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新体育馆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栩...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新体育馆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栩栩如生

B. 这几年城市发展很快,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

C. 设计师们匠心独运,修建的环湖绿化带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D. 上海世博园中的各国场馆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A.“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符合语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写汉字

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liàn______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yín______,坦荡如dǐ_______,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其中③⑤两题还需写出相应的篇名或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___________》)

④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⑤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说》)

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⑦诸葛亮的《诫子书》从立志、学习、惜时三个方面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家,是早出晚归的住所,是日夜思念的故乡,是精神栖息的殿堂……

回,是过程,是情结,是觉醒……

回家,从家人的喜怒哀乐中感受亲情,从故乡的离别团聚中体味牵挂,从精神迷失回归中找寻寄托……

回忆你记忆中最难舍的“家”,叙写出你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分享你的感悟……

题目:《回家》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900字以内;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能出现影响评分的校名、人名,如不得不出现,请用XXX代替;④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这世上没有你不行

①人为何而生?每一个人,既生于世,必有他独特的用处。

②这是一位老太太教我的,她晚年因战祸而家破人亡,卖掉了大房子,只留下偏处旧地产一隅的小茶室自住。

③这件事发生时,老太太正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有个十七岁的男孩在伊豆山投海自杀,被警察救起,他是个孤儿,愤世嫉俗,末路穷途

④老太大到警察局要求和男孩见面,警察知道老太太的来历,同意她和男孩谈谈。

⑤“孩子,”她说时,男孩扭过头去,像块石头,全不昧她,老太太用安详而柔和的语调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了你没人能办到的事的吗?”

⑥她反复地说了好几次,男孩突然回过头来,说道:“你说的是像我这样一个连父母都没有的孩子?”

⑦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回答:“对,正因为你没有父母,所以你能做些了不起的妙事。”

⑧男孩冷笑道:“哼,当然了!你想我会相信这套?”

⑨“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她说。

⑩“老糊涂……”男孩嘴硬腿不硬,还是跟着走了出来。他当然不愿意留在警察局,但也别无去处。

⑪老太太把他带回小茶室,叫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她却对男孩爱护备至。男孩也慢慢地不像以前那么倔强,内心变得安稳平和了。

⑫为了让他培育些有用的东西,老太太给了他一些生长迅速的萝卜种。十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萝卜熟了,老太大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

⑬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愉快地吹奏自娱,老太太听了也很高兴,赞道:“除了你没有人为我吹过笛子,乔治,真好听。”

⑭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大便把他送到高中念书。高中毕业,乔治白天在地下铁道工地做工,晚上在大学夜间部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

⑮学生们常用手摸着乔治健壮的肩膀说:“啊!你真是又高大又健壮!”

⑯“你因为胸部这么厚实,所以中气足,吹起笛子来能一口气吹那么久,是吧?”

⑰“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

⑱听了盲学生的话,乔治对老太大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到的妙事了。”

⑲“你瞧,对吧?”老太太说,“你如果不是孤儿,也许就不能领悟盲人的苦处。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为别人做美妙的事。你十七岁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爱惜。你大声呐喊,说你要的根本不可能得到,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慈悲之心。”

⑳乔治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21)他们两人已把身受的痛苦化为仁慈。因为悲痛在心灵深处造成的创伤,能增强一个人的体会与体贴他人之心。

(22)老太大说:“尽量让那些不幸的人知道活着的快乐——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的快乐。等到你从他们脸上看到感激的光辉,那时候,甚至于我们这样精疲力竭、对生活不满而又厌倦的人,也会感到有了活下去的意义。”

(23)在老太太的茶室里,年轻的乔治利用假日自撰笛曲,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把流水、浪潮以及绿叶中的风声,都谱了进去。那些孩子眼虽不明,手却能写,为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

(选自《意林》,有删改)

1.选文第④-⑳段,乔治见到老太太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结合选文,补全下面横线上的内容。

冷漠怀疑→______→愉快自信→______

2.选文第⑦段和第⑲段中先后提到了“妙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们的含义。

3.作者为什么写老太太让乔治种生长迅速的萝卜?

4.选文第⑮段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选文第(21)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选文中盲学生为什么把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与兰

范与兰七十有三好琴喜种兰及盆池小景。

②建兰三十余缸,大如簸箕。早舁而入,夜异而出者,夏也;早舁而出,夜舁而入者,冬也;长年辛苦,不减农事。花时,香出里外,客至坐一时,香袭衣裾,三五日不散。余至花期至其家,坐卧不去,香气酷烈,逆鼻不敢嗅,第开口吞欱之,如沆瀣焉。花谢,粪之满箕,余不忍弃,与与兰谋曰:“有面可煎,有蜜可浸,有火可焙,奈何不食之也?”与兰首肯余言。

③与兰少年学琴于王明泉,能弹《汉宫秋》、《山居吟》、《水龙吟》三曲。后见王本吾琴,大称善,尽弃所学而学焉,半年学《石上流泉》一曲,生涩犹棘手。王本吾去,旋亦忘之,旧所学又锐意去之,不复能记忆,究竟终无一字,终日抚琴,但和弦而已。

④所畜小景,有豆板黄杨,枝干苍古奇妙,盆石称之。朱樵峰以二十金售之,不肯易,与兰珍爱,“小妾”呼之。余强借斋头三月,枯其垂一干,余懊惜,急舁归与兰。与兰惊惶无措,煮参汁浇灌,日夜摩之不置,一月后枯干复活。

(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

【注释】①舁():抬。②欱():吸吮。③沆瀣(xiè):夜间的水气。④粪:扫除。⑤焙(bèi):用微火烘烤。⑥锐意:专心致志。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范 与 兰 七 十 有 三 好 琴 喜 种 兰 及 盆 池 小 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朱樵峰以二十金售之,不肯易。

3.文中第③段写范与兰曾跟随两位老师学琴,结果是“竟终无一字,终日抚琴,但和弦而已”。对此你怎样理解?

4.本文和《湖心亭看雪》都选自回忆录《陶庵梦忆》。请结合两文内容和助读材料,分析范与兰和张岱在交友方面的共同之处。

助读材料: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张岱《陶庵梦忆·祁止详癖》

【注释】癖:癖好,对某种失误的特别爱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