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礼物,可以传达情感;可以奖赏成功;可以纪念物事;也...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礼物,可以传达情感;可以奖赏成功;可以纪念物事;也可以表达特殊的意味……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收到或送出礼物,并在其中体会到各种人生滋味。

请围绕“礼物”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最好的生日礼物 一只小鸟飞出了窗外。它是一种很小的鸟,名叫珍珠鸟。仔细看看,你会看到它的嘴和脚都是红色的,像涂了蜡似的。除此之外,它还有一身漂亮的灰兰色的毛,尾部还点缀着珍珠似的小白点。看的出,这只鸟已经长大了,因为只有大鸟的尾部才长这样的白点。它要到哪里去呢?原来是因为年迈的母亲寻找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 小鸟飞到了麦地里,金黄的麦穗低着头。小鸟衔起一颗麦粒,准备送给母亲,可麦粒突然间消失了。它知道了,这不是送给母亲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小鸟又飞到了花园里,里面的花万紫千红,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缭乱。小鸟又叼起一瓣玫瑰花,准备送给母亲。可花瓣也从小鸟的嘴中脱落,飘向了天空。它知道,这也不是送给母亲最好的礼物。 小鸟继续往前飞,它忽然看到前面有一个闪光的东西。小鸟急切的飞了过去,原来是小女孩的发夹在发光。于是它用坚硬的嘴去啄小女孩的发夹。没想到被小女孩打了一下。 小鸟沮丧的往前飞着。它已经有点筋疲力尽了。这时,天色也渐渐的暗了下来。已经没有时间再为母亲准备生日礼物了。它只好空着手往回赶了。在经过一棵大树时,一只啄木鸟对它说:”生日礼物不一定就是某件物品。有时它也可以是子女对母亲的爱! 小鸟眼前一亮,迅速地飞回了家。回到家中,看到主人正在急切的寻找着自己。它也顾不上打招呼,就一头钻进了笼子里。母亲见它没有找到礼物就用安慰的口气对它说:“孩子,没关系的,你有这片孝心就行了!”这时,小鸟走到了母亲的身边,亲了它的母亲一下,轻轻地说:“妈妈,这就是我送给您的生日礼物,您开心吗?”“那当然!”母亲激动的说。 这时,小鸟明白了----对母亲的爱有时不只体现在物品上,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疼爱母亲的心。 【解析】这是一篇话题作文,由于文体不限,由此可叙事、可写散文、可写诗歌,但是要结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实际,合理选择有意思的素材完成,注意表达出你的真情实感。首先选择素材。回忆一下,你曾经收到过什么礼物,或者送出过什么礼物。你收到过自己非常喜爱的礼物吗?你是否收到过意想不到的礼物?你收到过梦寐以求的礼物吗?选择自己认为印象深刻而有意思的材料。然后确定文体,组织材料。注意叙事清楚,详略得当,语句通顺优美,无论什么文体,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南极这个最不适合生命存活的地方,却最能感到生命的美丽。

这份美丽来自顽强。在长城站西边的山麓中,有一个湖,也叫西湖,美丽如同西子,是长城站的水源。一天早晨,我去西湖边散步,下雪了,长在石头上的地衣平时灰蒙蒙的,这时顶着丛丛雪花,煞是好看。我真想采一丛作纪念,但马上为这个念头而自责,因为科考队员告诉过我“它每生长

一毫米,需要一百年。这丛地衣高约四五厘米,算来有几千高寿。比起人来是“老祖宗”了,岂敢动它一指!

这份美丽来自和谐。踏上南极的第一天,在西海岸的礁石上,巧遇渴望已久的企鹅,尽管它是孤身一只,却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欢乐。一位女考察队员“呀、呀”地惊呼着,恨不得把那只小精灵拥在怀里。小企鹅落落大方,穿着黑色的“燕尾服”,恰到好处地“吻”着女队员的手指,一派南极主人的优雅风度。……作为南极的主人,它们与自己的同伴和谐相处,与初来乍到的人类结交朋友,共享天趣。人与动物,共同诠释着一个理念——“生命是平等的。”

这份美丽来自奉献。我们走进南极那天,从“大力神”运输机上下来的还有一个须发花白的外国老头儿,和我们一起到了长城站。长城站上的中国人都认识他。开始,我并没有十分在意。后来,我们访问捷克站,才对他肃然起敬。他是捷克站站长,一所大学的教授。他的捷克站与众不同,不仅地处海峡深处,交通十分不方便,环境非常严酷,而且经费极短缺,因为它是一个民间考察站,得到的只是政府道义上的支持。他和他的伙伴生活在严寒中,没有电热器,靠风力发电照明,灯光如豆,物质的匮乏,更是捉襟见肘,当家食品是一粒粒黑豆。我们到别的站访问,带的礼物是长城挂毯。到捷克站,长城站的管理员说给老头来点实的,背去了一编织袋洋葱、土豆、苹果。老教授选择的课题,是人类在南极的生存极限,他是用自身来做实验!尽管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但他是美丽的,因这种精神而美丽。老教授的捷克站,没有电视,没有音乐,没有充足的补给,惟有海风,惟有天簌,惟有纯净。在这样一个苦地方,老教授还不忘用海石垒成路标,路标以内不准践踏,因为那里长满苔藓,要是在这些苔藓上踩一脚,它们会停止生长二十年!

在纳尔逊冰盖脚下,捷克老教授预支着自己的生命,用来证明人对自然可以减少索取,演算着人对自然索取与给予的正确比例,这是一种真正的科学精神。

1.文段是围绕哪句话写作的?

2.第二自然段突出了南极苔藓的什么特点?

3.第四自然段突出了南极企鹅的什么特点?

4.第五自然段中带点的“这种精神”是什么精神?

5.文段抒发了什么感情?

6.写捷克老教授,为什么要先写“我”对他“并没有十分在意”?

7.文中横线上的“预支”一词写出了什么?

 

查看答案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问其        

 我以日始出时人近。

 及其日中如探汤 

④ 孔子不能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两小儿辩日   

但当涉猎,往事耳。

B. 故           

不能指一端乎

C. 日中时远也    

未至,道渴死。

D. 孰为汝多乎     

不知为不知,是也。

3.选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错误的一项。(      

A.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 及日中/如盘盂

C.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D. 孰为/汝多知乎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填空:

①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__来表现人物性格,展开情节。

②两小儿的辩斗对你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如何看待孔子的“不能决”?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1.“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这一日记表达了他怎样的内心感受?

2.“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这句话表现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怎样的品质和风度?

3.“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斯科特这句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表现了他的怎样的心情?

4.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画横线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句中的“堡垒”指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5.“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一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A. 首句紧扣诗题,点明地点。“千寻”二字极言其高,其意为在飞来峰上有一座千丈的高塔。

B. 第二句通过具体描写突出飞来峰上的“千寻塔”之高。其意为听说千寻塔上的可以见旭日冉冉升起。

C. 第三、四两句可以第一、二句的铺垫为基础,引出全诗主旨,是前两句内容的升华。

D. 末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其意为观赏景物站在最高处,就不怕浮云遮住视野,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回答问题。

音乐课上,师生正在欣赏四川民歌《川江号子》,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老师叫醒他说:“你怎么把《川江号子》听成‘摇篮曲’啦?”学生面带愧色,却不失幽默地自我解嘲……

①老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②如果你是这位学生,你解嘲的话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