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以下两题选作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以下两题选作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明月清风,荒漠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

请以”给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 名、校名、地名。

(2)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感念师恩,祝福无限;一路风景,尽收眼底。心灵深处那些难忘的人和事、景与情,一定常常浮现在你眼前。

请以《我会记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例文 我会记得 人生的旅途中,我永远都会记得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妈妈,她对我的好是我用一生也报答不了的。 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妈妈的怀抱也是最可爱的游乐场,尤其在寒冷的冬天,我常躺在她的怀抱中,那时候我觉得很安全,再也没有比这儿更安全的地方了。 傍晚时,妈妈更常把我抱上自行车后面架着的小滕椅上,载我穿过黄昏的暮色和树林,到附近的河边钓鱼。 我最爱看那月光下鱼儿挣脱出水的画面,闪闪如同白银打成的鱼儿,扭转着,拍打着,激起一片水花,仿佛银梭般飞射。 那时候,妈妈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知识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梦,一方面她的故事都是从随手看过的书中摘出的片段,也正因此,我对那些故事的记忆也都是零零碎碎的。 小时侯,妈妈也会因为我的淘气而惩罚我,但我仍清楚地记得,她给的惩罚总是不过分却又令人印象深刻。所以,那时候懵懂的我是既爱她,又怕她。 妈妈生气的时候,光是那脸色就够让人受的了,所以,从小到大我便学会了看人脸色来行事。 她的性子很直,一向都是有话就直说,从来不拐弯抹角,我也喜欢这样的性子,但有时稍不注意,她说的话也会有点伤人,令人承受不起。 可是我却并为因此而有丝毫的改变,依然我行我素。我的妈妈从来都会给我足够的空间,她从来不会像别的妈妈那样偷看孩子的日记,给我很大的自由。 她通情达理,一向都很尊重我的感受,所以我们之间算是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我有了什么烦恼也会和她沟通,有了什么秘密也都摊出来与她分享,有了什么问题也会向她请教,并且从她那里我总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我和她就像是好朋友一样,有快乐就一起分享,有痛苦就一起承受,有秘密就一起品味。 我从来都是非常尊重她的,她亦一样,所以在处理木女关系的方面她应该算是很成功的了。 并且,妈妈还教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而且,她并不是光靠一张嘴说说,重要的是她总以身做责,她教给我的道理都是她自己先做到了,才说给哦听,就这点而言,我心服口服。 这,就是我的慈母。 【解析】(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给予”一题的提示语,排比句的每一个分句,主语均为两个四字短语,以比较形式呈现,信息含量更大,更能体现景物、事理的多元性、丰富性。同时,提示语结尾“我们在获得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 以问句呈现,体现哲思色彩,,引发学生思考获得与付出的辩证关系,对学生作文立意的深刻性、 思辨性有较为明确的引导和要求。从选材来看,“给予”贴近生活实际,范围非常广泛。可以从熟悉的生活入手,写父母长辈、老师同学对他的情意;可以关注自然,描写花草树木、山川风物带给他的视觉和情感体验;可以放眼社会,写城市风貌、名胜古迹、文化艺术等。从立意角度来看,小到家庭、学校、书本、名人、诗词,大到悠远历史、和谐社会,都是考生表情达意的突破口。“给予”不仅可以写别人对“我”,“我” 对别人的“给予”,如欣赏大自然馈赠的瑰丽景观,体验诗意的人生旅途,品味名胜古迹散发的厚重气息,体现浓厚的历史积淀。还可以提升为传承和发扬,与时俱进,弘扬道德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如徜徉经典文学的绚烂花园,领悟璀璨的文化魅力,置身社会营造的和谐氛围,抒发强烈的自豪之感…… (2)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该题目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并且提示语能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思考选材。这个题目在命题上不落窠臼,在思维形式上注重开放,在内容上贴近生活。同时,我们可以选取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题目“我会记得”中“记得”的内容可以是景物、人、事,可以是感觉。我们可以以“我”为出发点,用第一人称来写,也可写别人的与记得有关事,用第二或者第三人称。写“记得”,这是写回忆,所以心理描写要在文章要占用相应的文字,细节描写一定要到位,这篇文章能不能写成功,细节描写的到位是一个关键因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2.文中怎样描写“我”收到《山海经》时的感受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3.“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怎样理解“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5.概括选文的内容。

6.当阿长把《山海经》买来给“我”时,“我”当时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查看答案

车夫老马

老 舍

正说到热闹中间,门忽然开了,进来一阵冷气。车夫们几乎都怒目地往外看,看谁这么不得人心,把门推开。

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的棉袄。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像要落下来的果子;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一进来,摸住条板凳便坐下了,扎挣着说了句:“沏一壶。”

茶还没有沏来,老车夫的头慢慢地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

大家马上都立了起来:“怎啦?怎啦?”说着,都想往前跑。

“别动!”

茶馆掌柜的有经验,拦住了大家。他独自过去,把老车夫的脖领解开,就地扶起来,用把椅子戗

(qiànɡ,支撑)在背后,用手勒着双肩:“白糖水,快!”

糖水刚放在老车夫的嘴边上,他哼哼了两声。

“喝点水!”掌柜的对着他耳朵说。

“啊?”老车夫睁开了眼,看见自己是坐在地上,腿蜷了蜷,想立起来。

“先喝点水,不用忙。”掌柜的说。

大家几乎都跑了过来。

“哎!哎!”老车夫向四围看了一眼,双手捧定了茶碗,一口口地吸糖水。

慢慢地把糖水喝完,他又看了大家一眼:“哎,劳诸位的驾!”

说得非常的温柔亲切,绝不像是由那个胡子拉碴的口中说出来的。说完,他又想往起立,过去三四个人忙着往起搀他。他脸上有了点笑意,又那么温和地说:“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不要紧!劳诸位哥儿们的驾!”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祥子猛地跑出去,飞也似地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

“哎!”老者像是乐,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

“到底是哥儿们哪!拉座儿,给他卖多大的力气,临完多要一个子儿都怪难的!”说着,他立了起来,要往外走。

“吃呀!”大家几乎是一齐地喊出来。

“我叫小马儿去,我的小孙子,在外面看着车呢!”

一个中年的车夫开开了点门缝:“小马儿!小马儿!你爷爷叫你哪!”

老者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往起拿。小马儿刚进门,他拿起来一个:“小马儿,乖乖,给你!”

小马儿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挺瘦,身上可是穿得很圆,立在老者的身旁,右手接过包子来,左手又自动地拿起来一个,一个上咬了一口。

“哎!慢慢的!”老者一手扶在孙子的头上,一手拿起个包子,慢慢地往口中送, “爷爷吃两个就够,都是你的!吃完了,咱们收车回家。”

小马儿对着包子点了点头,吸溜了一下鼻子:“爷爷吃三个吧,剩下都是我的。我回头把爷爷拉回家去!”

“不用!”老者得意地向大家一笑,“回头咱们还是走着,坐在车上冷啊。”

老者吃完自己的份儿,等着小马儿吃净了包子,立起来,绕着圈儿向大家说:“劳诸位哥儿们的驾啦!”伸手去拉小马儿。

祥子呆呆地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在小马儿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选自《骆驼祥子》第七章,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有删改)

1.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

关于情节

关于人物

老马一进茶馆就晕倒

老马生活很贫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马待人很(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马对孙子很疼爱

爷孙吃包子,谢别众人

老马因孙子孝顺而(4)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词句。

(1)老车夫的头慢慢地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出溜”是北京方言,请推断其含义,并说说运用这个词的好处。)

(2)“哎!”老者像是乐,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为什么老马会有“像是乐,又像是哭”的表情?)

3.“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请从描写的角度,说说这句话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生活状态?

4.茶馆掌柜的处理车夫忽然晕倒的状况很有经验,这说明了什么?

5.在《骆驼祥子》中,老马和小马最终的命运如何?老马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查看答案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 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取一葫芦置于地________________

(2)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康肃笑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尔安敢轻吾射!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3.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的本领是怎么评价的?他凭什么做出这样的评价?

4.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题文)古诗文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3)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4)《木兰诗》中写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逢入京使》中颇带夸张意味,强调思家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浓浓思乡情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活动。

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某校七年级(3)班以“正确使 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了一次班会。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请简要写出本次班会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

环节一:开场白;环节二:________________; 环节三:________________; 环节四:小组辩论会;环节五:家长代表发言 环节六: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老师及时发现制止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 对此你将如何劝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