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孙权劝学 》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孙 权 劝 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

阅读《孙权劝学 》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孙  权  劝  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始就学  乃:是;鲁肃过寻阳  及:等到

B. 非复吴下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C. 往事  见:了解;事  见:知晓

D. 目相待  刮:擦拭 ;肃拜蒙母  遂:终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

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C.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D.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4.本文和《诫子书》都是劝,请说说劝的内容和方法有何不同。

 

1.C 2.我难道是要你去阅读经书当博士吗?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熟悉一些历史罢了。 3.D 4.《孙权劝学》写孙权劝吕蒙学习,增长见识,采用现身说法(以自己为例)的办法进行劝说;而《诫子书》是诸葛亮劝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采用讲道理的办法来劝说。 【解析】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C项解释正确,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A:乃:于是,就。B: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D:遂:于是,就。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涉猎:粗略地阅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①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②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死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④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⑤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至多两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⑥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1.“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这句话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2.文中画线句子体现了祥子怎样的心情?

3.选出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选文节选自舒庆春《骆驼祥子》,小说描写了一个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作者的关注和同情。

B. 选文是祥子第二次买车,文中的“双寿”指买车和生日。

C. 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表明了有纪念意义,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昭示着他新生活(生命)的开始。

D. 选文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给人一种“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

4.第⑥段中的“希望”是指什么?(用选文中原文回答)“祥子的也非例外”在小说中是指哪一件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叛逆是一柄闪亮的双刃剑》

与尖酸刻薄的班主任明争暗斗了整整一个学年后,我不得不因数学17分的“光辉事迹”被迫留级。母亲生怕我就此失学,急着四处托人,使我终于有了归处。

漫长的假期里,我想了很多很多。每每看到母亲那双暗藏泪光的眼睛,我心里总会掠过一丝莫名的苦楚。我决定一切重新开始,决定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决定走正常孩子的路线,决定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辛劳的母亲。

开学第一天,我被安排到了教室角落的空位上。阳光穿过春日的树叶,斑驳地洒在窗台上,远处,有一群飞鸟在蓝天上盘旋。我心里恍然有了一种重获生机的喜悦。

第一节数学课,我虽然听得有些迷糊,但还是坚持把板书的内容抄到了笔记本上。对于我来说,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课后,前排男生聊得前仰后合,惟独我默然地坐在窗台旁,享受这份被集体忘却的孤独。有几次,我真想插上前去,和他们说上几句,并因此熟悉,成为日后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但我始终没有那样的勇气,他们颤抖的后背,像一面结实的墙,把我阻隔在了冰冷的世界。

下午体育课的时候,自由活动的哨声刚响,那些原本在我周围与我紧密相贴的同学们便一哄而散,将我抛在了广袤的操场上。

我坐在荒凉的台阶上,看远处的男生们狂奔,投篮,呐喊,尖叫。偶尔,会有一个棕色的篮球朝我飞来,我稳稳地将它接在掌中,朝远处的那群男生抛去。顷刻间,他们又恢复了喧闹,将前一秒的我深深忘却。

终于有一天,数学老师想到了我,问了我一个关于几何公式的问题。我站在众人的目光中,紧张得语无伦次。结果,我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受到了第一个别样的惩罚,誊抄公式一百遍。

前排男生悄悄递来纸条:”需要帮忙吗?五十遍,十块钱,轻松帮你解决问题。”我顿时火了,将揉皱的纸团重重地砸到了他的脑袋上。

我们为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事后,我彻底被前排男生们孤立了。每次分发作业,我的作业本都会被他们扔在杂乱的讲台上。于是,我的作业本便经常是新的。

我留了长发,并誓死不剪。为了保持我原有的特立独行,我彻底放弃了数学课。班主任几次找我谈话,均无果而终,最后,在班里大肆批评,我是他生平所见过的最没出息、最叛逆的孩子。

清早,班上女生在校门外的岔路口遭歹徒抢劫,我信手提起砖头,只身狂追了整整三条街,最后气喘吁吁地将他制服。

录完笔供,已是中午一点多。我胡乱吃了碗清汤面,在网吧的沙发上睡了一个钟头,醒来后再三挣扎,自己到底要不要去上课。

刚进教室,便被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吓到了。前排男生一同高呼:“英雄!英雄!英雄!”

我笑笑,在众人的注视中低着头,走向教室的角落。一个精致的礼品盒,安静地躺在我的座位上;零乱的课桌,也不知何时被收理得整洁有序。

我几乎已经忘却了,自己是何时与他们融在一起的,自己又是何时剪短了头发,重新拾起数学课本,做一名循规蹈矩的中学生。

只是,我比谁都清楚,叛逆的孩子其实最为孤独。他们之所以坚持己见、特立独行,无非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获取旁人的关注。但谁又能料到,叛逆本身就是一柄闪亮的双刃剑,它在照亮别人眼睛的同时,也将持剑的孩子挡在了空无人迹的门外。

1.认真阅读全文,依照表格提示,补全对故事情节的概括。

留级后

“我” 决定不再叛逆

 

“我”从新选择叛逆

见义勇为后

 

 

 

2.文中塑造了“我”这个鲜明的形象,你感受到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一方面,“我”是一个                                              的孩子,

因为                                                                    

(2)另一方面,“我”还是一个                                          的孩子,

因为                                                                   

3.第⑨段划线句“我顿时火了,将揉皱的纸团重重地砸到了他的脑袋上”,请试着描写此时“我”的心理活动。

4.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阳光穿过春日的树叶,斑驳地洒在窗台上,远处,有一群飞鸟在蓝天上盘旋”衬托了我在新环境中重获生机的喜悦心情。

B. 叛逆的孩子用坚持己见、特立独行这样的方式来获取旁人的关注的。

C. “我”主要因为品读到母亲眼中的苦楚和焦急而走出叛逆的沼泽,成为一个上进的孩子的。

D. 我勇敢地制服了抢劫的歹徒而成为同学们的“英雄”,我融入到同学中,成为了一名循规蹈矩的中学生。

5.品析下列加点词句的表达作用。

(1)与尖酸刻薄的班主任明争暗斗了整整一个学年后,我不得不因数学17分的“光辉事迹”被迫留级。

(2)但我始终没有那样的勇气,他们颤抖的后背,像一面结实的墙,把我阻隔在了冰冷的世界。

6.“我”认为“叛逆本身就是一柄闪亮的双刃剑,它在照亮别人眼睛的同时,也将持剑的孩子

挡在了空无人迹的门外。”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叛逆”的认识。

 

查看答案

古诗词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4)《木兰诗》描写战斗激烈,战争旷日持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后一课》有个副标题是“一个阿尔萨斯小孩子的自述”,写了韩麦尔先生给都德上的最后一课,表现了都德对祖国的深挚的热爱。

B. 跑”、“这边走”、“漂亮”、“高高跃起”加点的词都是副词。

C. 《卖油翁》中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启发的谦和。卖油翁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D.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查看答案

请将下列句子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不屈的意志、坚强的定力,让他们无惧艰难险阻,最终领略到别样的人生风景。

② 去年11月,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再邀请两位耄耋老者坐到自己身边。

③ 为脱贫致富,修出“生命渠”,黄大发千锤万凿30年。

④ 物质的一穷二白,没有改变黄旭华铸造大国重器的信念;接踵而至的失败,没能动摇黄大发拔除穷根的决心。

⑤ 他们一位叫黄旭华,一位叫黄大发,有着相似的“30年”。

⑥ 为造核潜艇,黄旭华躲进孤岛,“人间蒸发”30年。

A. ①②⑤⑥③④    B. ①②③⑥⑤④    C. ②⑤⑥③④①    D. ②⑤⑥③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