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由此,西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西安,成为第九个获得此地位的城市。此前确立的北京、上海、广州等8座国家中心城市也都是特大型或大型都市。

“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于2005年正式提出,它主要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而设立的,并非行政级别概念。中心城市代表国家形象,是国家创新和经济增长的中心,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方面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

不同的国家中心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定位。广州是最早被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作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门户之一,它致力于大型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并联袂深圳、香港、澳门推进珠三角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新晋国家中心城市西安是著名古都,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引领区,它定位于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丝路文化高地,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材料二】

【材料三】

国家中心城市首先应该是区域经济的中心,GDP至少应达到3000亿,如西安2017年GDP就达到了7469.58亿元。但GDP并非是唯一指标,还要考虑到东、中、西部各区域的发展不均衡,因此需要更多的“中心”来带动各区域的发展,协调东西部的发展水平。与此同时,文化力量也是考量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因素。如我国的中心城市上海,它不仅是国家经济中心,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此外,国家中心城市还应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起到连接国内外的重要作用。

国家中心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努力建成“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宜居城市。

首先,应淡化国家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强化它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其次,要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如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和国际化大城市,它主要着眼于强化首都功能,发展首都经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最后,还要充分考虑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

1.阅读【材料一】,请解释什么是“国家中心城市”。(50字以内)

2.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北京,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了一系列具 体举措。阅读【材料三】,将下列目标与相应的举措连线。(在横线上写出字母即可)

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②因地制宜,发挥北京的地区优势。

③淡化国家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强化其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A.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新区。

B.从源头调控小客车出行需求,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

C.将二环路沿线区域建成展示历史人文遗迹和现代化首都风貌的文化景观环线。

D.通过腾退还绿、疏解建绿、见缝插绿等途径,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三则材料,概括西安当选“国家中心城市”的理由。

 

1.国家中心城市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方面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特大型或大型都市。 2.①B D②C ③A 3.GDP达到了3000亿元,有良好的经济实力;著名古都,文化底蕴深厚;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带一路”的核心引领区;地处西北,有利于促进东西部城市发展均衡;高铁发达,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解析】 1.考查对概念的总结。仔细阅读材料一,找到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于2005年正式提出,它主要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而设立的,并非行政级别概念。中心城市代表国家形象,是国家创新和经济增长的中心,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方面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加以提取组合即可。 2.考查内容的和谐搭配。仔细阅读材料三,“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与“发展新能源汽车”“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相搭配;“③淡化国家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强化其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举措就是要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新区”。 3.“国家中心城市”几个要素是:首先应该是区域经济的中心,GDP至少应达到3000亿;与此同时,文化力量也是考量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因素;此外,国家中心城市还应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起到连接国内外的重要作用。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引领区;高铁四通八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说:“人到绝境是重生。”强者总能在绝境中创造机会,走出困境。请结合你读过的文学名著中的相关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20字以内)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日:“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县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逮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复之。孔子日:北方有兽,其名日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蜃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假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蜃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夫禽兽昆虫犹知比假而相有报也,况于士君子之欲与名利于天下者乎!夫臣不复君之恩而苟营其私门,祸之源也;君不能报臣之功而惮刑赏者,亦乱之基也。夫祸乱之原基,由不报恩生矣。

(选自刘向《说苑卷六·复恩》,有删改)

注:①[易]指古代典籍《易经》。②[德]报答、感激。③[县禄]给予俸禄。县,读音xu6n,“悬”的古字。④[逮]到了。⑤[蛩蛩巨虚]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蛩蛩与巨虚是形影不离的二兽。 ⑥[啮]咬。⑦[比假]互相亲近、帮助。⑧[营]谋求。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先帝不臣卑鄙/皆美于徐公

B. 崩寄臣以大事也/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C. 恐托付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D. 必啮以蛩蛩巨虚/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2)必负蜃以走

3.【乙】文以蛩蛩巨虚与蜃的故事为喻,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做人之道,而【甲】文中的诸葛亮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此道。请说说这个“道”是什么,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给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这首词起笔一问一答,饱含着词人的万千愁绪。请结合上阕内容,展开联想,以词人的口吻,描述你从画线句中读到的词人的心理活动。

2.词的下阙借写孙权,含蓄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手法在古诗词中叫作“用典”。你读过的古诗词中“用典”的语句还有 “_______________”。(课外诗句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查看答案

回到学校,文学社制作了一期游学专刊。下面的文字是本期卷首语中的一段,请你将它补写完整。

山东这片土地孕育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齐鲁文化,滋养了文人墨客的豪迈情怀。这种情怀体现在编年体史书《______》中曹刿“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自信与担当;体现在杜甫远眺东岳时“____________ ”的高远志向;体现在苏东坡“______,鬓微霜,又何妨”的报国雄心;体现在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的磅礴之气……千百年来,这份豪情怀激越昂扬,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奏响了中华民族文化篇章的最强音。

 

查看答案

曲阜之行中,当地某中学的学生陪同学们拜孔庙,谒尼山,访杏坛。回京后,同学们纷纷在微信中给曲阜的学生留言,不约而同地用到了《论语》中的语句。下列留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你们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让我佩服不已。“见贤思齐焉”,我将以你们为榜样,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B. 曲阜同学热情周到,彬彬有礼,侃侃而谈。“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你们真不愧是圣人故里的谦谦君子啊!

C. 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我们一定会信守承诺,经常与大家交流感兴趣的古都文化,共同品味京华魅力。

D.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曲阜的朋友们,欢迎你们到北京相聚,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首都风采,再续友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