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苹苹:草木茂盛。③杨花:喻身世飘零。④④杜鹃:喻故国之思。

1.“杜鹃”常被用作凄凉哀伤的象征,在古诗词中有多种称呼,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杜鹃”被称为“             ”。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做简要分析。

 

1.子规 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一一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文化常识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根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可知“杜鹃”被称为“子规”。 2.本题是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考查。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理解诗词内容,结合关键词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寂寞亭基”“一川晚照”“听杜鹃”中可看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孤独和惆怅,所以“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这只是表面上的。并且结合诗人的“南宋遗民”的身份,更可见诗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比较阅读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敢轻吾射 / 能辨我是雄雌    B. 微颔之 / 当涉猎

C. 睨之,久而不/ 旦辞爷娘    D. 但手熟/ 安敢轻吾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汝先人志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5.读完两文,你认为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萨拉的夏天

(美)朱利·布罗森·卡瓦奇

车子在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波浪轻轻拍打着湖岸,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到来。“就是这里了,萨拉。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

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爸爸领着她经过一个狭窄的、弯曲的楼梯,上到一个四面都是玻璃窗户的小屋。萨拉把手放在玻璃上,紧张地看着下面的湖。她数了一下,至少有20艘渔船在湖面上,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

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千万不能碰这盏灯。”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示。”

萨拉看着太阳慢慢沉入了湖里,湖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当她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的时候,她转过身说:“爸爸,点灯!”爸爸擦亮了火柴,当火柴点燃灯芯的一瞬间,整间屋子顿时亮如白昼。微弱的灯光经过放大镜瞬间变得巨大,透过窗户,向漆黑的水面蔓延。

萨拉认为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

一天早上醒来时,萨拉发现天阴沉沉的。那天,爸爸一整天都呆在悬崖上,一直盯着湖面上的那些渔船。“爸爸,你为什么不到屋里暖和暖和?”“我不喜欢这种天气。等所有渔船上岸后,我再休息。”爸爸答道。

下午,湖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雨点落在萨拉的额头上。波浪变得更高时,渔船相继回到了避风港。

突然,爸爸叫了起来。他跑到灯塔脚下,迅速解开救生艇的绳子。这时,远处响起了轰隆隆的雷鸣。萨拉焦急地问:“出什么事了?”“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爸爸说道。“但是,爸爸,你不能出去。暴风雨就要来了!”萨拉大喊。“我会没事的,萨拉。你在屋里等我。”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上去,开始划动双桨,朝湖的深处迅速划去。

萨拉恐惧极了。她跑上灯塔,通过望远镜,看到那艘渔船正在波涛中挣扎。爸爸的救生艇快要靠近它了,但巨大的波浪又把它们分开了。

萨拉的心在颤栗。暴风雨在屋外怒吼,而且天空很快暗下来了。萨拉几乎无法看到爸爸的救生艇以及那艘渔船了。

萨拉大惊,她意识到太阳已经完全躲到到雷雨云后面去了。爸爸不在家,无法亲自点灯。她紧张地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现在,萨拉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了。爸爸在哪里?如果他的救生艇翻了怎么办?如果他无法游回岸边怎么办?如果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

萨拉抓起火柴。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

接近黎明时,雷声停止了,雨也停了,灯火还在燃烧。

萨拉走下灯塔,来到湖边,爬上爸爸观察渔船的那个悬崖。

突然,远处的两个黑点引起了她的注意。是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

一个小时后,爸爸和那位渔民回到了岸边。萨拉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点亮了灯,我想你也许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很高兴你点亮了灯,萨拉。我们整晚都跟着它。”

“爸爸,你还好吧?”

“没事。暴风雨把我们吹到了对岸,但我们最终回来了。”顿了顿,爸爸又说:“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冷,萨拉的身体在轻轻发抖。爸爸把外套披在她的肩上,笑道:“我想我再也不需要向上级申请一个助手了!”

萨拉裹紧爸爸的外套,心里充满了自豪。

1.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萨拉的角度补全情节。

跟随爸爸来到北风灯塔安家(开端)→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高潮)→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赞许(结局)

2.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1)她紧张地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2)萨拉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4.萨拉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爸爸为什么认为萨拉能做自己的助手了?请分点作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201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 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

C. 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是略写。

D. 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颗小白杨。

2.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1)《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_ 。他买的第二辆车因_______ 而被卖掉。

(2)下面文字中“A”处原是“她”的名字,请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并联系《骆驼祥子》的相关情节,谈谈这个人的死对祥子产生的影响。

只要见了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她不仅是朋友,她将把她的一生交给他,两个地狱中的人将要抹去泪珠而含着笑携手前进。曹先生的话能感动他,   A   不用说话就能感动他。他对曹先生说了真实的话,他将要对    A  说些更知心的话,跟谁也不能说的话都可以对她说。 

(老舍《骆驼祥子》)

A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解释加点的词语。

(1)即刮目相待________         (2)赏赐百千________

(3)尔敢轻吾射________         (4)康肃笑而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