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7年中考湖北随州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拉面 周洁茹 ①我很爱...

(2017年中考湖北随州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拉面

周洁茹

①我很爱吃拉面,兰州拉面。我开始写作其实就是写拉面,文章肯定改了一百遍,手写的方格纸,但是题目一直没有更改过,《一碗拉面》。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中三的“我”下了晚自习去吃,可能是第一次吃吧,真的太好吃了。然后同学们都升入了高中,只有“我”去了一间专修学校。专修学校很糟糕,“我”的每一天也很糟糕。有一天“我”回旧校吃拉面,一切已经面目全非,我坐在角落,以前的同班同学也进了拉面店,他们说说笑笑,竟然不认得“我”了,“我”吃着拉面,流着眼泪,依然没有人注意到。这篇文章的手稿当然是找不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我确实写了这么一篇文章,一直记到现在。

②我后来还是很爱吃拉面,在美国时,听说隔壁州的中国城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味道很正宗,就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去找。当然是没有找到,于是再开两个小时的车回来,但我一点都不后悔。

③后来我搬到了香港,香港几乎汇聚了全世界所有好吃的东西,可我就是没看到兰州拉面。于是我坐火车到口岸,过海关,到了深圳,就为了吃一碗街边小店的兰州拉面。不管怎样,比起住在美国的时候,这已经是好太多了。

④如果回到我江南的家乡,我一定会去吃一家报社楼下的拉面。我有个朋友在报社工作,我总说要去找她一起吃拉面,她总是笑着说:“算了吧,我才不要吃拉面。”后来她出车祸过世了。知道消息的那一天,我坐在去往西贡地质公园的一条船上,阴沉的天,海面波涛汹涌,我没哭。可是后来,我回到家乡,坐在报社楼下的那家拉面店里,对着一碗拉面,我痛哭了起来。算起来,她离开我们,也有十年了。

⑤夏天的时候,我去日本四国看我童年时的好朋友,我跟她也有十年没见了。就是坐在她家的客厅整天看着她,哪儿也不去,我都挺开心的。她家门口有一间拉面店,我们就去吃拉面。那简直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拉面,我吃了一碗还想要第二碗,她笑着说:“不要了吧,我的分一半给你。”我说:“你怎么不吃,我要是住在这儿,天天来吃都不会烦。”她说:“我不想吃东西……嗯,要不是你来,我什么都不想吃。”我的好朋友很瘦,小学时她就很瘦,可是这一次,我觉得她有点太瘦了。我也不想吃了,再好吃的拉面,她不吃,我也不要吃了。

⑥我们在香川机场告别的时候我想说sayonalA.我在那里住了一个月,除了这句,别的一句日语都没有学会。她说:“不要说这个词,这个‘再见’太严重了,我们以后还会再见。”我们拥抱了一下,我摸得到她背上的骨头,一根一根的,我真想哭。

⑦回到香港以后接到她的电话,她说她看了医生,是癌,所以不想吃东西,但是已经做了手术,会好起来的,叫我不要担心。“不要告诉我的父母啊。”她说,“也不要告诉你的父母。”我说好。

⑧“我们都会好起来的。”她又说。

⑨“我们都会好起来的。”我说。

⑩后来,我看了一个很老的日本纪录片《拉面之神》,我以为会跟《寿司之神》一样,讲一个神一样的人怎么做出了神级的寿司或者神级的拉面,然而不是的,《拉面之神》拍了一个人,胖胖的老爷爷,雪白头发,用他的魔术手,做出了最好吃的拉面,每个客人都可以吃得饱饱的离开。“同学们都说我们很像啊,我们就结了婚,开了这家面店,一起做拉面,直到她患癌病离开。家乡?我只在新婚后和妻子一起回去过一次。”胖胖的老爷爷是这么说的,“之后,我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选自2017年3月31日《光明日报》)

(1)文章以“拉面”为题,有何作用?

(2)根据提示,补写文章的情节。

①读书时写作《一碗拉面》的经历

   

   

    

⑤观看记录片《拉面之神》

(3)第四段中,“我”听到朋友去世的消息“没哭”,面对一碗拉面却“痛哭了起来”,为什么?

(4)联系上下文,体会第五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那简直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拉面。

(5)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6)作者在文末写“拉面之神”的故事,其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1)①文章的线索;②提示文章主要内容;③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①必答,②③任答) (2)②为吃一碗拉面而不辞辛劳;③在家乡吃拉面时想起去世的好友;④在日本陪儿时好友吃拉面的经历。 (3)听到朋友去世的消息,“我”身处异乡,强忍悲痛,“没哭”体现“我”的坚强;回到家乡,“我”坐在朋友工作过的楼下面店里,面对拉面,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痛哭”体现“我”对朋友深深的怀念。 (4)“我”与分别十年的好友机见,与她一同吃拉面,无比开心,因此觉得眼前的拉面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意近即可) (5)“我”是一个重友情(关爱朋友)、爱家乡(爱生活)、执著(认真)、坚强而又有点多愁善感(怀旧)的人。 (6)借《拉面之神》中“胖爷爷”的话,表达“我”对朋友的怀念,对逝去的岁月的追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淡淡的愁思。(意近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标题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①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从全文内容来看,作者主要写了五件事,而这五件事都与“拉面”相关,可以看出,“拉面”就是贯穿全文的写作线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结合全文的中心来看,“拉面”又是作者对故乡、对友人思念的寄托物。 2.本题考查文中主要情节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按题干中给的提示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文章开始,作者先写了我读书时写作《一碗拉面》的经历;接着写我在国外时,曾为吃一碗拉而而不辞辛劳的奔波;后来回到家乡在那家熟识的拉面馆里吃拉面想起去世的好友而痛苦;最后写到日本看儿时的朋友一起吃拉面的经历,观看记录片《拉面之神》。共五件往事,概括意思相近即可。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分析判断。这件事是在文章第④段描述的,文中交代听到朋友去世的消息,“我坐在去往西贡地质公园的一条船上”,可以推想,那时的我没有哭,是因为身处异乡,因有事务在身,我将悲痛强忍了;回到家乡,我是坐在朋友工作过的楼下面店里,对着拉面哭的,可以知道,我是因为睹物思人,想起了往常还是和朋友一起在这里吃拉面,而现在却是“面”在人非,心里的悲痛再也无法忍受,于是哭了出来。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从文中我对写拉面往事的回忆,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念旧的人;从我吃拉面想起故去的友人而痛苦,看望朋友觉得拉面好吃,可以看出我对友情的重视,对朋友的关爱;文中还写在异国他乡去找拉面吃拉面,表现了我是一个爱家乡的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江  上

[明]孙蕡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阅岁华。

【注释】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沧洲:滨水的地方。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豫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稍辨,则酷刑拷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查灶丁①,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正统中,任九载,当迁。民五千余人列状以乞留,巡按御史告于帝,命增二秩②还。及十年春,考绩群吏,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列焉,赐宴及袭衣。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恩。

方豫始至,松江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③称。 

【注释】:①灶丁:旧称煮盐工。②秩:古代官吏的俸禄。③恺悌:和乐平易。

1.下列句中的“以”与“民五千余人列状以乞留”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B. 何不试之以足

C. 以塞忠谏之路也

D.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赵豫择吏很有原则,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加以任用,并用礼法教育他们。

B. 赵豫任职期间均徭节费,裁减吏员,上奏章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说明他很关心百姓疾苦。

C. 赵豫深受百姓爱戴,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朝廷给他增加两级俸禄,让他告老还乡。

D. 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赵豫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他的做法改变了这里的风气。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廷臣九人为知府  _________

(2)专务  __________ 

(3)卓异之典______

(4)及讼者宿忿渐平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选文摘自《水浒传》中第三十八回,读完后回答问题。

行不得十数步,只听得背后有人叫骂道:“黑杀才!今番要和你见个输赢!”A 回转头来看时, 便是那人脱得赤条条地,匾扎起一条水棍儿,露出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头上除了巾帻,显出那个 穿心一点红俏须儿来;在江边,独自一个把竹篙撑着一只渔船,赶将来,口里大骂道:“千刀万剐 的黑杀才!老爷怕你的不算好汉!走的不是汉子!”A 听了大怒,吼了一声,撇了布衫,抢转身来…… 那人两只脚把船只一晃,船底朝天,英雄落水,两个好汉扑通地都翻筋斗撞下江里去。宋江,戴 宗,急赶至岸边,那只船已翻在江里。两个只在岸上叫苦。江岸边早拥上三五百人在柳阴底下看, 都道:“这黑大汉今番却着道儿!便挣扎得性命,也吃了一肚皮水!”宋江、戴宗在岸边看时,只 见江面开处,那人把 A 提将起来,又淹将下去。两个正在江心里面,清波碧浪中间;一个显浑身 黑肉,一个露遍体霜肤;两个打做一团,绞做一块。江岸上那三五百人没一个不喝采。

请写出该选文在《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名称。选文中的 A 是《水浒传》中的哪位人物?结 合全书说说 A 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好吃懒做、搬弄是非、贪财好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知错能改、淳朴憨厚。

B. 《洞中历险》描写了汤姆在历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勇敢的精神,以及他们在死亡与恐怖的威胁中表现出的毫无杂质的人性和高尚纯洁的友谊。

C. 《朝花夕拾》中,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无常》中提及。

D. 《水浒传》中,梁山上的头领先后有王伦、晁盖和宋江。宋江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指挥才能,梁山事业的发展与他的领导是分不开的。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鸣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A. 策:马鞭    B. 材:通“才”,才能

C. 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D. 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