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收集牙签的人 ① 像 很 多 老 派 的 家 庭 妇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收集牙签的人

① 像 很 多 老 派 的 家 庭 妇 女 一 样 , 母 亲 总 是 不 舍 得 扔 掉 旧 物 ,即使明知道它们的确已经派不上用场了。因此,在我们家的杂物 房里,总是能找到一些让我目瞪口呆的东西,不是陌生得让我无 从指认它的来历,就是熟悉得让我难以置信它经年之后仍旧存 在。

② 我 曾 经 在 微 信 上 看 到 一 篇 文 章 , 大 概 意 思 是 讲 现 代 人 应 该 学 会"断舍 离",意 思是 "断 绝 不需 要的 东西 ,舍 弃 多余 的废 物, 脱离对物品的迷恋"。我顺手将这篇文章转发给刚开始热衷玩微 信的母亲看。过了很久,母亲回复我一个微笑的表情。 我觉得那 是不置可否的微笑。你如何能改变一种根深蒂固的执念?一代人 有一代人的执念,我只要接受就好了。

③前一阵回家住了几天,没事钻进母亲的杂物房,东翻西 看。从一个角落里取出一只小铁盒子,接口已经有锈,我费了点 技巧才得以打开。一打开我就哑然失笑了。那里边堆满的不是什 么宝贝,竟然是饭店专用的那些独立包装牙签。湘满楼、金华安 酒店、成记海鲜店、广州酒家、稻花香… …各种颜色的小纸袋, 一面写着饭店的名字,另一面大都写着"欢迎光临"。这是母亲多 年来下馆子收藏的饭店牙签。我记得母亲有这个习惯的。每次她 在饭馆吃饭,临走的时候,都会向服务员多要一袋牙签带走。刚 开始,以为她是为了放在包里备用,久了才知道,收集每家吃过 的饭馆的牙签是母亲的一个爱好,就像别人收藏邮票、烟盒甚至 古董那样,只不过她收藏的东西,既没有价格也没有价值。

④ 我 抱 着 那 盒 牙 签 跑 去 问 母 亲 , 为 什 么 喜 欢 收 集 这 些 东 西 。 母亲饶有趣味地将那些牙签一袋袋摆出来看,一边看一边告诉 我:这是那年你在广州搬新家,我们在金华安摆了一桌,你老爸一 个 人 吃 掉 了 一 盘 红 枣 芋 泥 ; 这 是 你 哥 哥 请 我 们 到 郊 区 那 个 农 庄 吃 河 鲜 , 二 叔 公 饭 店 , 我 们 吃 饱 之 后 还 摘 了 一 大 堆 艾 草 回 家 ; 这 是 你 姐 姐 那 年 生 日 正 好 碰 上 中 秋 节 , 我 们 在 漓 江 春 吃了一顿团圆饭… …我听得一愣一愣的。仅凭一根牙签,一 个 饭 馆 的 名 字 , 母 亲 竟 然 能 记 住 若 干 年 前 的 某 一 次 下 馆 子 ! 仿佛她一根一根摆弄着的,不是牙签,而是一张一张旧照 片。

⑤ 一整个下午,我都在听母亲回忆,母亲从岁月的缝隙 里剔出一个个故事,听得我五味杂陈 。

⑥从我有记忆开始,母亲的形象就是那个挂着围裙整天 在灶台间转的女人。母亲做的菜不仅好吃,而且还有创造 性 , 尤 其 在 物 资 匮 乏 的 年 代 , 母 亲 可 以 将 一 些 廉 价 的 东 西 做 成 美 味 的 菜 , 我 至 今 还 记 得 西 瓜 皮 炒 咸 菜 的 那 种 爽 脆 , 豉 汁 柚 子 皮 绵 软 多 汁 的 口 感 , 酿 南 瓜 花 的 鲜 甜 , 芦 荟 汤 的 黏 稠 清 香… …在吃这个问题上,母亲一直是权威,指挥官般安排着 一 家 人 的 饮 食 。 直 到 我 们 几 个 孩 子 长 大 , 一 个 个 成 家 搬 出 去 住,有了各自的灶头,母亲就管不了我们的吃了。

⑦下饭馆这类事情,现在都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可是 母 亲 每 次 跟 我 们 下 饭 馆 , 总 是 穿 得 整 整 齐 齐 、 漂 漂 亮 亮 , 显 得 比 任 何 一 个 人 都 隆 重 的 样 子 。 散 席 之 前 , 还 不 忘 将 饭 店 的 牙 签 带 回 家 。 现 在 想 来 , 母 亲 收 藏 这 些 毫 无 价 值 的 牙 签 , 是 为 了给那一次次聚餐留念。

⑧我 问过母 亲,从 什么时 候开始 有这个 "癖好"的?母 亲 说 , 就 是 那 一 次 , 她 带 外 婆 到 广 州 我 家 过 年 , 我 们 在 广 州 酒 家 吃 年 夜 饭 。 八 十 四 岁 的 外 婆 第 一 次 到 那 么 远 的 地 方 去 。 外 婆 去 世 前 的 那 几 年 间 , 总 是 洋 洋 得 意 地 对 村 里 的 老 人 们 说 : "我 是这个村 里跑得最 远的老人 了,都 是托了儿 孙的福 。"母 亲想起这句话都会难过,她哽咽地说,那年在广州吃的年 夜 饭 , 是 外 婆 这 辈 子 吃 得 最 好 的 一 顿 了 。 她 手 上 拿 着 那 根 牙 签 , 白 色 的 包 装 纸 已 经 微 微 泛 黄 。 看 着 这 袋 牙 签 , 我 想 起 了 那 顿 饭 , 已 经 没 剩 几 颗 牙 的 外 婆 , 拿 着 桌 上 这 只 小 袋 研 究 , 不 知 道 里 边 装 的 是 什 么 东 西 。 我 们 笑 得 前 俯 后 仰 , 问 外 婆 , 要 牙 签 剔 哪 一 颗 牙 齿 ? 往 事 历 历 , 如 果 不 是 这 根 牙 签 , 我 那 塞 满 杂 事 如 同 母 亲 堆 得 满 满 的 杂 物 房 一 般 的 脑 子 里 , 怎 么 会 猛然想起这个令人鼻子发酸的珍贵的细节?

⑨我猜,过往的回忆就像母亲的杂物房一样,经过一辈 子的堆塞,恩的、怨的、美的、丑的、温暖的、悲伤的… … 这些 已经无法 理清,更 无法"断 舍离"。人生在 世,谁又 能轻 装 上 阵 ? 一 个 人 的 一 生 总 是 要 背 负 很 多 东 西 , 欲 望 、 情 感 、 回忆、畅想… …这些东西构成了人的丰富,而那些承载着人 的记 忆,甚至 纯粹为了 表达情感 的"无 用"的杂 物,执着 地、 不起眼地证明着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意义。

1.请你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中"不置可否"一词的具体含义。

2.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3.第⑦段画线句子耐人寻味,你怎样理解母亲这样的行为?

4.请分析"我"对"母亲收集牙签"一事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5." 收集每家吃过的饭馆的牙签是母亲的一个爱好,就像别人收 藏邮票、烟盒甚至古董那样,只不过她收藏的东西,既没有价格 也没有价值。"母亲收藏的东西真的没有价值吗?母亲觉得这些" 无用"杂物的用处是什么?

 

1.“不置可否”原意是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文章中指的是母亲不同意“我”的观点,但又不想直接反对“我”的想法,于是就不表示明确的态度,微笑而过。 2.这个句子中的“剔”字、“五味杂陈”都用得极妙,用词极其契合语境。 “剔”本指从缝隙或孔洞里往外挑拨东西,文中的母亲通过摆弄一袋袋的牙签回忆着美好的过往,这美好的记忆似母亲用收藏的牙签一点点从脑海中挑拨出来,此句既突出了这过往回忆对于母亲的重要性,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母亲对于亲情回忆的珍惜之情。 3.每次下饭馆,母亲总穿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说明母亲重视家庭聚餐。母亲的这份隆重更说明了:在孩子成家后,她珍惜并留念每一次亲情交流的机会 4.不解但接受母亲的执念——询问收藏的原因——领会旧物的价值 5.①母亲收藏的东西是有价值的。②这些“无用”的杂物承载着美好的记忆,表达了纯粹的情感,证明了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意义。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夸张、象征、衬托等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不置可否”原意是不表明态度。文章中指的是母亲不同意“我”的观点,于是就不表示明确的态度,微笑而过。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本题结合“剔”和“五味杂陈”等词语来赏析句子。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每次下饭馆,母亲总穿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说明母亲重视家庭聚餐。母亲的这份隆重更说明了:在孩子成家后,她珍惜并留念每一次亲情交流的机会。 4.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物的言行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我"对"母亲收集牙签"一事的情感变化的过程:不解但接受母亲的执念——询问收藏的原因——领会旧物的价值。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母亲收藏的东西是有价值的。这些“无用”的杂物承载着美好的记忆,表达了纯粹的情感,证明了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转基因作物可能有哪些危害

①提起转基因,人们的想法就很复杂:一方面不知道转基因 产品是否可靠,一方面市场上到处都是这种产品又不得不买。转 基因食品对健康的影响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我们至今也没有得 到明确答案。但有一点目前已经得到肯定,就是转基因作物对生 态环境危害很大。

②由英国政府牵头,一批科 学家在过去 3 年中试验了一批转 基因冬油菜田。结果,研究者发现,这种转基因作物可能改变田 间野草物种的平衡,并伤害到多种动物,其中最‘受伤’的就是 直接接触这些作物的蝴蝶和蜜蜂。在这批实验田里,一半的田地 里,蝴蝶数量下降三分之一,蜜蜂的数量下降得更多,达到一 半。科学家仔细探究了其中原因,结果发现原来是田地里的野草 在‘作怪’。而野草之所以能‘作怪’,原因就在于田地里种植 的庄稼 —— 转基因冬油菜。

③据科学家解释说,冬油菜被转变了基因是为了抵抗一些专 门用于杀死宽叶草的特殊除草剂。庄稼转基因后,这些特殊除草 剂就能施放在田地里,结果在杀死一些宽叶草的同时破坏了杂草 的物种平衡,还改变了许多杂草的根本物种。一直习惯于原来杂 草的蜜蜂和蝴蝶突然面临改变后的杂草,有些‘不知所措’,同 时也‘大失胃口’,最终导致它们的大量消亡。

④科学家指出,这种破坏效应会通过食物链影响到处于食物 链更高层次的动物,如麻雀、灰雀等,还可能沿食物链而上,危 及到更多动物甚至人类。

⑤现在走进超市,随便拿起一瓶食用油,大多数瓶子上都会 注明‘原料为转基因大豆’;再拎起一瓶牛奶,可能上面也标着 "原 料 为 转 基 因 牛 奶 "。 生 活 中 的 我 们 天 天 都 在 跟 转 基 因 打 交 道 , 使得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对转基因食品的健康性一查再查。尽 管转基因技术的拥护者大力高唱转基因食品有多么好,但人们的态度仍然是怀疑与茫然。

⑥ 英 国 曾 有 研 究 指 出 , 转 基 因 技 术 可 能 导 致 不 可 预 测 的 食 物营养结构改变,从而危害人类健康;也有研究指出,新一代的转 基因食品会使人体产生过敏现象,从而‘加害’使用该产品的人 群;还有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自身能制造杀虫毒素,可能伤害其 他生物,或通过食物链威胁家畜与人类健康。

⑦ 尽 管 如 此 , 转 基 因 产 品 还 是 ‘ 大 摇 大 摆 ’ 地 摆 在 了 各 大 超 市的货架上,其中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些研究能够表明的都是可 能造成的危害,真正的结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有待确 认。

1.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转基因技术可能产生哪些危害?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 甲 】 十 年 春 , 齐 师 伐 我 , 公 将 战 。 曹 刿 请 见 。 其 乡 人 曰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 人 。"对曰 :"小 惠未 徧 ,民 弗 从也 。"公 曰: "牺 牲玉 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 曰 :"小大 之狱 , 虽不 能察 ,必 以 情。 "对 曰: "忠之 属 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 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 也 。 一 鼓 作 气 , 再 而 衰 , 三 而 竭 。 彼 竭 我 盈 , 故 克 之 。 夫 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夏后伯启与有扈 ① 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 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 ② ,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 德薄而教 ③ 不善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④ , 钟鼓不修 ⑤ ,子女不饬 ⑥ ,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 氏服。

故 欲 胜 人 者 , 必 先 自 胜 ; 欲 论 人 者 , 必 先 自 论 ; 欲 知 人 者 , 必先自知。

【注释】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②浅:狭、窄小 。 ③ 教 : 教 化 。 ④ 张 : 乐 器 上 弦 。 ⑤ 修 : 设 置 。 ⑥ 饬 : 谨慎、恭敬。⑦使:任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 肉食者谋之,又何 焉?

(2) 小惠未 ,民弗从也。

(3) 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4) 期   年   而有扈氏服。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 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 到哪些?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    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 李清照《武陵春》 )

(2)    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3) 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 ( 温庭筠《商山早行》 )

(4)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 )

(5)    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 陆游《卜算子 · 咏梅》 )

(6) 念天地之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__。 ( 陈子昂《登幽州台 歌》 )

(7) 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 讲信修睦 。 ( 《大道之行 也》 )

(8) 中华诗文,源远流长,漫步其间,含英咀华,一次洗 礼,一次收获: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坚贞不渝;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慷慨悲壮;陆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 国情怀……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      )

A. "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 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

B. 小说按照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及小小说。

C. " 每个周末,她都来到红树林公园,或者激情澎湃地朗诵诗 词,或者若有所思地眺望大海。"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D. 《谈读书》的作者是弗朗西斯 · 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②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③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④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⑤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⑥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 ⑤⑥④①③②    B. ⑤①③⑥④②    C. ①③②⑤④⑥    D. ③②⑤①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