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我的幼年 张充和 ①四岁时,外面来的客人们问我说:“你是谁生的?”我总是答一声:...

我的幼年  张充和

①四岁时,外面来的客人们问我说:“你是谁生的?”我总是答一声:“祖母。”他们总是大笑一阵,我只是莫名其妙地望着他们,心里说:“这有什么好笑的?难道你们不是祖母生的,还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我一直不晓得祖母而外还有什么更亲的人。

②在花园里,我站在祖母面前,没有祖母的手杖高,祖母采了四朵月月红戴在我的四条短短的发辫上,因为花园里没有镜子,我只得向地上看我的影子,只见每个牛角似的发辫上面添了一朵花的影子,我欢喜得直跳起来。

③我跑到深草处寻找野花和奇异的草,祖母对我说:“孩子,丛草处,多毒虫,不要去!快来!你乖,来!我替你比比,看到我手杖哪里了?”我跑了去,祖母替我比一比,然后叫我拾一块碎碗来,在手杖上刻了一道痕,又对我说:“今年这样高,明年就有这样高,后年就和手杖平了。”我开心极了,一心就想长到祖母的手杖高。

④书房窗外有两棵梧桐树,那样高。秋深了,梧桐子不时落下来。我在读《孟子》:“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王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虽有此,不乐也。’先生,我要小便去。”先生允许了,我便一溜烟地跑了出去。满院的梧桐子,我拾了许多,袋袋里满了,又装些在套裤筒里,在外面打了一个转,又回到书房里去,先生被我瞒过去了。

⑤晚上总是我先睡,祖母看着佣人替我脱衣,有时也亲自动手。这一天也是这样,脱到套裤时“哗啦啦”一阵响,桐子都落了下来。我心里有点着慌,怕祖母责备,哪知她还笑了一声说:“生的吃不得,明天我叫他们拾些来炒熟给你吃,以后不要拾了。”啊!祖母,你哪知我骗了先生呢!

⑥葡萄架下有一张方桌,我坐在祖母怀里,手伸在几本书上,让一个戴宽边眼镜的医生诊脉。佣人拿了电报来,祖母一看电报就老泪横流了。医生去了,祖母把我的一条红花夹裤翻了过来,里子是白色的花布。祖母又把我搂在怀里,眼泪不住地流着。她用颤抖的声音对我说:“乖乖,你从此就要做个没有母亲的孩子了……你要好好地听我的话,你母亲是个好媳妇……以后……再也没有她……她了!”我这才晓得我另外还有个母亲,但是在我晓得有母亲时,母亲已经死了,我看见祖母哭得那么厉害,我也跟着哭了,祖母又拍着我说:“孩子,乖乖,不要哭,你不是说你是我生的吗?你是我的孩子,我爱你!你不要哭了。”

⑦现在我已长得比祖母的手杖高出一尺多了。祖母墓上的草,我以为一定是不会有毒虫的。假使现在要有人问我:“你是谁生的?”我还是说:“祖母。”不过,我明白了还有一个人,也是生我的,叫做“母亲”,因为她们都是爱我的。

⑧我似乎时常听见祖母高声说:“孩子,丛草处,多毒虫,不要去!”

1.文章写了幼年时期的“我”与祖母之间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2.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它们都表达了什么意思,表达的语气又有什么不同。

原句:孩子,丛草处,多毒虫,不要去!

改句:孩子,不要到丛草里去,毒虫多!

3.阅读第⑤段,简要分析画线句中“啊”和“呢”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怎样的心理。啊!祖母,你哪知我骗了先生呢!

4.第⑥段中祖母为什么哭得那么厉害?又为什么对我说“你不要哭了”?

5.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如果有人问我你是谁生的,我的回答是‘祖母’”,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从行文结构看,这样写又有什么作用?

 

1.①祖母帮我戴月月红花;②祖母帮我和她的手杖比高;③祖母提醒我不要到草丛深处去;④祖母答应给我炒梧桐子吃;⑤祖母告诉我母亲去世的事情。 2.两个句子意思都是祖母阻止我去丛草里。原句语气更多的是提醒和劝阻,改句语气更多的是制止和命令。 3.对祖母没有责备我还要给还要给我炒梧桐子吃的感激,小骗术没有被拆穿的侥幸和得意。 4.祖母哭的厉害是因为她失去了儿媳妇心里悲痛,又怜惜“我”这么小便没了母亲;祖母让我不要哭,是因为她心痛“我”,怕“我”小小年纪把自己哭坏了,她是在强打精神安慰“我”,给予“我”精神上的支撑。 5.开头表现了幼时“我”对祖母的依赖,结尾表现了长大后“我”对祖母深深的怀念之情。用反复的手法,首尾呼应,强调了“我”与祖母之间无比亲近的关系。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文章写了幼年时期的‘我’与祖母之间的哪几件事情”,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祖母帮我戴月月红花(第②段);祖母帮我和她的手杖比高(第③段);祖母提醒我不要到草丛深处去(第③段);祖母答应给我炒梧桐子吃(第④⑤段);祖母告诉我母亲去世的事情(第⑥段)等角度进行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鲁人刘仁嗜弈①,然不精。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②焉。竟③局,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胜者熟视之,曰:“善”。甫④下子,刘占势,诩诩然⑤以为必胜。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曰:“汝不闻,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观者哂⑥之。

【注释】①弈:下棋。②滞:停留。③竟:结束。④甫:刚刚。⑤诩诩(xǔxǔ)然:夸耀的样子。⑥哂(shěn):讥笑。

1.翻译划线句子。

①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焉

汝不闻,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2.短文对鲁人刘仁棋艺的评价是“嗜弈,然不精”,你从哪里能够看出刘仁的“嗜弈”和“不精”?

3.棋品如人品。生活中我们常会通过下棋一类的小事,感知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在与“胜者”对弈的过程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仁?

 

查看答案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面哪一个加点词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相同?(    )

A. 蒙辞军中多务

B. 公亦此自矜

C. 钱覆其口

D. 杓酌油沥之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祥子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__。他买的第二辆车因_________而被卖掉。

(2)祥子前后有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句子语意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当时的各国首都中,重庆成为最早、最久、最多的远程轰炸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直到2001年9月11日国际恐怖组织对美国纽约世贸大厦的劫机轰炸等“空中屠杀”,在战史上它们都与“重庆大轰炸”保持着逻辑继续关系

②成为将整座城市作为人质和对象的毁灭性恐怖轰炸的开端

③而重庆以其特有的天地山河结构和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迭被磨难,历经轰炸、屡遭危迫而固若金汤、巍然耸峙,可谓自然浑成、天佑中华

④成为取消了前线与后方、交战人员与普通民众之间界线的“无区别轰炸”的滥觞

⑤这个开端,清晰地通向德军轰炸伦敦、英军轰炸柏林、美军轰炸广岛和长琦,以及战后各次战争中同类手段和同类性质的远程战略轰炸

A. ④②⑤①③    B. ④②③①⑤    C. ②④③①⑤    D. ②④⑤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