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鉴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诗歌鉴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满”的表达效果。

2.前人评价“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认为其中 “折柳”是全诗关键,为什么?

 

1.“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触动听者的思乡之情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2.用典,“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诗人的炼字艺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程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答此题一定要把文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答出来。 2.试题分析:考查诗句中文字的表现力。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市买骏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5)“见字如面”,一封书信牵动多少人的情思。张籍用“复恐匆匆说不尽,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乡愁,王湾用“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来寄托乡情,岑参用几句口信来慰藉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营业员说:“你太矮了,这些衣服不适合你。”

B. 小明向别人介绍说:“李老师学识渊博,上课时旁征博引,信口开河,精彩极了。”

C. 小珂说:“奶奶,我的小手绢你怎么还不给我洗干净!”

D. 郑勇不小心踩了方俊一脚,郑勇马上表示歉意,方俊说:“没关系,你也不是有意的。”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的作品,文章以小弗朗士的见闻感受为线索,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了爱国主题。

B. 《卖油翁》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宋代还有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韩愈。

C. 《骆驼祥子》记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能自己养活自己,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让他从一个老实,坚忍,健壮的青年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 《木兰诗》出自于南北朝时期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它与《孔雀东南飞》并成为“乐府双璧”。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风又绿江南岸”“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绿”意义不相同。

B.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缩句为“太阳照”

C. “由于大家的精心准备,‘春之韵’文艺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是动词,“成功”是名词。

D. “跳跃、怦怦、难道、为何”词性分别是动词,拟声词,副词,介词

 

查看答案

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B. 其一犬/坐于前

C. 康肃/笑而/遣之

D.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