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文阅读 端午佳节话菖蒲 ①“菖蒲驱恶迎吉庆”,菖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

说明文阅读

端午佳节话菖蒲

①“菖蒲驱恶迎吉庆”,菖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菖蒲于端午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植物。

②首先来认识一下菖蒲吧。菖蒲是天南星科的多年生水生湿地植物,常生长在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一丛丛叶片从基部繁茂生长,肉穗花序上生着一朵朵黄绿色的小花,看上去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不过仔细观察,线形叶片直立挺拔,如一把长剑,因此菖蒲又叫“蒲剑”或“剑菖蒲”。并且,同艾草一样,菖蒲也是一种芳香植物,它全身都很香,揉碎一片叶子,就能闻到浓郁的香味,以根茎的香气最为强烈。

③现今不太起眼的菖蒲,是先祖们在端午之时必采的植物。古人称菖蒲“叶如剑刀”,既为剑刀,其辟邪的功能便不言而喻,因此“端午佳节,菖蒲作剑,悬以辟邪”,也就是说,只需将蒲叶悬于门厅、床头,利剑的锋刃之下,邪虫毒物自是不敢轻易进屋,古人心中也自然有了象征吉瑞的抚慰。

④除了悬挂辟邪之外,在端午时节古人们还制作菖蒲酒,可以去毒、“避氲气”。或仅以蒲根入酒,或配以雄黄,或饮用,或外敷,或“浑洒床帐间”(《帝京岁时纪胜》),总之各朝各地有着不同的制法和用法。

⑤菖蒲去毒,并不仅仅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因为菖蒲的确具有相关的药用价值。它常

以根茎入药,主要成分是一些挥发油,有芳香化浊、开窍祛痰的功效。它的水浸液对皮肤上的真菌有抑制作用,古时,还有人把菖蒲捣碎用来治疗痈疽、湿疮等。同时,菖蒲根茎捣碎的原液兑水,还可有效驱赶飞虱、蚜虫等虫害。可见菖蒲去毒驱虫确有其用,古人们在端午佳节采摘菖蒲,也是蕴含智慧的选择。

⑥此外,喜欢花卉的朋友都知道“花草四雅”,而菖蒲正是四雅之一。作为古代社会一种流行的文化符号,早在《离骚》中,屈原就赋予了它崇高不屈的品质。如今,菖蒲或许不像古时那么流行,但仍然是文人雅士的心头好,甚至被认为是“雅中之雅”,它的花和叶都是那般低调,简朴而不繁缛,淡泊而不浓烈,正如前人所赞“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

⑦值得提醒的是,中文名字中带“菖蒲”的植物还有不少,其中人们较熟悉的有唐菖蒲和黄菖蒲。唐菖蒲是重要的鲜切花植物,属于“世界四大切花”之一,黄菖蒲又叫黄花鸢尾,是很常见的水生植物,这二者都有着娇艳美丽的花朵,并且都来自鸢尾科,和菖蒲(天南星科)属于完全不同的植物家族,之所以名字中都有“菖蒲”,主要是因为它们和菖蒲有着类似的叶片。而此文中提到的菖蒲既非唐菖蒲,也非黄菖蒲,它被称为菖蒲可要比唐菖蒲和黄菖蒲久远得多。

1.下列不属于菖蒲象征“吉瑞”原因的一项是(     )

A. 菖蒲“叶如剑刀”,既为剑刀,其辟邪的功能便不言而喻。

B. 菖蒲酒可以去毒、“避氲气”,菖蒲汁液兑水可以驱赶虫害。

C. 唐莒蒲是重要的鲜切花植物,属于“世界四大切花”之一。

D. 菖蒲作为古代社会一种流行的文化符号,被赋予了美好的品质。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菖蒲是天南星科的多年生水生湿地植物,属于水洼地的常客。

B. 菖蒲是一种芳香植物,全身都很香,以花叶的香气最为强烈。

C. 菖蒲备受人们青睐,除了它具有去毒辟邪的功用外,还因为它是“花草四雅”之一。

D. 唐菖蒲和黄菖蒲名字中都有“菖蒲”二字,主要是因为它们有着与菖蒲相似的叶片。

3.下列对本文的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了菖蒲的相关知识。

B. 第⑤段加点词“不仅仅”“的确”,充分肯定了菖蒲的药用价值,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C. 第⑦段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菖蒲与唐菖蒲、黄菖蒲分属不同的植物科。

D. 本文介绍菖蒲有关知识时,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4.下面的内容不属于文章介绍的是(     )

A. 端午节悬挂菖蒲习俗的由来    B. 菖蒲的生长习性

C. 菖蒲的外形特征    D. 菖蒲的药用功能

 

1.C 2.B 3.C 4.A 【解析】 1.这是一道信息筛选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C项内容对应第⑦段,主要介绍中文名字带“菖蒲”的植物,它和菖蒲属于完全不同的植物家族,所以并不是象征“吉瑞”的原因。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有误,根茎的香气最为强烈。 3.此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广泛,包含了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多个知识点,需要结合文章内容仔细辨析才能正确作答。C项有误,第⑦段没有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A项有误,本文没有介绍端午节悬挂菖蒲习俗的由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名著回目的出处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义释晁天王

B.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C.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D.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奶奶看到我俩非常高兴,就急忙从炕上下来,拉住我们的手问这问那。

B. 我们要向读者讲述的是一则市委书记将百姓冷暖装在心上的故事。

C. 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D.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查看答案

(18届广西贵港市覃塘区春季期九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生活中,当有人做出完全失去原则、        标准的事情,你的那句“算了,没关系”绝不是一种       ,反而是“傲慢”在作祟,当对方已犯严重的错误,你却把自己       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对方,这只会让一切原则无处容身,让标准失衡。

A. 背离   宽容   凌驾   纵容

B. 背叛   包容   凌驾   纵容

C. 背离   宽容   安放   放纵

D. 背离   包容   凌驾   放纵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biān)鱼    (zèn)害    窸(sū)    遍(jī)群藉

B. (chuō)号    腼(tiǎn)   兀(dì)    油光可(jiàn)

C. (lüè)     (pán)石    (cuō)捻   一(hònɡ)而散

D. (hànɡ)道    (xiàn)菜   (cè)隐    正(jīn)危坐

 

查看答案

作文:

因为疏忽,因为不坚持,生活中,我们有时会丢失一些东西,如丢失钥匙,丢失钱包,丢失学具……甚至丢失我们的原则、自信、人格与尊严;因为努力,因为坚持,我们又会找回这些东西。请你回望自己的学习、生活,按要求作文。

题目:找回__________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③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