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故乡 故人 故事 王迎春 ①夜深,思绪常常带我回到过去,沿着时光的河道回流,打捞...

故乡 故人 故事

王迎春

①夜深,思绪常常带我回到过去,沿着时光的河道回流,打捞已沉入河底的往事,寻找我生命的故乡。记忆中的细节是缓缓流淌的河流,那里的村庄傍河而居,河流就是我们慈祥的先祖,它的源头就是生命的起点。

  ②城市如村庄的天空,从村庄出来的人就像天空中的星星,遥远闪亮……小时候我就认为城里的二姑是有本事的人,她给了村里人许多向往,小学读完便离开了湖畔的村庄,成为第一颗天空中的星星。一晃荡,举家进城整整30年过去了。时光荏苒,如今的我也是天空中的星星,我没有因此而庆幸。相反,渐行渐远的村庄却成了我时常仰望的天空。

 ③30年间,村庄上的人们进进出出生生死死。城里的二姑离开我们已快15周年,如流星陨落,没有人还记得当年她耀眼的光芒。就连二姑家的老式宅子连同屋旁的酒厂也被拆了建、建了拆,如同收割庄稼已经连续两茬。

  ④今天我回到了村庄,见到了故人,回到了旧时光。那天,中饭时分老人非留下我陪他小饮几杯,只见他不紧不慢地弯下身,朝着略显昏暗的角落摸索了几下,带出来的是一瓶不知哪年的老酒了。看那已然斑驳的招牌,我一眼认出就是我童年在乡下曾经见过的“大肚子”洋河,飞天敦煌图案虽已不再鲜艳仍一下子勾起了我陈年往事的怀想,岁月在这里变成了经年陈酿,我怎舍得打开?但又忍不住品味一口的冲动。拧开经久岁月的瓶塞,顿时满屋酒香,不醉自醉。

  ⑤从前,我曾一度想做个奔走乡里的厨子,就像村里的小李子,两把菜刀闹革命,耳朵两边各夹着一支甚至两支香烟,红光满面。四邻八舍做红白喜事都离不了他。我还艳羡他挥动菜刀的格局和气势,真是有声有色。热气蒸腾之下,看到肥头大耳的小李子一次又一次地抓起大勺,接二连三地尝着即将起锅的肉膘或虾米羹汤时,我真是羡慕嫉妒恨。我不知道大厨还可以拿工钱,只以为忙乎半天混个嘴,混个酒足饭饱就是一件合算得要命的差事。类似厨子,村子里总有叫得出名字或叫不出名字的、入流或不入流的混饭碗的手艺人,木匠、瓦匠、石匠、厨师等等。

  ⑥杰坤二爷在我心目中肚里是有些墨水的,因为他会讲《水浒传》里的人物故事。一天他到我家串门,家里没有大人,他便与我们讲起了古戏。记得第一次讲的是《武松打虎》,他讲到扣人心弦处,就停下来了,说口渴。我连忙倒水。二爷又说加些糖就更好了。糖家里是有些的,我们都舍不得吃,但想要把古戏听下去,忙不迭地用小勺子放两下子,二爷一咕噜就喝下去了。又继续卖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一会二爷又停顿下来了,这次又说记忆力不行了,需要弄根烟接接力。听故事心切啊,我只好又把父亲放在柜里的香烟拆下来,递上一根又帮二爷点上。就这样,一个下午,家里的白糖都下二爷的肚了,香烟变成烟又散去了,我们把故事也听饱了。甚至有时奶奶留在锅头晚上用来煮粥的半碗饭,都被二爷一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换下肚了。

  ⑦那时候乡村的秩序和诗意,常常用炊烟来意象。直到今天我可以理解为乡村农耕气象的全部要义就是填饱肚皮,炊烟是人间烟火旺盛的表征和延伸。吃了嘛,吃过了,吃的啥,要不,乡间的全部寒暄都带吃字呢!

⑧如今的我满怀惆怅,稀里哗啦地敲打着办公桌上的键盘,我不知我是否如当年的二姑一样成为天空中的那颗闪亮的星星,但村庄成了我时常仰望的天空。

1.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记叙的有关故乡的几件事。

2.文章第②段写道:“村庄成了我时常仰望的天空”,试分析其作用。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完成括号中的问题。

(1)沿着时光的河道回流,打捞已沉入河底的往事,寻找我生命的故乡。(阐释“打捞”一词的含义)

(2)热气蒸腾之下,看到肥头大耳的小李子一次又一次地抓起大勺,接二连三地尝着即将起锅的肉膘或虾米羹汤时,我真是羡慕嫉妒恨。(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4.说说“如今的我满怀惆怅,稀里哗啦地敲打着办公桌上的键盘”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① 二姑走出村庄,令我向往; ②老人用“洋河酒”招待我,令我怀想;③小李子在红白喜事上展厨艺,令我羡慕;④杰坤二爷给我讲故事,令我着迷。 2.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及故乡风土人情的怀念,奠定了感情基调。 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3.(1)“打捞”的本义是把水里的东西取上来,在这里是指对珍贵往事的追忆 。表现了“我”对童年往事的追忆以及故乡风土人情的深切思恋。( 意近即可) (2)动作描写,通过“一次又一次地抓”“接二连三地尝”等细致的动作,写出了小李子掌勺时忙碌的情景,体现了我的羡慕心理,表达了我对儿时生活的深切怀念。 4.①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及故乡风土人情的怀念;②表现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物是人非的怅然。 【解析】 1.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应段落中的事件,根据人物和事件内容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即可。②③段主要写了二姑走出了村庄;④段写回到村庄老人用洋河酒招待我;⑤段回忆当年小李子在红白喜事上厨艺的展示。⑥段写杰坤二爷给我讲故事,令我着迷。 2.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从结构上看,首尾段写到了相同的内容,形成了前后呼应的完整结构;从内容上来看,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两次出现则是为了突出作者的这种情感,并突出作者对童年已逝,物是人非的怅然。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解答此题按题目要求,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如:“打捞”表现了“我”对童年往事的追忆。“一次又一次”、“接二连三”、“抓”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4.本题考查对选文主旨的把握。回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意思,其次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展开。题目、文章结尾、文中关键词语及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与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可根据这些词句来领会和概括文章主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及故乡风土人情的怀念,表现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物是人非的怅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候鸟的迁徙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100亿只以上。

②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③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通过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鹀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的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②——⑥段从候鸟迁徙的原因、候鸟迁徙的观测、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候鸟迁徙途中的困难等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候鸟迁徙的知识。

2.选文第⑥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中“高速公路”“冒险事业”等词,使说明显得生动而有情趣;而“大多数候鸟迁徙的路线呈南北方向”中“大多数”一词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B. 在众多观测候鸟飞行路线的方法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

C. 硫磺鹀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巾心约35°以外的北方天空。

D. 作者对候鸟迁徙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守信责任是肯定和赞美的。

 

查看答案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特: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遣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精力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i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心________       

(2)悄怆幽邃_______      

(3)居位不久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可知源                 以境过清

B. 动必文                   全石为底

C. 潭西南望                 出淤泥不染

D. 图事                   记而去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基础上加以抒情。

B. 【甲】文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 【甲】文作者的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 【甲】文以移步换景的方式引导我们领略了小石潭的幽美景色。

4.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甲】文中作者“凄神寒骨”的原因。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简要赏析。

(2)从诗的后两联,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声?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 经过同学们长达一个月的精心准备,令本次文艺晚会取得了圆满成功。②在眩目的灯光下、宽阔的舞台上,表演者各展其能,为师生们献上了一顿丰盛的文艺大餐。③晚会的节目,不管是歌舞,还是小品、杂耍,个个精彩纷呈。④特别是刘佳的独舞表演“月光下的凤尾竹”,更是优雅柔美,悠扬婉转;⑤张华和王军表演的双簧更是诙谐滑稽,令人捧腹……⑥视听的双重享受令师生们如痴如醉,赞不绝口。

(1)选文中有一处标点错误,它在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

(2)选文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春是最美的年华,为了让同学们在本次晚会上展现自我,八年级开展了以“激扬青春,绽放美丽”为主题的才艺展示活动,请补全活动标语的空缺部分,使之构成排比。

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3)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____,各具情态。(魏学洢《核舟记》)

(5)《桃花源记》一文中描绘出桃花林绝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