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文)(18届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青阳二中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题文)(18届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青阳二中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B. 这场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

C. “低头族”是指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

D. 凭借《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虽然与世长辞了,但其作品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D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先找出病句的病因,然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A词语顺序颠倒,把“纠正”“发现”调换位置;B两面对一面;C成分残缺,改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的人。”,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个小偷在公交车上扒窃时被乘客识破并扭住,他义愤填膺地辩解说:我只不过是把手伸错了口袋,不是故意要偷!

B.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C. 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D. 人生路上有时山高难攀,海阔难越,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定会登上理想之巅,到达梦想之岸。

 

查看答案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pǔ)  (jiǒng)乎不同    愧作            惊涛澎湃

B. (bié)     (xiǎn)为人知    热(chì)   妇儒皆知

C. (yān)     (qiè)而不舍    (tiè)    沥尽心血

D. (zhì)     流离(pèi)         (jì)           锋芒必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今春,无数人被清代诗人袁玫的诗《苔》打动:“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向阳花木早逢春,而苔,生于不见阳光的阴湿之地,可它不自卑、不埋怨,自生自灭,自得其乐。

这首诗,传递着“普通人也能做好自己”的精神,请以“其实,我也可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请认真书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影暖留痕

包利民

①有些影子,在心上留下痕迹,就像一朵永不熄灭的火,永远散发着温暖的感动。

②在我还是少年的时候,有一个场景一直记着。村里有个男人,在农田里干活休息的时候,他都会站在母亲的身后,挡着太阳。那时他们一家子都要下田里干活,原始的耕作,繁重的农务,其实每一户都是如此,只要能干的,都要去干。母亲坐在地头,无树荫,他便站成一棵树,影子覆盖在母亲的白发上。有太阳的每一天都是如此,他就站在母亲身后,用草帽给母亲扇着风,母亲坐在那里,白发在轻轻摇曳。

③那样朴素的年代,那样朴实的情感,太阳在上,并不高大的影子却凝重如山,也在我成长的心里刻下了不灭的印痕。

④初中时已经搬到了县城,班上有个女生,很沉默,极少与别人交流交往。即使每天下晚自习,天已经那么黑,她也是独来独往,并不像我们成群结队或者有家长接送。大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她就忽然转变了,开始融入我们,开始笑,开始让青春和友谊同行。她从不说改变的缘由,直到多年以后,我们早已天各一方,才在她的博客中看到答案。她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和父亲相依为命。而父亲对她极为严厉,早早地锻炼着她自立的能力。她起初不解,抱怨,甚至仇恨,极为羡慕那些放学就有父亲来接的同学。

⑤有时候,她会想,父亲即使不能来接自己,要是在日常中多给自己些安慰,她也不会如此耿耿于怀。事情发生在一个雪还未融尽的初春之夜,下了晚自习的她急匆匆往家走,天上的月照着地上的雪,并没有黑暗的笼罩,可是她的心里还是充满恐惧,而且她能听到身后不远处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几次回头都没有人影。转过一个巷角,她再次回头,却见在月光的斜斜照射之下,一个影子从转角外面投射到这边的地上。看着拄着拐杖的影子,她的泪水喷涌而出。她写道:“父亲温暖的影子,一下子就融化了我心里所有的坚冰。”

⑥高中的时候,暗恋班上一个女生,纯澈的岁月里,那一种心情也是悄悄地盛开。她坐在我的侧后方,有时候总想转头去看她,就像只要看上一眼,便能静下心来听讲学习。我的文具盒盖上,有一面小小的圆镜,我把文具盒半开,调整角度,便能看到她的一个侧影。不知多少个日子,我就是在那个侧影的陪伴下度过。那面小小的镜子,仿佛我青春里的一扇窗口,让我看见一个美好的影子,给我鼓舞。直到高考结束,我也没有同那个女生说上一句话。

⑦许多时光流走,我甚至已经淡忘了那个人的容颜与名字,却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镜中的侧影,它给了我青春岁月里太多的安慰与憧憬。上了大学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有一段时间心情很不平静。那时候,我便会拿上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坐在宿舍后面的台阶上看。多是黄昏时分,我看几页书,便抬头看对面不远处那棵树,枝叶摇曳,有时夕阳会把它的影子送到我的脚下。

⑧于是心也跟着轻轻颤动,书中的情节仿佛氤氲开来,一时宠辱皆忘。就这样形成了习惯,只要不是十分寒冷的时候,我都会在傍晚坐在那台阶上看书。间或看着那棵树的影子渐渐地变长,变淡,就像它的花儿谢落,满树叶片青青。在那样的时候,它的影子伴着我,仿佛时光里的涟漪,直入心灵的感动。

⑨依然记得那树影,已成为我大学生活最难忘的情景之一。多年以后,忽然在我们学校的网站论坛上,看到一些校友回忆过去的校园生活。有个人在问,你们记得吗?在宿舍的后面,每天的傍晚,台阶上总会坐着个男生在看书,几乎每天都是如此。下面许多人回答,都说有这回事。一个女生说,当然记得,我每天都要看那个身影很久,就像一个温暖的剪影,给了我太多的感动,许多年来一直不曾忘掉。

⑩心里奔流着温暖的河,原来,在岁月中,我也曾成为温暖别人眼睛的影子。那份暖多年后重回我的心底,让我的生命在这苍凉的世事中,永远保持着春天的温度。

1.作者在文中描述了与影子有关的哪几件事情?请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初中时班上女生的父亲用月夜下的影子融化了她的坚冰。

③高中时女生的侧影给予了我鼓舞。

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大学时我在树下读书的影子温暖了别人。

2.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于是心也跟着轻轻颤动,书中的情节仿佛氤氲开来,一时宠辱皆忘。(写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事情发生在一个雪还未融尽的初春之夜,下了晚自习的她急匆匆往家走,天上的月照着地上的雪,并没有黑暗的笼罩,可是她的心里还是充满恐惧,而且她能听到身后不远处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几次回头都没有人影。(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这段文字)

3.“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阴暗,有时候是我们心上的棉衣,呵护着一颗心的温度。也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虚幻,有时候是我们最真实的留恋,给了我们勇气和力量。”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应该放在文章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间,还是放在第⑤段和第⑥段之间?为什么?

4.请分析标题“影暖留痕”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要能悦纳别人的高尚

①近日,微博上有则配有图片的消息传播很广。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先林、测绘仪器国产化的积极倡导者,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78岁高龄搭乘高铁到郑州出差,当日往返,在二等座椅上仍充分利用时间专注核校讲座PPT打印稿。

②网友点赞、跟评的非常多。“他们似乎可以坐一等座的”“让我肃然起敬的不止是头脑更是灵魂”“这才是民族之魂,共和国脊梁”。但就是这样一则暖闻,在网上也依然可以读到非常另类的质疑音——直指其摆拍、做秀。如此评说,读来如鲠在喉。

③时下有个非常奇怪却又极为常见的现象,那就是一则多么令人为之动容的暖闻,网上总会出现颇为另类的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的刺耳的杂音。个中的缘由当然非常复杂,或是出于言说者自身功利指向所致——只有另类才够吸睛,或是确实有过被假“暖闻”欺骗的经历使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就这则新闻出现的评说杂音,我想说的是,我们自己可以不高尚,但应允许别人高尚,而且要能悦纳别人的高尚。

④换言之,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平庸甚至庸俗,就以已度人,幼稚而可笑地认为天底下的人都和自己处于同一精神水准、同一追求层次。一位78岁高龄的院士,公认的测绘界的泰斗,业绩无数,难道还要靠这种摆拍来自我炒作、博取所谓的浮名吗?这大概是任何一位只要有点脑细胞的人都可以想明白的吧。其实,早在2009年,刘院士兼任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特聘教授、导师时便拒绝接受任何酬劳。那可是一年数十万的工资薪酬,而且完全是其个人的合法合理所得。他将这些酬劳都留在了所在学校,用于奖励业绩突出的师生。即使是从事国家重大攻关科研项目,也因为嫌审批手续繁杂浪费时间,而常常自掏腰包购置相关研究设备。如果按照这些质疑者的人生逻辑,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势必又会是没完没了的动机分析+另类质疑。

⑤不错,在渴盼成功甚至有些急于成功的颇为浮躁的社会风气浸染之下,借做秀炒作而出名确实有其滋生的土壤。而身处互联网+的时代,自媒体渐成主流,让假“暖闻”的制造与传播的成本也变得极低。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怀疑一切、质疑所有的理由与借口。大千世界,人各有志,境界迥异,也是一种社会常态。追名逐利近乎疯狂者有之,默默付出淡泊名利者也不鲜见,而对于那些令人敬仰的大师级的人物来说,名利早已不在他们的人生内容之中了。恰如刘院士所言:要那些酬劳做什么呢,钱又不是不够用。对他们来说,倾已所学,专注科研,有生之年多出成果,多造福社会,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

⑥曾读过另一位科学家极为朴实的肺腑之言,可称经久而难忘——“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算地震殉国算了”。这是被网友称为“扫地僧”的中科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看到总理温家宝去灾区时手里拿的是地图,而不是遥感出的形势图时在博客上替遥感界致歉所言。

⑦每每读起这样的话,总让人眼含热泪。对于这些堪称国之骄子的业界泰斗,他们的心中,哪还有什么个人的名利,有的只是责任与担当,有的只是家国情怀。对于他们,倘有名利质疑之说,那就是一种极不厚道甚至让人有些恶心的亵渎与轻慢。

⑧诚然,终其一生,我们也难以企及这些科学家的人生高度,也难有他们那样的成就与辉煌。但我们必须以一种仰视的姿态给予他们足够的敬重。至少,我们应能悦纳他们的高尚!这并不是为了他们,而是为了使我们自己能拥有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最最基本的人性素养。

(摘自《语文月刊》,略有删节)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2.文章第④段为什么要写刘院士早年的事情?

3.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读了本文,你一定深有感触。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社会实际,谈谈你对“高尚”的理解。(不超过12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