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群雁夜必择栖,恐人弋也。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熟其故,巧设诡计,以中雁奴。爇②火照之,雁奴戛然鸣,乡人遽沉其火。群雁惊起,视之,无物也,复就栖焉。如是者四三,群雁以奴绐③己也,共啄之,又就栖然。未几,乡人执火前,雁奴畏众啄不敢鸣。雁群方寐,一网无遗者。

(《宋文宪公全集》)

【注释】①瞑,通“眠”。②爇(ruò):点燃,焚烧。③绐(dài):欺骗,欺哄。

1.解释下列斜体的字词。

(1)流逆上_______

(2)如是再_______

(3)为伺察_______

(4)乡人熟其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2)雁群方寐,一网无遗者。

3.【甲】【乙】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

 

1.(1)逆水而行(2)冲刷(3)代词,指群雁(4)原因 2.(1)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错误;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错误吗?(2)人们在雁群刚刚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一网撒下去,没一个跑掉的。 3.【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怨报德的现象。 【解析】【甲】译文 一个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所有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大概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激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 有一种鸟,名叫雁奴,是雁里面个头最小的,然而天性尤其机警。雁群在夜晚总会选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睡觉,主要是怕人去逮它或用箭射它。每到雁群睡的时候,唯独雁奴不睡,为雁群站岗放哨。只要周围有一点人类的响动,它一定第一个鸣叫,雁群就互相叫唤逃走。 后来乡里的人了解了原因,设计了巧妙的诡计,让雁奴中招。点燃火把照明,雁奴最先警觉而鸣叫,人们立刻灭掉火。雁群惊醒不见有什么动静,就又栖息睡觉。如此反复三四次,雁群就认为雁奴欺骗他们,一起啄击它,又栖息睡觉。过了一会儿,人们又点火,雁奴害怕雁群再啄击它,不敢鸣叫报警了。人们在雁群刚刚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一网撒下去,没一个跑掉的。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注意词语:溯,逆水而行。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注意(1)句“颠:通“癫”,疯狂”;(2)句“方,刚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释】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③钓舟:指行舟。

1.诗歌第一、二句历来受人称赞,请任选角度赏析。

2.本诗是如何借助柳写情的?请结合诗的后两句说明。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5月18日,中宣部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回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历史回顾)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2)(读书启智)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栏目二:         

设计意图:         

(3)(爱上阅读)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说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语段A.根据《智取生辰纲》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教人死心塌地。次后,________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

(1)上文中“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的人是谁?白胜的绰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相关情节,举出一个能体现他做事小心谨慎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B.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得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

(1)上面语段中,自称“洒家”的人是谁?被他称作“兄弟”的又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面的语段,请你说说这位自称“洒家”的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育才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

B. 周有光早年专攻经济,近50岁转行,参加制定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C. 由于常年居住在高层建筑中,封闭孤独,使老人的身心健康和儿童的智力发育受到限制。

D. 能否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上的信息资源可以说包罗万象,既让人大开眼界,又令人眼花缭乱

B. 人类在掌握了大自然的规律以后,就可以将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了。

C.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 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呈现了工人师傅对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