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18届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青阳二中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

(18届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青阳二中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名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苏州园林》就是他的作品;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春》《绿》都是他的作品。这两位都是江苏籍作家。

B.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他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灰姑娘》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C.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关雎》《蒹葭》都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

D. 杜甫被誉为“诗圣”,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都是他的作品。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B项表述不正确,《灰姑娘》是格林童话中塑造出的童话人物形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写汉字

坦荡如(dǐ)___ (pìn)___请 (jùn)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

①长江悲已滞,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山中》)

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 《登飞来峰》)

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___________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⑥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⑦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心忧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的济世情怀。

 

查看答案

题目:记忆深处的那句话

要求:(1)字数在6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请用A老师、B学校、C学生等字样代替;(3)不能抄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4)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读者迅速提供某方面的基本知识或资料线索,专供查阅的图书。工具书具有知识性、资料性和检索性的特点。它信息量大且可信度高,广采博收,表达精确,引义可靠,出处祥明,并能提供多种检索途径,是查找资料、解难释疑不可或缺的工具。

工具书按编辑体例与功用分为字典、词典、年鉴、手册、百科全书、表谱、图录、名录等。其中,字典是解释字的音、形、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等。

【材料二】遇到问题查找工具书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工具书是无声的老师。是可以随时咨询的“高级顾问”,是解难释疑的超级助手,是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

        ——摘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第一学期)2016年6月版第80页

1.【材料一】主要介绍了工具书的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

2.(1)【材料一】与【材料二】在语言表达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2)试举一例,简要说说某部工具书给你的学习或者日常生活带来的好处。

示例:阅读时遇到生字,我都会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查阅,帮助自己理解阅读内容。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跟着父亲读古诗

潘向黎

①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

②听上去平淡无奇——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

③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繼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

④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

⑤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

⑥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我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

⑦等到可以天天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便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

⑧我十二岁那年,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仿佛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可以很方便地从父亲的书架上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大家。也就是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估计是每读一遍用一种颜色的笔标记,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

⑨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画圈。若是句子好,先画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他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

⑩那是20世纪80年代,他忙着准备讲义和伏案著书,我虽然到了他眼皮底下,他却常常没空理我。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当然只能用铅笔。父亲在苦熬他的文章或者讲义,我虽然就坐在他对面,但是不敢打扰他,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

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惜时如金的父亲有点抵挡不了,想早点溜进书房:“以后再说吧。”我不依不饶:“你给我五分钟。”于是父亲坐了下来,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的观点好像比我当年的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

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1.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④段中的“失望”,是因为爸爸没抽查我能背的《满江红》。

B. 第⑥段中的“惊喜”,是因为我读出了《绝句》中的画面感。

C. 第⑥段中的“担忧”,是因为我读不出古诗中催人上进的意思。

D. 第⑦段中的“轻松”,是因为我被古诗中优美的景色吸引住了。

2.根据文中内容,概述父亲对我学习古诗提供的帮助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不超过15个字)

3.文中“我”读古诗的方式,主要有背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4.第⑨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动作描写,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5.文末写道:“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根据上文相关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到自己长大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