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记忆对于人类,是一种kuì( )赠。心胸宽广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记忆对于人类,是一种kuì(   )赠。心胸宽广的人,用它来 甲 (A. 记录  B. 抒写)人生的美好,借此慰藉(    )自己;狭隘计较的人,用它来埋怨人间的仇恨,以此惩罚自己。

记忆的真谛就在于记住美好的,忘记丑恶的;在于宽恕与忘却,宽恕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和事,忘记那些不值得铭记的东西。生活的垃圾尚且需要我们及时清理,情感与心情的垃圾更无需 乙 (A. 墨守成规  B. 抱残守缺)。归根结底,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心若明朗,生活处处皆暖阳。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kuì_______赠         慰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___________       乙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馈 jiè (2)甲:A 乙:B 3)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的本能)(或: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解析】试题分析:(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慰藉”的“藉”不要读成“jí”。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馈”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记录: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抒写:抒发描写。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注意形容的是记忆,当然用“记录”为好。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情感与心情的垃圾”是无用的东西,那么柳宗这些东西,自然是“抱残守缺”了。 (3)“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残缺“是”的宾语。改为“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等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B. 《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作品,选自《朝花夕拾》。

C.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借代是很常见的手法,例如“千里共婵娟”中“婵娟”代指

“月亮”,“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代指“史册”。

D. “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左迁”一词。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3)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俗子胸襟谁识我? _____。秋瑾《满江红》)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 _____。(诸葛亮《出师表》)

(8)《木兰诗》中反映军情紧急,急速奔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半命题作文。

俗语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长辈们的言谈举止、感人事迹直接影响到我们,鼓舞着我们,开启我们人生远航的明灯。

请从你熟悉的长辈(不含爸爸妈妈中选取一位,向读者分享他(她)身上展现出的优秀品质,以及对你的深刻影响。以“我从       身上学到了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结合生活实际,说真话,抒真情抓住细节,写出人物的精神

(2)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或套用别人的文章。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枯萎的蒲公英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文/叶子)

【注释】①蓦(mò)地:出乎预料地,突然。②丰腴(yú):丰盈,丰满。老妪(yù):年老的妇女

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为什么用“铁”来修饰“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我”为什么心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本文的行文思路,9个段落应该分为几个部分?请用“/”隔开。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3.本文由蒲公英联想到母亲,他们的品质有怎样的共同点?请简要归纳。

4.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试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最精彩的表演

陈炳熙

①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位画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②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能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③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④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长政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⑤川喜多长政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长政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⑥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兰芳!川喜多长政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长政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⑦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搬上桌来。川喜多长政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长政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

⑧“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长政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⑨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再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⑩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本军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有删改)

1.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主要事件

梅兰芳的作品

画兰竹

(1) _________

(2)__________

有民族气节

参加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

(3) 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加点词语“挺立如初”在文中的表层含意是____________;深层含意是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梅兰芳谢绝舞台,移居香港时专心画画,一是因为他要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另一个原因是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做风范,坚定自己的做人准则。

B. 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他目睹过有多年交情的老友梅兰芳的风流神采,但在香港中国饭店与他相约聚会的梅兰芳却让他大失所望。

C.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塑造梅兰芳的形象。例如第⑥段川喜多长政眼中梅兰芳的外在形象,与第段观众眼中梅兰芳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 梅兰芳之所以被人称赞,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质。他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青年人发扬光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