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独其子:______

(2)货其弃于地也:______

(3)屋舍俨然______

(4)阡陌交通______

(5)如外人: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1)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甲】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的《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两句,【乙】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

4.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1.(1)以……为子(2)憎恨(3)整齐的样子(4)交错相通(5)全、都 2.(1)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3.(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示例一: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或:“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示例二: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解析】甲文选自:《礼记》 作者:戴圣 年代:西汉 乙文选自:《 陶渊明集 》 作者:陶渊明 年代:东晋 甲文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乙文译文: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俨然:整齐的样子。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与:通“举”,推举,选举。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本题注意书写时要认真仔细,答题时不能出现错别字。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人不独其亲:______

(2)盗窃乱贼而不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本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4.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知困,然后能自也:______

(2)教学相也: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本文开头运用______手法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再从____________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______”的观点,最后又引用“学学半”来深化强调论点。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合肥市“牵手文明,共建和谐”文明礼仪传递活动全面启动。学校是传播文明礼仪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名中学生,有义务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请用简略的语言叙写一则你所搜集的文明礼仪历史故事。

(2)为了发挥班级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的作用,班委会决定开展一次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这次班会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话作为开场白。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是东汉经学家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B. 《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短文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C. 《虽有嘉肴》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D. 《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有至道

(2)教然后知

(3)矜、寡、、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