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担而立_______      

(2)尔安敢吾射_________

(3)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钱覆其口              蒙辞军中多务

B. 康肃笑而遣            皆北方学没者也

C. 自钱孔入,钱不湿      七岁能涉

D. 乃取一葫芦置        没人

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 【甲】文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

C. 【乙】文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告诉我们求学也好,问道也好,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的道理。

D. 【甲】【乙】两文分别运用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但却揭示了相同的道理。

4.这两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放下轻视慢慢地 2.A 3.D 4.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下苦功夫,多思勤练,才会取得好成绩。 5.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 【解析】甲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乙文选自:《苏东坡集》 作者:苏轼 年代:北宋 甲文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文译文: 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有所领悟的。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就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门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学潜水一类的人。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释:放下。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用”。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代词/的。C:表转折/表承接。D:在/向。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D项理解不正确,甲乙两文分别用举例论证和“设喻说理”的方法,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甲乙两文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遣:打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语言综合运用。

4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积极参加“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下面是“经典阅读”活动倡议书,请阅读后完成问题。

①人生的高度取决于阅读积淀的厚度。②与书籍相伴的人生,一定有生机,有价值;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活力,有内涵。③今年,我校的“书香校园”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全市“书香校园”示范学校。④为了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吸收经典著作的营养,提升人生境界为宗旨,学校决定开展“经典阅读”活动。

本期“经典阅读”活动推荐的名著是:《童年》(高尔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名人传》(罗曼·罗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阅读经典吧,经典著作会像雨露一样,滋润你干渴的心田,绽放你理想的花朵        ,             ,                    

(1)标序号的四句话有两个病句,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不必抄录原句)。

A.___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

B.___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

(2)为配合“经典阅读”活动的开展,校刊《萌芽》将开辟专栏介绍这四部名著,请为该专栏拟一个能涵盖四部名著主题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画线部分,在横线处补写语句。要求:语意连贯,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字数可略有增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4)《逢入京使》中实写长路漫漫,烟尘蔽天,又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泪流满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

(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如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1)以上两段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的小说《______________》。

(2)A段写样子意气风发,B段写祥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迁花十九年时间主编而成,它与《史记》合称中国的“史学双璧”。

B. 《最后一课》是美国作家都德最为人称道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歌颂了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无比深挚的爱国之情。

C. 《木兰诗》是我国东汉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描述了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D. 辑录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散文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