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①,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①,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①促织:俗称蟋蟀

1.赏析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①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②深夜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挑弄蟋蟀,这欢快有趣的举动反衬诗人的凄苦之感(形成鲜明对比)。③表现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感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可以从内容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还要写出表达的情感。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2.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感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行走在浮浮沉沉的人生岁月中,有些人陪伴在我们身边,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他(她)或许是你的父母、亲人,或许是你的师长、朋友……他(她)给予你生命的温暖,或赐予你前行的力量……他们是上天恩赐于我们生命的一份贵重厚礼。

请以“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 

(2)字迹工整、书面整洁;

(3)不得抄袭、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相关的信息。

 

查看答案

课内阅读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上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2.老王送的鸡蛋真的“多得数不完”吗?含义是什么?

3.概括文中作者的善良体现在哪里?

4.作者已经帮助老王不少了,为什么还会感到“愧怍”?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②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请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与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任选一首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B. 往事   见:了解

C. 及鲁肃寻阳       过:经过    D. 当涉猎  但:但是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的是(     )

A. 蒙辞军中多务   徐杓酌油沥之    B. 结友别      睨之久不去

C. 但微颔      康肃笑而遣    D. 发矢十中八九    以钱覆

3.对上面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写孙权的善于劝学和吕蒙的惊人长进。采用对话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B. 本文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C.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一句的译文是:士别三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晓(这件)事情太晚了啊!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的译文是: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查看答案

下面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B.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D.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