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第二段中加粗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2.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两项?请将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
A. 第一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B. 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 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
D. 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3.从第一、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用“~~~~”标出;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第一段_____(活泼 轻松)
第二段_____(急切 焦虑)
第三段______(惘然 陶醉)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芳草鲜美, 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 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4)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
(5)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
(6)________________,子宁不来?
(7)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8)气蒸云梦泽, 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
B.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 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C.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D. 细若蚊足,勾画了了。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何尝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B.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C. 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托尔斯泰吗?
D. “很好,”我父亲叫到,“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儿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B. 元堡民中笔直的旗杆上,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C. 电视连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D. 百万大军锐不可当,直袭敌人内部。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这是为什么呢?
②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③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
④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感到眼睛疲劳。
⑤另外,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
A. ④①③⑤② B. ①③⑤④② C. ③⑤①④② D. ④①③②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