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 “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 “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2.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排场?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笔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C 2.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次众多、气氛热闹的打猎排场.虽鬓已微霜却大志勃勃、威武豪迈、欲保家卫国、交战沙场、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 3.引用典故和比喻的修辞.抒发了作渴望再度得到朝廷重用,报效国家的爱国感情.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词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词,逐句进行分析。C项理解不正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说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郎赦免魏尚的罪呢?词人以冯唐自比,希望自己能够像冯唐赦免魏尚那样得到朝廷的重用,并非“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记叙词中的场景,抓住词中的主要事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场景。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本题同时考查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本词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次众多、气氛热闹的打猎排场,虽鬓已微霜却威武豪迈、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 3.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本词引用典故和比喻的修辞,表达了作者望再度得到朝廷重用,报效国家的爱国感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歌里唱道:“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其实,不同的路就是不同的人生,有的路通向庸俗,有的路通向高尚,有的路通向平凡,有的路通向辉煌。想要走好人生之路,需要你的勇气,需要你的智慧,需要你的实干,需要你的创新,需要你把握机遇……怎样走好人生之路,彰显个性,实现价值?答案就像歌中唱到的那样一“路在脚下”。

请以“路在脚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天下缟素                    子敬素好琴

B. 秦王色挠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 此庸夫之怒也                夫战,勇气也

D.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徒以有先生也

2.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B. 拔山倒树而来

C. 潭西南而望    D. 为坛而盟

3.用“/”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寡 人 以 五 百 里 之 地 易 安 陵

(2)夫 专 诸 之 刺 王 僚 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

(1)弗敢易______             (2)以头抢地耳__________

(3)皆布衣之士也______       (4)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

5.翻译句子。

(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秦王?对于塑造唐雎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已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已,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请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

2.孔乙已和范进都是热衷功名的读书人。二人境况不同,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酒店的人对孔乙已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邻居对范进中举后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乙己被摧残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甲段文字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表明作者对孔乙已的态度是____________乙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

5.“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一句,除了交代时节气候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6.选文中几次写酒店的人对孔乙己“笑”,这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夕贬潮阳路八千。

(2)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4)生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

(5)______  ,再而衰 ,三而竭。 

(6)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

(7)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__________

(8)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坚忍是达到成功的阶梯。春蚕忍受着茧的束缚,把纷飞的梦想留给明天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