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祖父和他的牛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祖父和他的牛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地,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暑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坟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牛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同样的牛,大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亲戚家做客。

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1.文章围绕“祖父和他的牛”主要写了五件事,请结合下表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的三件事。

段落

内容概括

 

休息时祖父先让牛吃喝然后自己才吃饭

 

 

自己买牛放,相伴度过晚年

 

 

2.说说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着耕牛。

3.如果将第④段中画线句改为“人不可忘恩负义,过年,不能忘却牛的贡献,是牛的辛勤劳作,换来了五谷丰登。”你认为好不好?请阐述理由。

4.下面是一处伏笔,请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内容,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5.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感受。

 

1.②段:祖父赶牛时只拿一个小竹鞭,并且悬而不抽④祖父给牛细心洗澡,为牛驱赶蚊蝇,精心准备饲料,修牛棚,为牛过新年⑤祖父远离宰牛现场和烧煮牛肉的场所。 2.“盯”是目不转睛地看,体现出祖父的专注程度,表现了祖父对牛的关心和爱护。 3.原句更好。原句采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更强调了牛的贡献,更能表现作者对牛的感情;原句的语句更简洁,符合祖父的身份和性格;原句留下了更多空白给读者自己去补充,更有味道,改句都是大道理,太过直白和说教。 4.呼应内容:3至6节用具体事例呼应,第七小节用“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这句话来呼应和深化主题;这样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 5.围绕“让人懂得爱的美好,不管是对人还是对物”或“借助一个人物来表现自己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精神家园的寻找”来谈即可,但注意要结合生活实际。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②段:祖父赶牛时只拿一个小竹鞭,并且悬而不抽;③休息时祖父先让牛吃喝然后自己才吃饭;④祖父给牛细心洗澡,为牛驱赶蚊蝇,精心准备饲料,修牛棚,为牛过新年;⑤祖父远离宰牛现场和烧煮牛肉的场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故乡的香

①盛一瓶:春夜十一时,雨中柚花的香。

②家乡的柚花开了。暗夜里推窗,便被柚花的香包围,那是一种销魂蚀骨的记忆。此生需要体验一下的,你。樱花七日,柚花一旬,很快花落香消,然而那柚花的记忆如同青春,再不能在时光里磨灭。在雨夜里,闻到那样的柚花香气,是湿香,是情窦初开,为柚花上品。晴,则烈,是酒后情酽,不问世事。新近得一书,《香乘》,煌煌香典,读一日书,不如在柚树林里坐半天,花落满肩,暗香盈袖。

③柚花是怎么样的?未开,如水滴紧紧抱合。开,则毫无保留地袒露。柚花是什么星座?这样坦率无遗,向春天毫不保留交代一切。柚为胡柚,其花五瓣,肉质,略重,样子温柔而淳朴。柚花开过就落了。落一地,也不可惜。雨后柚花,                      

④再盛一瓶:夏日清晨八时,田野上空的稻花香。

⑤去年始,我在乡下老家,与父亲一起种三亩水稻田。从春到秋。每一回,我从省城回去,干些农活,或在田边枯坐,写种田笔记,看虫与鸟在稻田上空飞来飞去。

⑥照片有:芦荟上的水珠,清晨的丝瓜花(与野草长在一处),树干上的一只鸣蝉,电线上站着一只鸟(过了很久也没有飞走),绿色的豇豆攀爬在竹竿上(开出紫色的花)。

⑦想起一首诗:“秋来凫雁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特别喜欢那一句——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人在都市,读来尤有稻花香。

⑧偶见朋友圈中,大伙在转一条消息。说,一位画画的朋友,在终南山上找了个破败的房子,整修整修,住进去了。看云,看山。看风生,听水起。日子悠闲极了。转发的人真多。看得出来,都是城市人在转。居然可以这样活——他们都这么想。后来我想,人跟大自然接触多了,是不是就不太会焦虑?赤脚走在田野上,人是不是就不会抑郁?我现在想来,八月清晨,田野上空蜻蜓飞舞,稻花的香在薄薄的雾气中飘散,                        

⑨又盛一瓶:秋天晨间,井下五尺,泉水香。

⑩秋天在乡下小住,在袅袅的炊烟里醒来。乡下老家,依然是用木柴煮粥,白色的炊烟,凝在蓝色的天空里,大米粥的清香,凝在清凉的空气里。我住在小楼上,依然可以听见母亲早起在灶间煮粥的声响,可以闻出炊烟的属性——是用干透的松木煮的,还是用刚砍不久的毛竹,还是橘子树枝:橘子树枝尽管已然干透,燃烧时依然会发散出芬芳的气息;而毛竹燃烧时吱呀作响,有风摇曳的感觉;松木燃烧时比较沉稳,还有松脂在火焰里滴落。

母亲会走到井边打水。井里咕咚一声,是一只铁皮桶落入水中,铁皮桶上拴着一根长绳,落入水中的铁皮桶已经灌了半桶,这时母亲便提着绳子,把铁皮桶拎出水面,继而顺手一顿,水桶跌到水面以下,继而顺手一提,水桶便满满地载了水,一下两下三下,水桶被拎到井沿上来。溢出的水花,从桶里一路跌回到井里。一路水花的跌落,因为高度的不同,使得回声亦有不同。

村庄远处的溪流,秋水已瘦,婉婉约约。而屋边水井,井下五尺,泉水仍从石壁上涓涓地涌出。其水清甜。水面之上的香,                            

还盛一瓶:冬日黄昏,腊梅枝上,雪花香。

雪是悄然停住的。天地间白茫茫一片。一只松鼠立在柚子树枝头,静静地守护着家园。突然又飞快地跳至板栗树的枝梢,树上的积雪仿佛受到了鼓舞,欣然坠枝,微笑着拥抱大地。腊梅是黄色的,掩在白雪下,静静悄悄地释放着清香。我用一个瓶子靠近梅枝,不是盛取梅香,只为盛取那雪香。

我有这样一些瓶瓶罐罐,一个人轻手轻脚,去盛取各时各处的香。再把这样一些瓶瓶罐罐密封,打包,做成一个套装。我要把它送给你。告诉你,这便是我的故乡。

1.通读全文,选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空缺处的排放顺序(     )

①是一种平淡之香      ②那是一种坦然之香     ③那是一种多么恬静的香

A. ②③①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2.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与《天净沙•秋思》有何共同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3.请阅读选文第⑩段,概括三种“炊烟的属性”。

4.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段的画线句。

5.“故乡的香”究竟指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八年级(2)班准备开展以“徽画—人间泼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帮班长想一则宣传语,用来宣传安徽的绘画艺术。

(2)以下是这次班会活动收集的资料,内容中出现了一些语病,请你帮助修改。

【A】卓尔不群,艺术特色独具“异”格的新安画派之所以能够形成并产生较大的影响的原因,绝不是偶然。【B】都说禀赋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习画作者未必有,他者未必无。徽州地区有新安江穿流其间,山水雄奇苍秀,气彖万千。曾涌现出了李永昌、李流芳、丁云鹏、詹景凤、郑重等一批卓有成就的画艺大师,【C】这些新安先贤的作品给当时沉闷的画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流。

【A】句存在句式杂揉的语病,应删去“           ”或“           ”。

【B】句存在语意重复的语病,应将“           ”改为“          

【C】句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3)听完龙城画派的大家吴先生关于徽画的讲座后,你在一楼报告大厅丢失了一串带有小熊钥匙链的钥匙,请你写一则寻物启事。

 

查看答案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旧事重提》,是一本回忆性___________集,主要记录了作者童年、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例如,《_________》,这篇文章就讲述了作者儿时着急去看庙会,父亲却命令他背书的痛苦经历。

(2)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 余种,其中最具代表住的有巴尔扎克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丹纳的《艺术的哲学》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朋友从印度回来,送给我一块沉香木,外形如陡qiào的山,颜邑黑得像黑釉。有一种极素朴悠远的香,连绵不绝地从沉香中渗出,漂流在空气里。

沉香最动人的部分,在于它的“沉”,有沉静内敛的品质;                                       沉香不只是木头吧!也是一种启示,启示我们在浮华的的人世中,也要在内在保持着深沉的、永远不变的芳香。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陡qiào_______           _______出            内_______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

(3)文段中“浮华”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将横线部分补充完整。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______________,微君之故?(《诗经•式微》)

②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③ 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桃花源记》中用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