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1)屋舍俨然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

(3)来问讯_______  (4)欣然________

2.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 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 “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 “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1.)整齐的样子交错相通全,都打算,计划 2.A 3.(1)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2)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4.C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交通:古义是“交错相通”。 2.B.省略了村人和渔人;C.省略了渔人;D.省略了村人,即“此人一一为村人具言所闻”。所以选A。 3.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则为理清句意,二则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注意关键词语“延”“得”“扶”“向”“志”的意义和用法。 4.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分析错误。应是:反映了桃花源人热爱和平安宁的生活,不希望外人来打扰。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词默写: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生活安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以向张九龄含蓄表达希望得到引荐出仕为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_?(《式微》)

(4)青青子佩,___________________。(《子衿》)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是在谁的影响下走向革命道路的(  )

A. 阿维尔巴赫教授    B. 巴扎诺娃

C. 朱赫来    D. 母亲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B. 阿西莫夫是德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

C. 《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D. 《回延安》是贺敬之以“信天游”的形式写的一首抒情诗。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社戏》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B. 《回延安》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C. 《安塞腰鼓》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D. 《灯笼》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演变过程,从不同侧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气势恢宏的诗句形象地概括出了桥的功能与作用。

B. 在几千里之外,我已经听到乡亲们正唱着秦腔,那高亢、粗犷、清丽、煽情的旋律在眼前经久地回响。

C. 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首架机10日上午经过2小时23分钟、1300千米左右的飞行,到达西安阎良试飞基地。

D.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