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想象是发散思维的重要形式,是指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还指设想,在心...

想象是发散思维的重要形式,是指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还指设想,在心理学上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说写者可运用想象来拓宽题材,深化意蕴。一般有象形想象(抽象—具象)、象征想象(具象—抽象)、类比想象(具象—具象)、推测想象(已知—未知)。想象必须在打破经验秩序的同时来把握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特别要符合情感、事理逻辑(虽出乎意料却合乎情理),例如童话、故事、科幻小说等文体中会大量运用想象。想象属于形象思维,讲究思维的多向与拓展,在丰富文章内涵方面相当重要。

请你想象“冰塔林”的奇异景色,并将其描述出来。

 

【片段示例】 “冰塔林”是一种罕见的珍稀的景观。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有的如搔首弄姿的猿猴,有的像小巧可爱的白狐,有的似凝神远眺的牦牛…… 【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片段练习,可以选择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从不同角度展现景物的特点,合理地展开想象,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描写更加生动,文章更具感染力。运用寄情于物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要注意描写和心情相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地下水位16年来首回升

16年来,北京市地下水位首次出现回升。全市885个地下水位监测点数据显示,7月31日,北京市下水埋深为26.55米,较6月30日26.7米回升了5厘米,地下水储量增加了8000多万立方米,这是1999年以来地下水位首次回升。地下水埋深指的是潜水的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面的距离。如图1所示,虚线为潜水面,A即为潜水的埋藏深度,而H是潜水含水层的厚度。

图1潜水含水层示意图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北京市人口骤增,2014年常住人口达到2100余万人,是1999年的近两倍,用水压力随之增加。同时,1999年起,北京市连续多年干旱,自然降水不足。

为使供需平衡,多年来,北京不得不超采地下水(见表1)。“超采”,是指地下水开采量大于补给量,从1999年起北京年均超采地下水5亿立方米左右,形成大面积超采区。长期超采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地面下降。1980年,北京市地下水埋深为6.7米,1998年降至11.88米,18年下降了5米。从1999年开始大幅下降,到去年降至近26米。连续15年,平均一年下降近一米。

表1北京地下水开采情况

采水自备井位置

自备井数量(眼)

供水量(立方米)

城镇自备井

13000

4.6亿

域六区自备井

6550

2.25亿

 

去年12月,每天约有200万立方米的南来江水通过自来水厂送入千家万户,占北京市市政供水的60%左右。截至8月底,南水进京已达5亿立方米,今年用量将达到8.18亿立方米。预计明年可以达到10.5亿立方米。地下水位在用水量最大的7月份实现回升,最大的功臣还南水北调。

北京地下水位上升还可能和超采地下水下降有关。据了解,截至7月底,朝阳、丰台等地区共关停84眼自备井,每天置换地下水量达3.3万立方米。随着南水用量增大,怀柔、平谷、昌平等应急水源地也将逐渐减少开采量。当然,开源节流才是控制用水总量的重要手段。例如,北京已在全市修建了1000余处集雨工程,通过集纳雨水的方式回补地下水,扩大再生水的使用比例。

(摘自2015年9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链接)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水资源短缺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东线工程位于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至华北地区。中线工程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的20多座大中城市;西线工程在青藏高原上,由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补水,西线工程还没有开工建设。

图2南水北调工程路线图

1.如果把“北京市地下水埋深为26.55米”这一句中的“26.55米”标注在图1上,那应该标注在哪里?(    )

A. A处    B. D处    C. H处

2.根据表1及相关文字,下边哪一项说法不恰当?(    )

A. 城六区自备井数量比城镇少,因而城六区地下水开采量少。

B. 城镇和城六区自备井总量很多,表明北京地下水超采严重。

C. 从自备井分布位置与数量看,北京已形成大面积超采局面。

D. 从自备井数量与布局看,北京地下水开采需求将越来越大。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改为括号内的词语,哪一句改变了原意?(    )

A. 多年来,北京不得不(只能够)超采地下水。

B. 从1999年开始大幅(急剧)下降,到去年降至近26米。

C. 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造成)地面下降。

D. 连续15年,平均一年下降近(接近)一米。

4.从图2看,流入北京市的南水主要走的是哪一条调水线?它的起点是哪里?

5.北京严重超采地下水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北京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又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记叙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请理清文章的脉络。

2.本文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我校某班开展了“走进长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撷取瑰丽的长江文明,谱写长江新的篇章。请你参与并解决问题。

【探寻长江的文明】

(1)请你举出一个长江流域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

(2)请你写出一个发生在长江流域古战场的著名战役。

【走进长江的文化】

(3)写出有关长江的古诗词或民谣。(连续的两句)

(4)长江三峡众多的旅游文化景点,沉淀着厚重而博大的中华文化。请参照下列示例写出两个你最喜欢的旅游文化景点。

示例:亦真亦幻的丰都鬼城

【展望长江的未来】

(5)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 黄河流失比是1∶1,而长江是3∶1,侵蚀大于流失。如果说长江流域也像黄河流域那样侵蚀一吨往长江流失一吨,那长江早就比黄河还要黄河了。

材料二 2000年《长江片水资源公报》显示,长江流域工业、生活废污水排放量为233.9亿吨,比上年增加27亿吨,劣于Ⅲ类水标准。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26%,比1999年增加5%。

材料三 长江第一份整体“体检”报告——《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显示:目前长江总体基本健康,局部不健康,近年来一直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报告在标题中将“保护”放在“发展”之前,强调对长江的保护,以扭转过去若干年整个社会在长江开发利用与保护治理关系上的旧有观念。

材料四 来自各界的呼声一直未断。在“保护长江万里行”之后两年,两个出于不同目的的专家组在2006年对长江进行考察后,形成了一个呼吁改善长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小高潮。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时的所见所感。

B. 到长江源头探险是十分困难的,作者就曾摔倒在冰河上,摔断了尾椎骨。

C. 文中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

D. 在冰塔林的砾石滩上,作者找到了贝壳、植物的化石。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虔诚而愚蠢——各拉丹冬是男性神,据说这方圣地并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一番。

B. 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

C. 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D.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