,__________。(《诗经·关雎》)

(2)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3)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4)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诗人摆下饯别筵席来款待即将回京朋友的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好一块无字碑,好一个武则天,她为自己留下了一点空白,由别人书写。虽然功大过大皆由后世千秋评,但她在那片空白上描绘出了一个女子的广阔胸襟与明智。她知道          。一切尽在不言中,留一点空白,让后世子孙揣摩她内心的骄傲与哀伤。

——摘自《无字碑》有改动

A. 她得到了太多,多得让每一个人都忌妒;她也失去了太多,多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都无法承载她的悲哀

B. 她失去了太多,多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都无法承载她的悲哀;她也得到了太多,多得让每一个人都忌妒

C. 她得到了太多,多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都无法承载她的悲哀;她也失去了太多,多得让每一个人都忌妒

D. 她失去了太多,多得让每一个人都忌妒;她也得到了太多,多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都无法承载她的悲哀

 

查看答案

(情境)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月,王小红的妈妈就已经替她报了好多寒假中的课外补课班,让她从早到晚地上课,把她的假期时间几乎全占满了。

作为王小红,想劝阻妈妈最为准确、得体的说法是(    )

A. 妈妈,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假期,您给我报了这么多课外补课班,这一假期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给我留,还让不让我活了呀?

B. 妈妈,谢谢您为我的学习煞费苦心,我一定利用初中这最后一个假期刻苦努力,绝不辜负您对我的殷切希望。

C. 妈妈,您给我报这么多补课班我都会去上的,但是如果我上了这么多课成绩还是提不上来,您可不能怪我了!

D. 妈妈,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是需要个人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补课却让我没有时间消化和理解所学的知识,不是也很难提高成绩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