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阅读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

古诗文阅读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屿,为,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内容理解错误的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漫长的贬谪生活。

B. 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 颈联借“沉舟”“病树”表达对仕宦沉浮、世事变迁的感伤之情。

D. 尾联表达了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以及振奋精神的决心。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B. 全石以底               项燕楚将

C.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

D. 其境过清              塞忠谏之路也

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_    (2)不可久    居:______

(3)二十三年弃置身  弃置:______   (4)到乡似烂柯人  翻:_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记承天寺夜游》所叙述的事情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6.《小石潭记》在描绘景物时运用多种描写和修辞手法,值得我们借鉴。请从正侧面结合方面结合语句进行赏析。

 

1.C 2.A 3.共同,一起留,停留抛弃,这里指被贬官离京反而 4.夜色洒满庭院,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坐在潭边,周围被竹子树木围绕着,十分寂静,没有人。 5.“我”和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或:“我”到承天寺寻张怀民夜游赏月) 6.“水尤清冽”正面描写潭水之清;第二段写游鱼的动态与静态,侧面衬托潭水的清澈。 【解析】译文 (一)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三)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1.C项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2.A.只,仅仅;B.当作/是,表判断;C.由,介词/跟随,随从,动词;D.因为/以至。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1)句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2)句寂寥:寂静寥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植物也有血型

①人们都知道动物有血液,且绝大多数动物的血液是鲜红色的,但也有极少数物种的血液呈出别种颜色,还有不同的血型。你可知道吗?从某种意义上说,植物也有“血液”,那就是它的汁液,它们不仅有不同的颜色,并且更令人称奇的是,植物也有血型!

②植物“血液”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的是透明的,有的呈乳白色,有的与人血一样为鲜红色;有的呈流质状,有的很粘稠;有的芳香四溢,有的臭气熏天。而植物的血型,却是人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的。

③一天,一位日本妇女在家中死去,警察赶到现场,一时无法判断是自杀还是他杀,便进行血迹化验。经化验,死者的血型为O型,可枕头上的血迹为AB型,警察便排除了自杀的可能。但警方却一直找不到有凶手作案的证据。有一位日本植物学家提出,AB型的血液会不会来自于枕头里的荞麦皮呢?经过化验,荞麦皮的血型果然为AB型。

④据科学家研究,蔬菜、水果也与人一样,有AB、B、O型的血型。经过研究发现,苹果、草莓、南瓜、山茶、辛夷等60种植物的血型为O型。在大约150种蔬菜、水果中,有19种有血型,500余种的植物种子中有60种有血型。其中,O型大约占一半,剩下的是B型或者是AB型。目前,科学家还未发现血型为A型的植物。

⑤植物为什么会有血型呢?科学家认为,当植物体里的糖链合成达到一定长度时,它的尖端就会形成血型物质,随后合成也就停止了。也就是说,血型物质起到一种信号作用。研究者还发现,植物的血型物质除了担当植物能量的储藏物外,由于本身粘度较高,也起到了保护植物本体的作用。

⑥植物体液的循环,担负着输送养料和排出废物的重任。植物体液细胞膜表面也有不同的分子结构类型,这也正是植物有血型的原因。

⑦科学家发现,在玉米、油菜和烟草等植物体中,含有类似于人体血红蛋白的基因。这表明植物也有造血功能!如果再把铁原子加入其中,就能够制造出人体所需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易与氧结合和分离,因此具有输氧的功能。如果能够利用植物制造人体所需要的血液,那么人类血库中的血就会取之不尽,而且安全性也会大大提高,不会携带艾滋病毒、肝炎等人类血液中的有害物质。

1.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从某种意义上说,植物的汁液就是它的血液,植物“血液”不但颜色多种多样,而且形状、气味也有不同。

B. 植物也有造血功能,因此它能够直接制造出人体所需要的血红蛋白。

C. 植物也有AB、B、O型的血型,O型血型的植物比较多。

D. 植物的血型对植物本身有着储藏能量、保护植物体,输送养料,排除废物的作用。

2.关于本文的说明顺序,下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先介绍植物的血型,再探究植物为什么会有血型介绍植物的造血功能,用的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B. 文章主要介绍植物的血液、血型,再简略地介绍植物的造血功能,采用的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C. 按科学研究的先后顺序行文,是时间顺序。

D. 写了不同国家对植物血型的研究,是空间顺序。

3.第③第④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举例子    打比方    B. 举例子   分类别

C. 举例子    列数据    D. 列数据   打比方

4.下列对文章内容或写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的主要内容。

B. 科学家研究植物血型的意义是:让植物为人类提供血源,让植物成为人类的的天然血库,并且提高供血的安全性。

C. 第④段中的句子“其中,O型大约占一半”中的“大约”一词表示推测,意思是“大概”,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植物也有血型”中的“也”字可以删去,删去后不影响句子的原意。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清面兽杨志潜心仕途,但先在黄河丢了生辰钢,后在黄泥岗丢失花石纲,不得不落草桃花山,并投奔梁山,最终在征方腊时病逝。

B.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作的一部回忆性散文的结集。它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

C. 《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啊瞒兵退斜谷”。其中,“曹阿瞒”即曹操。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成功塑造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这一英雄人物,他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忍的意志值得我们学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地区的高。

B. 节日期间,人们不仅可以欣赏鹏山旖旎的生态风光,还能欣赏到风情万种的原生态瑶族歌舞。

C. 依法打击网络暴力,为网民理性表达树立健康有序的规则体系。

D. 清明节小长假,南宁市高速路出口车流量持续高涨,有可能刷新春节车流量。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立人得知史迪威将军被召回国的消息,如雷贯耳,不禁呆立半晌。

B. 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广大民众对此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C. 来此旅游的人们,面对着北帝山的奇山异水,都为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造化所惊叹。

D. 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抱着既往不咎的态度,恶意篡改侵华历史,这是中国人民绝不可接受的。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峋(lín)     告(qìng)      爽(shà)        然长逝(cù)

B. 俗(cāng)    搓(niǎn)      首(qí)         廓然无累(kuò)

C. (lái)     发(zhèng)     吸(xǔn)        如法制(páo)

D. (ráo)     凿(ruì)       好(pǐ)         姗来迟(shān)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