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问题。 清新的散文,隽永的苦味 阅读洪素丽的散文《...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问题。

清新的散文,隽永的苦味

阅读洪素丽的散文《苦瓜》,会是一段美好的旅程。“认识作者”“知识卡片”“相关言论”“作者心语”,可以帮助你深入理解《苦瓜》。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学习之旅。

认识作者

洪素丽,女,作家、画家。1947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台湾大学中文系,后赴美习画。现定居美国。专事绘画与文学创作。擅长国画、油画、木刻画,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绘画作品被多家美术馆收藏。在文学创作领域,她亦诗亦文,创作颇丰。诗集有《十年诗草》《盛夏的南台湾》《流亡》等,散文集有《十年散记》《守望的鱼》《海岸线》《芳草天涯》《梦与旅行》等。1982年获《中国时报》散文推荐奖,1994年获《联合报》文学奖散文奖。

知识卡片

石涛

石涛,明末清初画家,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幼年遭变,后出家,半世云游,以卖画为生。号苦瓜和尚、瞎尊者等。他餐餐不离苦瓜,还把苦瓜供奉案头朝拜。

木刻画

木刻画是用刀在木板上刻出图像,再用纸拓印出来的版画,版面凹凸感强,拓印出来后,线条、色点、色块都具有鲜明的刻刀雕凿的味道,神韵独具。

相关言论

她(洪素丽)以画家对空间、光线、色彩的审美感受来取景状物。

    ——江南大学教授 庄若江 杨大中

对绘画而言,静物写生一般较容易,画动态则较难。文章恰恰相反,写具体的事件通常比较生动,单纯写物而不空洞死板就很难。洪素丽既是作家也是画家,想必深谙此理,却还是选了“苦瓜”这个题目,把绘画的技巧融入行文中,别具一格。

    ——英国剑桥大学硕士 丁理

感觉上,洪素丽总像定时返乡的鲑鱼,每当我不经意地在心里叨念着:“该是回来的时候了吧?”很奇异地,就会适时接到她的信或电话,告诉我,“我就要返乡了!”言辞句中洋溢着兴奋难掩的情绪,信纸上的字写得龙飞凤舞,就像在跳舞一般。

    ——台湾作家 吴锦发

作者心语

◆伟大的作品都是扣紧当时的土地脉搏与时代脉搏。

◆所幸,我还有一个信仰——那就是文学与艺术,多年来,我拿笔来写,拿刀来刻,并且也以此二工具,试图刻画和我相同血色的岛屿面目。

◆我上了幼稚园,永远穿姊姊们穿小了的衣裳,褪色的印花,给祖母补绽过的;鞋子不是过大,就是过小……而我们家的饭桌上,老是咸鱼干,与咸鱼干……我们家遇到一桩又一桩的灾难了……一个人长大了,走出童年阴暗局促的角落。

文章呈现

苦瓜

洪素丽

①齐白石在一幅白菜画上题字,言白菜是蔬菜之王,可见齐老是偏爱白菜了。我呢?我偏爱苦瓜。

②《本草纲目》上记载:“苦瓜花为末,霉疮,胃气痛,滚汤下;目痛,灯草汤下;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叶晒干为末,治一切丹火毒气,金疮结毒,脂麻疔,大疔疼不可忍,酒下三钱;子苦甘无毒,益气,壮阳。”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生冷之物,火气大的人吃了特别受用,可以“清心明目”;夏天喝了苦瓜汤,可以消热恼,解劳乏。苦瓜鲜叶捣烂了,可敷肿伤。鲜苦瓜破开,去种子及瓤,纳入茶叶,用线绑扎固定后,挂于通风处,阴干,每次用茶叶六至九克,水煎或开水泡服,可以治中暑。倘若去了种子与瓤的鲜苦瓜,均匀涂上芒硝,挂于阴凉处,待苦瓜干后,表层有结晶的白色霜状物,叫苦瓜霜,加冰片少许,研匀,吹喉,可治咽喉炎。这都是书上记的土法妙方。我一样也没试过,但,想来一定是有效的。

③小时候,夏天时,家里饭桌上常见一道苦瓜妙品:把苦瓜切成一截一截圆筒状,去子挖瓤;塞进肉末拌芡粉,加上盐、香料,塞实了,炖成汤,十分入味。几年前,我替一个在联合国做事的日本朋友恶补中文(他同时亦在联合国办的中文班上课),有一回,他的中文老师出一道题给他作文:“我最吃苦的一天”。他拿回来,我作他的枪手,大笔一挥,文曰:“我最吃苦的一天,是我吃苦瓜最多的一天,满满一桌上,有清炖苦瓜,苦瓜炒蛋,苦瓜炒肉丝,肉丝炒苦瓜,苦瓜红烧肉,红烧肉苦瓜……我从早吃到晚,非常地吃苦……”他照抄一遍,拿去给先生看,先生看了皱皱眉,又哈哈大笑,夸奖了他一顿,说:“有进步,你的中文有进步!”他十分得意,要请客,于是我们师徒俩绕遍了华埠(唐人街)餐馆,问不到一家有苦瓜这一道菜,失望至极,只好随便进了一个广东馆子。大概在异地里,苦味既不是味,苦瓜这道菜是不能上台盘的。【注】

④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苦”亦可以是美味,可见人生的矛盾,不可理喻。从苦中品出乐,品出美来,是至乐,与至美。而这苦是自找的,不是胁迫,或外加的。因此,可以细细品味,慢慢浸淫,其美无涯,其乐无边;喜欢研究人生真谛的人,可以在苦瓜里吃出道理来,“佛法无边”之类的顿悟,可以在箪食瓢饮、苦瓜酱菜中摸到。道在高山、道在流水、道在瓦罐、道在尿溺、道在苦瓜,此所以石涛自称为“苦瓜和尚”也。

⑤大学时,曾和友人去狮头山的庙里小住,美其名曰“闭门深造”。某日逛到尼姑庵后面山坡上,看到一排围筑起来低低的苦瓜藤架,两人躺进纠缠的架下,密深深的叶子像五爪龙掌,叶心透明的绿,叶脉一丝丝,一条条地浮起。苦瓜一个个挂下来,直抵额头、眼皮,饱满滚圆的瓜身,是碧青加乳白色,发出瓷器的光泽,表皮上一个个圆珠般的疙瘩,正如凝结的烛泪,造型多美呀,有哪一种瓜菜比得上呢?然而里面滋滋流着苦液……

⑥去年初夏,在山村田垄间漫步,尺来宽的灌溉渠道上,架了一个越空的苦瓜棚,苦瓜就由田垄边,水田侧,一段狭小的泥洼地里种出来,瓜藤对爬在架上,苦瓜一个个垂挂在山溪引下来的奔流不息的渠沟水上。深黑的水,因为流速大,偶尔翻出一点浪花,水是冰凉洁净的,苦瓜的影子和筛在叶间的阳光,一动一颤;抬头一看,是一梯一级上去的漠漠水田,苍绿的纱帽山,小瓦屋,以及悠悠之云影。一切的争夺苦战,暂时地脱略而遥远,只有眼前之一景,是那么平和,峥嵘,可感谢。

⑦此间的公寓,我在窗台上种了一盆小小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但见五爪叶子日日吃力地攀在窗外围起的铁栏杆上,小小的绿叶十分争气,又把触须无孔不入地伸延。于是烟尘万丈的都市里的一扇窗子,为我编织了故乡夏日里一席苦瓜凉梦来。

【注】我后来才知道,华埠的饭店菜单上,苦瓜叫“凉瓜”,不叫“苦瓜”。

(选自《芳草天涯》,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苦瓜》一文有对苦瓜的说明,如第②段说明了苦瓜的(1)_________、(2)_________;有对相关事件的叙述,如第③段“我”替日本朋友(3)_________,第⑤段“我”和友人躺在藤架下看苦瓜;有对苦瓜的描写;有对苦瓜的议论……

2.作者写苦瓜,为什么要从齐白石的题字写起?

3.洪素丽擅长木刻画,下列语句最有木刻画味道的一项是(     )

A. 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

B. 密深深的叶子像五爪龙掌,叶心透明的绿,叶脉一丝丝,一条条地浮起。

C. 满满一桌上,有清炖苦瓜,苦瓜炒蛋,苦瓜炒肉丝,肉丝炒苦瓜……

D. 此间的公寓,我在窗台上种了一盆小小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

4.根据“相关言论”,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5.以下推测最不可能的一项是(       )

A. 洪素丽可能非常崇拜“苦瓜和尚”。

B. 洪素丽可能会回台湾定居。

C. 洪素丽可能不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D. 洪素丽写《苦瓜》可能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6.有人认为第②段中“我一样也没试过,但,想来一定是有效的”这句话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

 

1.(1)药用价值(2)特性(3)写以“苦瓜”为内容的作文 2.齐白石的题字表明他偏爱白菜,以此引出“我”偏爱苦瓜。 3.B 4.示例】“深黑”“苍绿”从色彩的角度写景:“影子”“阳光”“云影”从光线的角度写景:“一动一颤”富有动感;“水”“苦瓜”“水田”“山”“瓦屋”“云影”由低到高,构成空间上的层次感。全句充满画意,清新优美。 5.C 6.【示例l】我不认同。没试过却认为关于苦瓜的土法妙方一定有效,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语句,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苦瓜的偏爱。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时,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概括第②段、第③段的内容。文中第②段中“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等提示性语句主要说明了苦瓜的特点,而《本草纲目》中的记载以及作者从书上看到的内容说明了苦瓜的药用价值。第③段记叙了一件关于苦瓜的轶事:“我”当枪手帮日本朋友写作文。用简要的文字对此进行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正文内容进行回答。文章以齐白石题字白菜画起笔,表明了齐白石对白菜的偏爱。随后作者写道:“我呢?我偏爱苦瓜”引出自己喜欢苦瓜的事实。因此,开篇写齐白石偏爱白菜是为了引出“我”偏爱苦瓜。而且文章以名家为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注意。 3.本题考查对句子意境的体会。A项,主要通过作者感受介绍了苦瓜的苦。没有木刻画的味道。B项,根据材料的介绍“木刻画是用刀在木板上刻出图象,再用纸拓印出来的版画,版面凹凸感强,拓印出来后,线条、色点、色块都具有鲜明的刻刀雕凿的味道,神韵独具”,选项描绘了苦瓜的叶子,其中用比喻来形容其形状,用“透明”来形容其颜色,并且着重描述了叶脉的线条凹凸,十分具有艺术的美感,有木刻画的味道。C项,主要写了桌上的菜,列举苦瓜的多种制作方法。没有木刻画的味道。D项,描述了“我”在窗台种植苦瓜的事实与当时的心态。没有木刻画的味道。故选B。 4.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句子的理解及赏析能力。解答时,要先理解【相关言论】里的内容,并与第⑥段结合起来进行赏析。在【相关言论】中,第一个主要写了洪素丽绘画的特点;第二个主要写洪素丽把绘画的特点融入到文章中,别具一格;第三个主要表达洪素丽对于故乡的留恋和热爱。而文中画线的句子融入了绘画的特点,色彩丰富,层次鲜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继父

张亚凌

听母亲说,他进门时我只有五个月大。对“父亲”的记忆,别说我,就连比我大两岁的三哥、大五岁的二哥,都说记忆里只有他。

他在离我家不远的钢厂上班。外乡人,矮小,黑瘦,长得倒很筋骨。

记忆里,他一下班,随便吃点,就到街口摆摊——修自行车捎带配钥匙。我呢,一直在旁边玩。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有时,他会喊,妮儿,甜一下去。我就欢快地跑向他,从那油腻腻的大手掌里捏起五分钱,买几颗水果糖。一剥开糖纸,我会举到他的嘴边,让他先舔一口,也甜甜。他会用干净点的手背噌一下我的小脸蛋,说,爸不吃,妮儿吃。妮儿嘴里甜了,爸就心里甜了。

天黑了,准备回家了。不用他说,我就爬上小推车,不歇气地连声喊着“回家喽——”“回家喽——”。

直到去世前,他还在街口摆摊修自行车。

他还能修理各种电器,巷子里的人经常跑到家里麻烦他。我有时就纳闷,问他,我真想不出,你还有啥不会的?他就笑了,说,爸是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

他对自己啥都不讲究,啥都是凑合。

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母亲说,人家男人都吸烟喝酒,他咋能不眼馋?还不是咱娘五个拖累大,得攒钱。母亲也常在我们面前唠叨,说你们呀,要是对他不好,就是造孽。妈一个妇道人家,咋能养活得了四个娃娃?早都饿成皮皮包骨头了!

在家里,母亲很敬重他。他蹲在哪儿,饭桌就放到哪儿。我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他的屁股下面塞个小凳子,哥哥们立马就围了过去。母亲边给他夹菜边说,你是当家的,得吃好。他又笑着夹给我们,“叫娃们吃,娃们长身体,要吃好”。

他几乎一年四季都是那蓝色厂服。母亲要给他做身新衣服时,他总说,都老皮老脸了,还讲究啥?给娃们做。

“百能百巧,破裤子烂袄。”街坊嘲笑他,只知道挣钱舍不得花钱。

“再能顶个屁,还不是在人家地里不下种光流汗?不就是不掏钱的长工么?”熟识的人讥讽他,没有自己的孩子还那么撅着屁股卖命地干。

流言风语咋能传不进他的耳朵?更有甚者给他说话直接带味儿。好几次,母亲没话找话硬拉扯到那事上想宽慰他,他只是笑笑,说没事,手底下的活都做不完,哪有闲功夫生气?

他不是脾气好,是压根就没脾气。

邻里街坊说话不饶他倒也罢了,欺生。可爷爷奶奶大伯叔叔们从一开始就不同意他上门的,在本家的大小事上都不给他好脸色看,这就没道理了。可他,见谁都是乐呵呵的,才不理会别人紧绷着的脸。母亲为此很生气,说这一摊孤儿寡母不是你,日子能过前去?给他们姓李的养活娃娃,凭啥还要       看他们的脸色?断了,断了,不来往了!

他倒给母亲和起脾气来。说忍一忍就过去了,都是一家人,计较啥?

他是在我出嫁后的第二年走的,前一周还给我说自己身子骨硬朗着哩,孙子抱完了,就等着抱外孙哩。那天,他正补着车带,一头栽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我难过得无法原谅自己,因为我的记忆里竟然没有他衰老的过程,只有他不断劳作的身影!

爸,皱纹何时如蛛网般吞没了他?

爸,牙床何时开始松动以至于嚼不动他特喜欢吃的茴香味儿的干馍片?

爸,您胃疼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时想到过叫醒我们唠唠嗑来打发疼痛吗

……

倘若他病在床上,我们服侍了些日子,心里或许会好受些。可是,可是爱一直是单向流淌啊,我们究竟关心过他多少?!

我没有生父的丝毫记忆,听母亲说,连大我七岁的大哥,在他进门后不久,也再也没说起过生父。我记忆里的父亲就是他,也只有他。

(本文有删改)

1.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有什么作用?

2.阅读下列句子,品析其表达效果。

①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

②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

3.文章以“继父”为题,为什么全文却不出现“继父”一词,只以“他”“爸”“您”来指称?

4.“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潭中鱼百许头______

佁然不动______

③以其境过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有哪些?

4.《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的,苏轼被贬时则写了《记承天寺夜游》。请你谈谈他们在文中表现出了各自怎样复杂的心情?

 

查看答案

默写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君之故,___________

(3)___________,悠悠我思。

(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6)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碳生活”。重庆第七十一中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低碳生活在身边”的校园宣传活动。应宣传委员的要求,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这次活动中,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与低碳生活相关的情况。请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各提取一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材料一:目前全世界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高达605万吨,温室效应不断加强,每天损失可耕地面积3万公顷,损失雨林面积5700公顷,减少动植物物种100~200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有60%正处于不断退化的状态,支撑能力正在减弱。为此,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生活。低碳生活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减少碳的排放量。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粒粮食……;注意废物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等,以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

材料二:关于“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共84人)

是否关注低碳生活

人数

比例

肯定关注

28

33%

一定程度上关注

42

50%

不太关注

6

7%

不关注

8

10%

 

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宣传委员准备借助下面的材料引导同学们开展富有创意的“低碳生活”活动,请你将这则材料的题目补充完整。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材料:“阳光校园”节能减排活动将于2018年5月29日举行,届时全国的多所中小学将派代表队参加。大赛设立多项环保创意比赛,优秀代表队将参加7月27日在江苏省泰州中学举行的全国总决赛。大赛组委会发表绿色宣言,号召学生们勇于探索,自愿选择有创意的低碳生活,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为保护地球家园,保护人类的共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题目:比拼环保创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填空题:

(1)《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 __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 _____, 次为______,再为 _____,终为 ____;傅雷认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专著是《____》。

(2)我们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感恩图报;同时也希望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能讲究 方式方法。请你将有关子女教育方面的名著《傅雷家书》向父母推荐,并说明推荐的理由。(不超过 60字 )

推荐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