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两部...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两部截然不同的兵法著作。

B. 王班长虽然其貌不扬,举止拘谨,甚至被几个调皮鬼背地称为“王潇洒”,但是他不仅做事干净利落,而且对于不良行为深恶痛绝,敢作敢为,因此深受全班同学的拥戴。

C. 有些市民对自行车搭人之类的事情是不以为然的,他们认为:这样方便了自己,也没有妨碍别人。

D. 凭借着锲而不舍的精神 ,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了著名的《命运交响曲》。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C项使用有误,不以为然: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与句意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署名    深宵    屏嶂    至死不懈

B. 踱步    怪诞    默契    一泻万丈

C. 碾压    污秽    震竦    情有可原

D. 憋住    塌败    惧惮    历尽心血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痛(zhì)     红(yīn)      小(kǎi)     热泪盈(kuàng)

B. 起(dié)     吩(fù)       育(bǔ)      万丈狂(lán)

C. (fèn)     丰(ráo)      唤(zhào)    大广众(tíng)

D. 问(jí)      荒(pì)       粗(zhuō)    心贯注(qián)

 

查看答案

作文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花儿是泥土的微笑。”在大千世界中,每一个生命,每一种体悟,每一段时光,甚或每一次破茧而出、痛并快乐的经历,都值得我们以微笑迎接,以微笑倾听,以微笑包容,以微笑纪念和珍藏……

请以“以微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书写工整,不少于65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惟长堤一痕

B. 一童子烧酒

C.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 余挐一小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

(2)从武林门而西(______________)

(3)棹小舟入湖(________)

(4)取道……石径塘而(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作者在湖心亭奇遇的叙事中抒发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原文语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 、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2016年第3期,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个孩子对一只蝴蝶关怀的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④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水土流失”“大沙漠”的含义各是什么?

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