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北史傅永列传》)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但当涉猎 ______         (2)鲁肃过寻阳______

(3)复南奔 ______         (4)有友人与之而不能答   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3.(1)两文刻画人物时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请写出乙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

(2)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1.(1)粗略地阅读(2)到了……的时候(3)不久(4)写信 2.(1)士人分别几日,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了,长兄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啊! (2)洪仲狠狠(严厉)地责备他,不替他回信(不给他回复或者不帮他回信)。 3.(1)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2)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 ;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意对即可) 【解析】甲文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年代:北宋 乙文选自:《北史》作者: 魏收 年代:北齐: 甲文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文译文: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氏。幼年随叔父傅洪仲与张幸从青州入魏国,不久又南归。傅永有力气胆量,拳脚功夫过人,能够手执鞍桥,倒立驰骋。二十多岁,有位友人给他写了封信而他不能写信回答,请求洪仲帮忙,洪仲深深责怪他而不为他代笔。傅永于是发愤读书,涉猎经史,练就好文笔。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涉猎:粗略地阅读。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见事:认清事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李白 《送友人》)

(2)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 《过零丁洋》)

(6)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7)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 《春望》)

(8)古诗词中不乏富含哲理的。比如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暗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寄寓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查看答案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大部分组成,它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B. “养精蓄锐”“家喻户晓”“龙吟凤哕”“海枯石烂”都是并列短语。

C. “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自己出来创业: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 《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作者鲁迅。小说中的“迅哥儿”就是鲁迅。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将元宵节延长为十夜,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更是应了唐寅那句“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的说法

②清代的民间灯会依旧壮观,灯火精巧、多彩

③早在隋唐时期便已金吾不禁,城门彻夜不闭,开始盛行元宵赏灯,火树银花,满城璀璨

④到了宋代增至七夜,更是通宵达旦,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歌舞升平

⑤“元宵到,花灯俏”。逛花灯无疑是元宵节的头等盛事

A. ⑤③④①②    B. ⑤②④①③    C. ①②④⑤③    D. ②④①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深圳已成为全国车辆密度最高的城市,车辆保有量接近328万辆左右。

B. 张国新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完善对未成年人进行惩罚的措施和程序,以增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威慑力。

C. 通过这次“现场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这次期中考试,我们班的成绩虽然不错,可与3班比较,就相形见绌了。

B.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抑扬顿挫,扣人心弦,吸引了广大读者。

C. 这几只山羊被猎人逼到了悬崖上,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D. 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整天浑浑噩噩地,那跟行尸走肉有什么两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