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无微不至”也是种伤害 闻锦玉 ①有这么一个故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无微不至”也是种伤害

闻锦玉

①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天鹅湖的一个小岛上。它们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岛上住着老渔夫和他的妻子,见到这群天外来客,非常高兴,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精心喂养天鹅。

②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获取食物,老夫妇就敞开茅屋让它们在屋子里取暖并给它们喂食,直到第二年春天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终于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可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期间饿死了。

③故事中渔夫夫妇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天鹅百般呵护,管吃管住,而且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奉献着爱心,人们不禁要感叹了:“多好的一对夫妇,多么幸运的天鹅!”然而,天鹅悲惨的结局又告诉我们,正是渔夫夫妇这种过分的爱,使天鹅沉溺在悠闲安逸的生活中,养成了惰性,丧失了生活的本能和生存的基础,无法再适应环境,最终被变化了的环境所吞没!

④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一辈子都在为子女营造舒适安逸的爱之窝啊!孩子小时,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要星星不敢给月亮,不让孩子干一点点家务活、吃一点点苦、受一点点累,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老爷生活;孩子大了,又要忙着给他们谋个旱涝保收日不晒雨不淋的好职业,还想着要给他们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哪怕自己为此吃尽苦受尽累也心甘情愿……

⑤这就是典型的“渔夫夫妇”式的父母和他们博大无私的爱!然而,想想天鹅的结局,我们还能对这爱肃然起敬吗?其实,这种“无微不至”的爱,这种一味营造舒适安逸的爱,恰是人生的“陷阱”。

⑥陷入此“阱”的人,除了依赖和惰性,他们一无所有。一旦生活中出现“湖面封冻”,他们的结局绝不会比天鹅好到哪里去。人们固然需要爱,但是,当这爱变异为一种安乐的馈赠、一种包办一切的呵护时,它就不再是爱,而成了一把能置人于死地的温柔的刀子!

1.请从原文中找出一句话,对文题“‘无微不至’也是种伤害”作出最贴切的解释。

2.文章开头讲述渔夫夫妇呵护天鹅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以下两则材料,哪一则可以很好地证明本文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有人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凡事小心,事必躬亲,忽略了对人才的培养,致使三国后期蜀国人才凋零,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尴尬情况。

材料二:战国时期,孟母为了儿子的成才,先是把家从墓园旁边迁到市集附近,又从市集迁到学宫附近,孟子终于成为一代大儒。

 

1.当这爱变异为一种安乐的馈赠、一种包办一切的呵护时,它就不再是爱,而成了一把能置人于死地的温柔的刀子! 2.引出下文“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一辈子都在为子女营造舒适安逸的爱之窝啊”的议论,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过分的爱也是一种伤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材料一能够证明。材料一既提及了诸葛亮的事无巨细,就相当于是“无微不至的爱”,又指出了这样做的危害——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与本文观点吻合;材料二虽然也表明了孟母为儿子的成才花费了很多心思,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孟子成了一代大儒,这与本文的观点恰恰相反,所以不能证明观点。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文中最后一句话“当这爱变异为一种安乐的馈赠、一种包办一切的呵护时,它就不再是爱,而成了一把能置人于死地的温柔的刀子!”是对题目的具体解释。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开头讲故事或引名言作用的理解。开头段落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论点后分论点。表述格式一般为: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同时作为(事实或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吸引读者,增强文章趣味性。开头讲述渔夫夫妇呵护天鹅的故事引出下论题,并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学生补充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明确文章的论点,然后分析给出的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材料一写诸葛亮的事无巨细是“无微不至的爱”,指出了这样做的危害——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与本文观点吻合;材料二虽然也表明了孟母为儿子的成才花费了很多心思,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孟子成了一代大儒,这与本文的观点恰恰相反,所以不能证明观点。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气味语言

①一位昆虫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一头新羽化的天蚕雌蛾,装进一只用纱布缝制的口袋里,然后在桌上放一夜。翌日清晨发现竟有四十多万头同种雄蛾闯进这间房子,将那头雌蛾团团围住。天蚕雌蛾既无声音语言,又无色彩和运动语言,它是靠什么和雄蛾取得联系的呢?

②原来,许多昆虫都是靠释放一种有特殊气味的微量物质进行通信联系的。这种微量物质称之为传信素。目前,人们已查明一百多种昆虫传信素的化学结构,并根据这些气味语言物质的作用进行了分类:有借以吸引同种异性个体的性引诱剂,通知同种个体对劲敌采取防御和进攻措施的警戒激素,帮助同类寻找食物如蚂蚁或在迁居时指明道路的示踪激素,以及维持群居昆虫间的正常秩序的行为调节剂等。

③人们发现,运用气味语言的绝非昆虫一家,鱼和某些兽类也有这种本领。有些雄兽(如许多鹿和羚羊)在生殖季节,能用特殊的气味物质进行“圈地”,借以警告它的同伙:有我在此,你须回避。

④各种传信素的发现、分离和人工合成,不仅为我们揭示动物行为的秘密,也为进而控制、改造生物开辟了诱人的前景。据报道,最近已研制成功一种香味浓郁的“假激素”,蚊子、蛾子和小甲虫等害虫闻到之后,便会大倒胃口,停止吃食和排泄,中断发育周期,并不再繁殖后代了。一旦这些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人们对于使用农药的后顾之忧,也就可以彻底解除了。

(节选自肖柯《千奇百怪的动物语言》)

1.结合文章内容,为“传信素”下定义。

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装在纱布口袋的天蚕雌蛾是靠气味语言吸引雄蛾的。

B. 人们已经查明了所有昆虫的传信素的化学结构,并且把它们进行了分类。

C. 昆虫、鱼和某些兽类能用特殊的气味物质进行“圈地”,借以警告它的同类。

D. “假激素”的研究成功,已经解决了人们使用农药的后顾之忧。

3.选文②③④段的顺序能不能进行调换?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羽冲偶得兵书

纪昀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干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隐。次日伺之,复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注释】①干:求见。②歘():火光一现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有土寇________

此六字________

教昀曰________

④不旧谱________

2.下列与例句“次日伺之,复然”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禽兽变诈几何哉(《狼》)    B. 跪而拾以归(《赵普》)

C. 吾欲南海(《为学》)    D. 何陋有(《陋室铭》)

3.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自 谓 可 使 千 里 成 沃 壤。(标在动宾之间)

(2)国 医 不 泥 古 方。(标在主谓之间)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5.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注释】①凭阑人:曲牌名。金陵道中:曲题。②倦鸟:倦于飞行的归鸟。③扑头:迎面扑上来。④鬓华:两鬓的白发。

1.从情感角度看,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和下列哪句诗中描写的人物形象相似(    )

A.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B.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C.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D.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赏析诗句“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的妙处。

3.阅读全诗,说说这首小令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近日,你班正在开展“狼”专题语文实践活动,请你根据这次活动中获得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同学在网上搜到了一幅漫画,见下图。

材料二: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7日电  一度在新疆牧场销声匿迹的野狼,近几年数量猛增且成群出没,袭击牲畜,滋扰牧区。自今年元月仅1个月的时间,在新疆北塔山牧场就有400多头(只)牲畜死于野狼之口。野生动物保护与牧民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让该场党委和牧民们束手无策。

材料三: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存。

(毕淑敏《母狼的智慧》)

材料四: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1)阅读上述四则材料,你觉得狼除了“聪明机灵”之外,还有哪些特征?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材料二”拟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觉得保护野狼与维护牧民利益两者之间孰轻孰重,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1)“兄弟”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最令人动情的一个词,请结合下列文本内容分别指出(甲)(乙)指代的人物名字。

①(甲)闻得此言,叩头上告道:“哥啊,分明要瞒着你,请你去的,不期你这等样灵。饶我打,放我起来说罢。”行者道:“也罢,起来说。”众猴撒开手,那呆子跳得起来,两边乱张。

②“你凭什么打我弟弟(乙)?”普罗霍尔想挣开肩膀,但是阿尔焦姆已经狠狠一拳,把他打翻在地;他想爬起来,紧接着又是一拳,比头一拳更厉害,把他钉在地板上,他再也起不来了。

(甲)          (乙)     

(2)张华同学抄录《西游记》第十八回的回目时,抄了个上句“观音院唐僧脱难”,遗漏了下句,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找出该回目的下句。

A.八卦炉中逃大圣    B.悟空计盗紫金铃    C.圣僧恨逐美猴王    D.高老庄行者降魔

(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小王子》这部作品,作者以小王子孩子式的眼光,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也表达出作者对真善美的讴歌。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原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原型写成的一部小说。

C.猪八戒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其中,三借芭蕉扇、大闹天宫、大战流沙河这些情节中,猪八戒都是孙悟空的得力帮手。

D.《西游记》这部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