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① , 告之日:“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日:“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日:“寡人愿子之行也。”......

又北见燕王日:“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日:“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日:“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日:“大变可得闻乎?”日:“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日:“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孟尝君:即田文,当时在魏国为相。②效:献,呈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魏王闻_______________

⑵、以头地耳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C. /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D.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

3.翻译下面的句子

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4.【甲】【乙】两文里,唐雎和田文都成功的劝说了对方,不同之处在于甲文靠_________让秦王屈服,乙文凭____________获得成功。

5.《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使命。”上面所列举的是我国历史上两位杰出的外交使节,请再列举我国历史上一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之:代词,指代秦国将攻打魏国这件事 抢:撞 2.A 3.魏王(就会)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鼗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 4.武力(勇敢)道理(说理) 5.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晏子出使秦国使秦王自取其辱 【解析】【甲】译文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乙】译文 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这件事,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办?”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的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魏王说:“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 孟尝君又北上拜见燕王,说:“从前家父经常为燕、魏两王的交往约会,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王救救魏国。”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孟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它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 孟尝君说:”臣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秦国攻打魏国,然而燕国却不去援救魏国,魏国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又西借秦国的军队,再依靠赵国的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会自己跋涉几千里去帮助人吗?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吗?” 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众您的了。”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抢”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撞”。 2.B.应是:夫/专诸之刺王僚也;C.应是: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D.应是: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 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去,离开”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借“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2.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查看答案

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

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活动】(2)假如你是班史编委会成员,请为其设计两个版块,写出每个版块的主要内容。

示例:班级宣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训练】(3)请仿照某同学在“告别母校”留言簿上的留言,补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在这离别之际,我们别情依依,走一回校园的小路,踏一回教室的楼梯,_____________,心中荡起甜蜜的回忆。

【探究材料】(4)读下列三则调查初中生毕业去向的材料,你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材料一:我认为如果考不上高中去读职业高中挺好的。职业高中培养出来的是技术型人才,而国家缺少的就是这类人才,好就业,这是一大特点。另外,读职业高中国家有补贴,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材料二:我个人觉得读职业高中不好。听说我们这个地方的职业高中,管理松散、师资薄弱,学生们根本学不到什么真本领,将自己的大好时光浪费在校园里,得不偿失呀!

材料三:我认为,再好的学校也有后进生,再不好的学校也有优等生。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修行”就是要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刻苦地学好一项本领。我觉得抱着这样的心态读职业高中,一定会有出息的。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小明不喜欢锻炼身体,常常不上操,还说上操浪费时间,如果你是小明的朋友你会如何劝他呢?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许多文人雅士都喜欢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______________作为自己洁身自好、高雅庄重的座右铭。

(4)我们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学会在忧伤失意时去倾听“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的豪言壮语;在遇到艰难险阻是去倾听“_________,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在前途迷茫时去倾听“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的执着坚毅;去倾听“但愿人长久,_________。”旷达洒脱。

 

查看答案

经典名著犹如书海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_______;《简.爱》被人们称为____________的二重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